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三网融合”困难多
顾洪文 2001/08/15
“三网融合”,电信运营商首当其冲。运营商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三网融合”的进程,运营商的有关举措将直接影响“三网融合”的效果。
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 常小兵:
融合之路还相当长
“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势,但是要真正实现“三网合一”,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仍面临不少困难。
第一,三网业务定位不同。广电部门主要是提供广播式视像业务,要发展交互式业务,就要进行网络双向化改造,这样工程投资巨大,且效果不佳;电信部门面临最后100米接入的宽带化问题;计算机网要发展电话、视频等实时性业务,目前技术上还有一段需要跨越的屏障。
第二,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的管理与利益问题。由于三大网分别由不同的行业部门经营管理,网络互联互通目前存在技术、网关、资费结算等许多问题。
第三,三大网标准不统一。网络结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不尽相同,存在不兼容问题。
第四,当前网上信息资源开放不够、开发不够,应用系统发展滞后,使“三网融合”面临更多的困难。
吉通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齐鸣秋:
不要忘记国情
“三网融合”技术问题不难解决,但是在这一问题上,现有的讨论往往缺乏结合我国经济、国情和国家体制方面的论证。
至今“三网融合” 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这里面并不仅仅是一些技术问题,还有一个管理不同的领域和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的问题。其实早在1994年,我们国家就提出“三网融合” 这一问题。1993年3月12日,朱基副总理在主持国务院会议提出金桥工程建造我国信息化高速公路的时候也开始提出了这个问题,美国也很早以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七八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没有实现“三网融合”呢?
第一,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比较奢侈地使用宽带到户的可能性。我们国家实际上存在一个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数字鸿沟。截止到2000年底,全世界电脑的拥有量是5.79亿台,美国的电脑拥有量是1.64亿台,居全球第一位,占全世界电脑总量的28.3%,美国的人口只有3亿多人口,平均每两人拥有1台电脑,虽然中国电脑拥有量这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00年中为159万台,排世界第8位,平均每113.6人才拥有一台,美国人均电脑拥有量是我国的55倍。
第二,我们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信息化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极其现实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完全追赶国外信息化潮流的趋势有点超前。而且,美国现在由于网络超前的经济泡沫,现在已经受到了教训。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总裁 王建宙:
要开放不要垄断
面对“三网融合”所引起的一些问题,中国联通将继续加快自己以光纤为主,以卫星或其他微波为辅助手段的骨干传输网的建设。首先确保有充足的资源来支撑自己的综合电信业务,同时,用合理优惠的价格,向运营者、大客户,向各行各业开放联通的骨干网平台。
中国联通的整个平台完全是向所有的ICP、ISP开放的。联通的网络需要大量的内容,但是联通自己没有力量来搞内容,也没有这个特长,所以只有采取开放自己的平台,最广范地吸收各方面的内容。同时制定相应的结算措施,让内容的提供者也能够在财务上得到好处,考虑到把一部分的利益让给内容的提供者。
要解决市话垄断经营,保证公平接入,互联互通的问题。中国联通强烈呼吁在接入网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实现驻地网、接入网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不论是双绞铜线的、同轴电缆的、五类线的、光纤的接入网和驻地网都应该开放,在结算价格上,应由监管部门来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其次,在网络融合过程当中,城市管道资源的开放也极其重要。尽管现在拥有管道资源的一些单位实际上已经开放了,但是由于资源只是由一家拥有,所以在价格控制上,一些电信运营商希望能够由政府部门来对有关管道的使用和出租的价格实施监管。
同时,中国联通还希望主管部门能够给予部分语音接入的号码,使其能向大客户提供整套数据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提供语音服务。(本文根据讲话材料和录音整理)
摘自计算机世界网 200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