《计算机世界》CTI与呼叫中心应用研讨会

CTI领域市场大、利润薄——
个性化服务是出路

我国著名CTI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宋俊德 2001/12/07

目前,我国CTI领域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市场不等于利润。对一家企业而言,在一个庞大的市场里能够获得多大的利润,却是个未知数。

CTI的概念进入我国已经快10年了。10年来,CTI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市场在不断地扩张。可以广义地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用CTI技术,没有一个地方不用客户服务中心、CRM和软交换,它已渗透到通信、Internet和各个服务行业,如证券、银行、电力、物业、房地产商、智能化小区等,都在用CTI技术。这个形势是很好的。由于应用的广泛性,这个市场的容量是没有办法估计的。在CTI这个大的领域里,市场的确

很大,面也铺得很宽,形势是大好的,这也正是全国所需要的。而且,相对能够容纳更多的小公司,因为这些小公司能为大公司提供一些服务。

但是,广泛的应用及庞大的市场空间背后却是微薄的利润,为此,从事CTI/Call Center公司的老总们几乎是“怨声载道”。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8年前,甚至连懂得Dialogic板卡的人都很少,而现在这样的技术人员已经很多了;后来,能将板卡与多种交换机相结合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现在,精通软交换技术的人才也大量涌现。技术门槛的降低,使从事CTI的企业越来越多,所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在我国大约有300家CTI企业,有的企业甚至只有五六个人。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超越了技术竞争本身,掺杂了大量其他因素,并往往最终体现为价格的竞争。惨烈的价格竞争只是保证了从外商引进的硬件的价格和利润,却使自己开发的软件毫无利润可言。据了解,有一个企业为争取一个项目,最后把竞标价格从150万元降低到不足20万元,获得的利润甚至不能弥补出差费用。这种不合理的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必将导致CTI不能健康地发展。在我国的CTI行业,只有几家企业从事硬件研发和生产,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从事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不惜血本的价格竞争,使中国企业自己开发的软件几乎毫无价值可言。这其实也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共性问题。相信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第二,很多公司搞“共性”,不搞“个性”,看到一个商机便“一哄而上”,往往会形成非常激烈的竞争。例如,现在被大家普遍看好的呼叫中心外包服务是个性化的服务,CRM则要求更强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各个公司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为一个行业的企业提供长期、深入的针对性服务和全面的解决方案。过去往往是技术促进应用,即有了技术再去想应用; 而现在是应用促进技术,即有了应用再去找能够实现它的技术。软交换便是为适应企业开辟新业务的需要而出现的系统。由于软交换是做客户服务中心和CRM业务的最好形式,所以赢得了业界的青睐而迅速“走红”。

总之,就全国范围而言,在CTI这个领域,无论是呼叫中心、CRM,还是软交换,包括培训、咨询、客服,总体发展形势很好。因为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这些应用,这是根本的。同时,我们在市场上又面临很大的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技术逐渐普及、市场进入门槛变低、竞争的企业多了。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个性化服务才是出路。

计算机世界网 200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