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网络传输市场大洗牌“三网融合”将获进展

徐少红 2001/12/26

   2001年冬天,我国网络传输业异常火热:电信改革尘埃落定,中广影视传输网络公司正式成立,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也顺利挂牌。随着这几个竞争主体的确立,我国网络传输业将结束混乱无序的局面,构建新的市场格局,而一直举步维艰的“三网融合”也会在来年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效进展。

   格局初步确立网络传输市场大洗牌

   进入年底以来,由于市场的推动,更由于入世后外来压力骤增,我国明显加快了体制改革的步伐。而在网络传输业方面,大手笔更是不断。

   12月10日,在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前一天,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电信企业进行重组。具体方案为:中国电信按现有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据悉,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网通将在明年初分别挂牌成立。

   12月18日,中广影视传输网络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五大主体之一,中广影视传输网络公司是在原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卫星传播中心和中广影视卫星公司的资产和业务基础上重组设立而成的。该公司董事长陈晓宁说,公司将以广播影视业务为主导,整合全国广播影视网络资产,改革投融资体制,大力发展视频点播服务、高速数据广播服务、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等,逐步形成集有线、卫星、无线为一体的全程全网、星网结合、上下贯通、技术先进、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传输体系。

   一天之后,即12月19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力争在一两年内向社会提供“天地一体化”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宽带接入、IP基本服务、IP增值服务等业务。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主要成员单位包括: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中国电信(香港)CHINASAT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

   至此,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我国网络传输市场的格局就被重新构建,重新洗牌,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卫通、中广网络、中国移动以及中国联通六雄争霸的局面。改革的力度之大,动作之快,影响之广,皆为罕见。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政府部门在紧迫的形势下深化改革、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从地面到空中网络传输市场将演绎精彩

   市场格局重新构建之后,除了已有且越演越烈的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之间的竞争外,我国网络传输市场的竞争还会从地面到空中分另外三个层次全面展开。

   第一个层面是在有线传输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各自与中广网络的竞争。由于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电信企业就必须进入有线传输市场,丰富宽带网的内容,提高电话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效益。同时,随着网络业务的变化,电信网演进到信息网,电信企业将面临转型。这也迫使电信企业不得不涉足有线传输市场。因此,明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会竭力争取进入有线传输市场。而中广网络对此绝不会视而不见。目前广电网络的一半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将这些网络充分利用起来,才有较好的效益,而在目前,进入赢利颇丰的电信市场,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再说,中广影视传输网络公司在整合广电网络资源后,能成为电信网络最有力的竞争者。可以预见,来年有线传输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精彩。

   第二个层面是在卫星传输市场,主要是中国卫通和中广网络的竞争。当前双方竞争的焦点是在直播卫星业务上。我国的直播卫星业务是一座“沉睡的金矿”,70%的山区地貌使得其成为最适合发展卫星直播电视且拥有最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有关方面论证,我国6年内可发展6000万用户,建成全球用户最多的卫星直播系统,带动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虽然中国卫通在通信卫星运营方面积累的丰厚经验,在直播卫星的运营上也曾一度被看好,但广电方面的中广影视卫星公司一直抵制卫通进入该市场。中广影视卫星公司的一位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有能力自己独立做。由于中广卫在卫星转发器的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可能会在技术领域与他们展开合作。”如今随着网络传输市场格局的重建,中国卫通定会与中广网络展开竞争,来争夺这块大蛋糕。

   第三个层面是有线传输与卫星传输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与中国卫通之间的竞争。虽然地面网在通信领域中日益得逞,虽然铱星计划的失败,几乎给卫星语音通信判了“死刑”,但是卫星通信仍不可能被其他通信手段完全替代,它是地面网很重要的补充。中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海域比较辽阔,向这些地区做信息传输,卫星是最适合的。而且地面网容易受到破坏,经常听到有光缆被挖断的事件,而空间网不容易受到破坏。再加上卫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点对多点的广播功能,比地面网经济得多。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趟步较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发展,卫星通信业务开始与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服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相信在不久以后,卫星通信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有线网之间的竞争也会逐渐激烈。

   竞争孕育融合 “三网融合”将获进展

   凡事都应辩证看待,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依此理。竞争与融合的关系也是如此,两者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竞争中孕育着融合的因素,而融合里又催生着竞争的成份。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竞争完全可以转化成融合。

   现实也是这样,广电和电信完全可以由竞争走向融合,这是因为:

   第一,双方形成竞争,但也有合作的基础。虽然电信与广电在网络上是一种竞争关系,但两者又是互补的。广电有内容,而电信则需要内容。同时,电信要放开增值业务,而广电想利用富余的网络资源经营增值业务。虽然目前由于双方互不开放市场而使这种供求关系断裂开来,但在以后,由于广电和电信的竞争会越来越趋向有序化,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谋双赢理念的影响下,双方很有可能会彼此开放市场,实现双向准入,从而达到融合。

   第二,双方会通过竞争加深了解,从而为融合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所谓“不打不相识”即为此理。对立的双方在竞争中,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而新问题的产生,往往会出现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双方在对立的过程中,也就是消除成见,走向一致的历程。因此广电和电信的竞争,完全可以消除彼此间的对立面,增强彼此间的了解,从而为最终的融合创造很好的条件。这也就是说,实践才是消除分歧,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

   最后,造成广电和电信竞争的最核心问题也有望在不久后得到解决。从目前情况来看,双向准入难以实现,就是因为体制的障碍。而体制问题,就是广电方面担心入世后,如果放开节目传输市场,就会导致在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方面失控,而意识形态往往对国家安全又非常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最近在一次讲演中已明确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利用电信基础设施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并不涉及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只要对节目制作和播出市场加强管理、完善准入,那么单纯的节目传输将不可能引发市场失控。第二,所谓双向开放市场,仅仅着眼于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外资进入并无关系。换句话说,外资企业并不因为中国在加入WTO后承诺对外开放电信市场、而取得有线电视市场准入的权利。”由此可见,随着双方竞争的深入,体制障碍也有望在明年初被逐步突破。

   因此,随着明年广电和电信融合进程的加快,双向准入的实现,“三网融合”必将会取得重大进展。

   其实,今年下半年,就在人们看到广电电信互相对峙,感到“三网融合”举步维艰之时,广电和电信却在上海和汕头两地展开了两种模式截然不同的合作。上海模式是上海电信通过入股上海翡翠明珠,不但突破了广电的禁区,还成功实现与翡翠明珠的另一个大股东——中央电视台合作。而汕头模式则是汕头电信局和汕头广播电视局共建“视信在线”网站,由汕头市电信局为“视信在线”提供一个稳定、成熟的平台,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广电部门则提供内容及进行运营。虽然上海模式还未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且上海电信只是参与投资,并未介入运营,虽然汕头模式也只是共建一个宽带网站,但这两次合作开启了广电电信合作的先河,它预示着“三网融合”在经历了今年的寒冷后,必将迎来明年那明媚的春天。

通信信息报 200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