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T下一代通信国际论坛专家圆桌互动讨论集萃(四)

英国GDS集团北京办事处 肖维 2005/01/06

前言

  由国际通信产业发展组织ICID主办,英国GDS集团承办的NGT下一代通信国际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上,来自电信产业链上的国内国外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第三方增值业务开发商的高层代表,就下一代通信业务与终端发展展开热烈的讨论。诸如德国电信下一代网络技术与平台高级执行副总裁Norbert Hentges、Sprint副总裁Stephen A Falk、中国联通总工张范、中国移动深圳无线数据研发中心总经理谢峰、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惠玲、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Intel通信事业部副总裁和基础处理器分公司总裁Doug Davis、Ciena高级副总裁Jim Hjartarson、Cisco System副总裁Alistair Woodman、Intel通信事业部亚洲区市场部总监Lonnie McAlister、Spansion无线商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Amir Mashkoori、IBM数字媒体和通讯亚太地区主管Craig Wilson、Apple Quicktime产品高级总监Frank Casanova、润迅集团首席科学家Ferrie Hu Tiejun、Parlay营销委员会主席Marc Leclerc、IPCC市场总监Farshid Mohammadi、Serviec Availability主席Manfred Reitenspiess等近百位业界首屈一指的专家,发表其独到的见解。以下摘选部分专家互动讨论组讨论内容,以饷读者。

  据悉,下一届NGT下一代通信?国际论坛将于2005年4月在中国北京举行。希望获得本届国际论坛演讲文集资料(近50个来自国内外通信业界顶级专家的演讲资料文件)或申请下届国际论坛免费专业听众席位的读者,请联络英国GDS集团北京办事处汪小姐,电话:+8610 87758362转802,87758363。

无线宽带篇

  问:我想大家都同意符合标准以及具有成本竞争力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考虑因素。从标准角度看,光有接入标准是不够的,因为从服务角度我们还有核心网络,还需要考虑服务提供的可操作性:如认证等。所以问题出现了,谁将来定义这些标准?谁又将来解决互可操作性、兼容性问题呢?
答1:互可操作性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Wimax才有长足发展的前景。对运营商而言,应用层的互可操作性相当重要,以保证全球漫游。目前这方面全球范围有一个工作组,致力于解决应用层互可操作性问题。该工作组目前还比较小,计划在2005年初发展成Wimax论坛组织,该组织将遵从3GPP标准。

  答2:补充一点,目前Wimax论坛组织有220会员,其中大约40个属于Ecosystem,涉及到各系统的互可操作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大量从事此方面的厂商、方案开发商来参与标准制定与表决,而不仅仅是由几个主要厂商来决定标准问题。

  答3 Sprint副总裁Stephen A Falk:从长远来看,Wimax是一定要解决互可操作性、兼容性方面的问题。不过作为运营商,从短期来看,我们并不一定立刻需要解决国际漫游之类的类似3G等的高端应用,而是更关注解决现有的一些基础应用。高端的一些应用同时也为运营商带来高端成本。所以短期来看,我们很关注一些简单的基础应用模式,就如同ADSL,Cable modem之类的基础应用。依靠IP基础,我们可以解决一些支付系统问题、确定目标客户问题等,让客户自己去确定它们所需要的额外服务应用。因此,Wimax目前达到的一些功能已可以满足我们的短期需要,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更高、更多功能的应用。

  答4:我更赞成Wimax必须解决各类应用互可操作性标准化问题的观点。正像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些运营商的例子一样,用户需要自由移动功能,需要更大的传输流量,需要更低的费率等等,而这些不是目前的第一代Wimax可以实现的。而且,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你很难从仅有接入功能上就获得理想的商业回报。过去的经验证明:运营商很快就需要在接入功能之外附加其他功能应用,例如宽带互联网接入之外,运营商很快就要求要加入VOIP功能。互联网接入运营商需投资在具备有可升级性、可演进性的系统上才有可能最终获得可观的商业回报。

  方便移动性是下一代需求的重要方面之一。举个实例来说,在新西兰某地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靠传统DSL方式接入互联网,或是靠无线宽带方式接入。五成的用户选择后者。用户做出这样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方便移动性而使他们更倾向于无线宽带接入。是的,我们可以接受无线宽带分阶段发展的看法,但我们更需要重视Wimax的方便移动性,解决各类应用可互操作性、标准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将Wimax视为DSL的一种竞争接入方式,但我们更不应忽视Wimax方便移动性等特点,推出增值的业务应用。

  问:您是如何看待现有的2G移动系统的前景?未来2G、3G、超越3G、无线宽带等不同的技术方式又将如何共存?

  答1 Intel通信事业部副总裁和基础处理器分公司总经理Doug Davis:从Intel角度来看,Wimax是一种数据应用,是一种基于IP的解决方案,而不是3.5G或者4G。Wimax是基于OFDM技术。从数据角度看,OFDM相对CDMA技术更为频谱有效一些。我们认为4G解决方案会是基于OFDM的先进数据解决方案,或者是在OFDM基础上结合CDMA技术。

  答2:补充一点,OFDM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而是由在3GPP,3GPP2等标准组织已经评估过的一种技术。3G目前并未实现,即使3G实现了,关于无线数据领域也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对一些运营商而言,即使演进入3G,他们也希望能够应用已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运营商则希望直接进入全IP网络设施阶段。争取更大的盈利收入与成长是运营商的目标。对于固网运营商,他们希望能够获取移动方面的收入。作为移动运营商,他们希望收获语音、短信、多媒体彩信之外的其他增值业务收入。欲实现这些目标,基于IP的技术占有很大优势。

  答3 Sprint副总裁Stephen A Falk:4G对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意义的。实际上我们也很积极地参与国际电联ITU。对一些运营商来说,4G应该更多是服务应用驱动的,而对另一些传统移动运营商而言,4G并不是服务应用驱动的。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复杂的下一代移动终端应用的例子,这对靠服务应用销售为主的运营商来说是很好的,因为他们可以卖出去更多的服务应用。而对另一些单纯IP服务销售的运营商而言,这些含有丰富应用的终端价格会比较高,倒不利于他们单纯的IP服务销售。对我们SPRINT而言,无论3G还是4G,我们需要的是低成本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可以依靠IP服务销售获取收入。

  关于4G的另一个方面是:4G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含义。如果你是东京的一个高端商业用户,你会要求很多高端应用。但如果你是偏远农村地区的用户,你仍更关心接入功能,以实现低费用的IP数据业务。对这些人而言,终端上的摄像功能等对他们意义不大,因为他们甚至不能承担购买这样终端的费用。但这些人仍然会需要接入功能。接入功能对这些人而言也是4G前景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我们仍应先定义用户群。

  答4:从我们在全球的几十个运营商客户的经验来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运营商对未来网络发展关注的重点:一是基于IP基础网络设施能够满足新业务应用的创建实现;二是要单一的基础设施。运营商不希望保有与维护过多不同的基础设施;三是采用便捷移动性与无线与宽带接入功能。而从最终用户角度看,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便捷移动性与便携性,关注语音服务的便捷移动性,语音之外的增值应用。

  问:如上所述,由于很多运营商更倾向于要单一的基础设施,Wimax是否有可能与3GPP标准结合?

  答1 Wimax论坛组织:实际上没有任何单一技术与标准可以涵盖全部应用,无论是3GPP、Wimax,还是模拟语音技术。技术必须满足应用需要。在未来,不同技术之间的结合肯定是发展趋势,即电信技术融合与汇聚会是最终发展方向。所以我建议我们要先看服务应用,再看技术。尽管有些标准已然存在,但最终我们会针对应用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让步,所以不同技术之间的标准结合会发生,尽管不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

  问:Wimax是否有可能成为主导市场的无线宽带方式?

  答1 Sprint副总裁Stephen A Falk:让我们先看一下WiFi技术。WiFi技术适用于短距离内的无线宽带,但无法保障远距离内的无线宽带高服务品质。正基于此,身为运营商我们无法将WiFi作为主流业务向用户提供这种应用。回到Wimax这个问题上,我认为Wimax会成为3G与未来4G的一种有效补充或竞争接入方式,找到其在市场上的位置,但不会成为主导市场的唯一方式。

  答2 Intel通信事业部副总裁和基础处理器分公司总裁Doug Davis:从Intel角度,我们完全同意上述观点。Wimax是一种补充技术,仍处在初期阶段,我们还需要解决Wimax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如更完美语音品质。其实本身Wimax也不是定位于提供语音服务的。

  答3 Sprint副总裁Stephen A Falk:我想从经济角度补充一点题外的看法。作为运营商,我们很高兴看到通过Wimax将用户所需承担的成本转嫁给其他方。目前,我们为每个CPE要花费四、五百美元以连接到最终用户,而依赖Wimax方式,我们可以将这笔成本转嫁给其他方。对运营商来说,这确实是很让人兴奋的一点,这是Wimax之所以具有活力的因素之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还愿意继续关注推动Wimax发展的原因。

  答4 Intel通信事业部副总裁和基础处理器分公司总经理Doug Davis:从芯片厂商角度来看刚刚提到的这个成本问题,我们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是与运营商及电子消费品厂商合作,将移动宽带技术内嵌集成实现在电子消费产品的芯片中。另一个目标是随着产量的提高,CPE的目标价格应降到一百美元以下。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将Wimax技术集成实现在笔记本电脑、PC机的芯片中,这部分成本实际上会由电脑厂商来消化。

  答5 UT斯达康3G研发部总监蔡锡勋:我的看法有所不同。不像WiFi无需支付授权费,Wimax是需要授权费的。所以我们不是只面对简单的将功能集成到芯片上的问题,我们还将面临每隔一段时间的授权费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6 Sprint副总裁Stephen A Falk:作为运营商,我们很希望看到的情况是各种技术的竞争最终会导致一个经济的商业模式与成本。另外我们很高兴看到不同的技术标准可以使用在不同的服务应用上,这意味着运营商面临更多的收入机会。回到Wimax问题上,运营商如果可以拥有授权的频谱,最好是全球协调的,这样带来的成本降低是很吸引人的。

国际通信产业发展组织供稿 CTI论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