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互联网电信融合就是未来

张九陆 2001/07/03

  未来的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厂商们已经提供了太多的概念:3Com的统一网络、Cabletron的智能网络、Cisco的新纪元网络、北电的一体化网络、阿尔卡特的智能IP……互联网的无连接特性在让所有人自由发言的同时,也使指引道路的声音更为杂乱。

  这些概念是各行各道还是同途异路?毫无疑问,互联网将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但是,它如今正在沿哪一条道路行走,走到了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傲天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汪志新。尽管一直低调,但傲天公司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问题上,很有发言权:他们是三大骨干网的最重要建设者之一,实施过中国电信169国家骨干网改造工程和中国电信IP电话骨干网二期扩容工程,参与了中国联通165骨干网、中国移动互联网实验网和骨干网的建设;而且,傲天一直非常注意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分析,早在1998年就提出Internet网络必将成为一个基础的电信网络,IP将是实现各种电信网络融合的唯一技术,也率先将互联网交换中心概念引入中国,他们的意见对电信运营商具有参考价值。

  发展链条

  按照汪总的观点,Internet的发展,首先是用户和业务需求的发展,正式用户和应用的需求推动着Internet沿着业务量——带宽——内容——商业模式这一交互作用的链条前进。

  数据业务量及用户规模几年来一直呈指数级增长,2001年初,中国电信骨干网的的数据业务量已经超过了话音业务量,国内互联网用户数也每年都翻倍增长,这种发展势头还在延续。由于用户数量和业务需求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今天正在发生的带宽爆炸现象。在人们的努力下,中国的Internet市场主干网宽带化基本完成,其特征是在网络核心和POP点建立了大型宽带池,用户终端具备了处理大容量、多媒体服务的能力,开始部署接入网宽带化。这种发展的结果,使得中国的Internet已经迈进后带宽时代,随着以DWDM为基础的全光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带宽供应将不成问题,其价格将不断下跌,最终会像自来水一样普遍。一旦获得足够带宽,内容和服务将会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毕竟,人们愿意掏钱购买的是相应的内容和服务,而不是带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告一段落之后,内容的争夺将引发新一轮的交锋,这将导致宽带内容的迅速丰富,同时宽带内容和服务必然具有本地化的特色。宽带内容和服务的兴起和本地化,将可能改变传统内容免费的商业模式,驱使服务提供商不断升级带宽、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最终设备制造商、软件提供商、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边缘网络运营商、ICP、ASP、最终用户等形成一个完整的Internet生态系统,既竞争又合作。

  目前,我们正处在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阶段,前途任重道远。

  前景是融合

  汪总说,未来的电信网络,是以全光传输网和IP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互联网、电话网(PSTN)、移动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全面融合的网络,Internet将是下一代网络的主体。

  未来的Internet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很好地实现了网络的融合和业务的分离。

  在接入层,接入设备向上连接高速传输线路,向下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口;在核心传输层,面向用户端支持透明的TDM线路的接入,在网络核心提供大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并替代传统的配线架,构建灵活和可重用的长途传输网络,核心传输层对底层的接入业务和应用层的业务是透明的,支持各种网络协议和编码格式,并不需要了解它传输的是什么业务;在媒体控制层,主要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进行的路由判决和数据转发的功能,它是网络的交换核心,软交换(Softswitch)将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在业务层,一个开放、综合的业务接入平台,智能地接入各种业务,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现在,出现了大量混合各种技术的产品:路由器支持话音、交换机提供分组接口等,固定与移动、话音和数据开始融合,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未来的电信经营格局绝对不是数据和话音的地位之争,而更多地是数据、话音两种业务的融合和促进,同时,图像业务也会成为未来电信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形成话音、数据、图像三种在传统意义上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的全面融合。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必然导致传统的电信业、移动通信业、有线电视业、数据通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融合,数据通信厂商、计算机厂商开始进入电信制造业,传统电信厂商大量收购数据厂商。

  在高度融合的同时,下一代网络又很好地实现了业务处理和业务承载的分离,业务提供者不再把网络资源综合成自己的业务提供给用户,而是通过开放接口使业务与网络资源分离,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开发和提供具有个性化、宽窄带一体化等特征的各类业务。同时还实现了业务经营与网络建设相分离,大型运营公司重组独立的专业公司有效针对不同的市场,电信公司将转向以网络经营为主,网络资源拥有者将成为带宽和连接的批发者,按带宽、质量、可靠性分类分价出售和出租网络资源,业务与网络开始分离。

  理智之路

  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而又淘汰很快,很多技术之间可替代性很强,人们在选择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建设网络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可能刚投入巨资建设的网络就已经处于淘汰的边缘。在中国的电信业发展历程中,已经多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如ChinaEMAIL、ChinaFAX、ChinaEDI等网络的建设就是典型的案例。

  因此,傲天认为,发展互联网,一定要清醒、理智。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电信网络,在应用层业务的提供上要更多地依靠社会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宽带网络建设,掀起了宽带接入领域的“圈地运动”,但这种过分重视网络建设而忽视内容和服务建设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因为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和发掘出新的用户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泡沫成分。

  傲天认为,要实现网络的融合、业务的融合,其前提必须是实现业务管理的融合。电信运营商的竞争重点已经从前台的市场能力和网络资源的竞争转换到后台的业务管理能力的竞争,需要一个综合的计费和业务管理系统集中实现多业务的用户管理、用户服务、业务受理、服务开通、计费数据采集、计费数据分析及处理、账务管理、设备操作、决策支持等各项功能,这意味着重新定义工作流程和运营规范。

  电信运营商在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扩容或建设一个新的Internet网络时,无论是在网络结构设计、技术选择和设备选择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同时保证与现有设备的接口,保护已有的投资。既不能超前发展,也不能看不清发展趋势,而故步自封。

  在技术上,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支持各种IP应用(IP电话、Web电话、各种多媒体业务等),不断提高Internet的服务质量,并和用户签署SLA协议,保证业务可配置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发掘新的消费群体和细分市场,采用新技术来开发和提供各种增值业务(IP Centrex、IP呼叫中心、呼叫等待、呼叫保持、双向数字电视等),最终实现多种网络的融合为一。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