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2002中国通信业大盘点(中)

2002/12/30

2002中国通信业十大外资企业

  随着2002年接近尾声,我国加入WTO一年来,通信行业发展迅速。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11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超过4亿户,达到4.1299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126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031亿户。可以说,在全球通信业陷入低谷的时候,我国的通信行业却依然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发展。

  除了我国本土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企业的努力外,一些知名的国外通信企业扮演了推动我国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无论从技术还是资本,这些企业都为我国的通信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通信世界》评出2002中国通信业十大外资企业!

  之一高贵的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在2002年度全国外商投资10家高出口创汇企业中,以19.29亿美元的出口额再度高居榜首。摩托罗拉2000年的出口额为11.2亿美元,2001年增加到17.3亿美元,净增6.1亿美元,涨幅达54.46%。去年,摩托罗拉中国的营业额高达50亿美元,摩托罗拉中国分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外资公司,截止到目前,对中国投资总额达285亿人民币(34亿美元)。摩托罗拉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为300亿美元。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陈永正预计:2002年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至少会增长10%,将达到55亿美元(包括出口额)。明年,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仍会有潜在增长。销售增长的动力之一来自于产品出口。

  也就是说,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中心来发展成为摩托罗拉发展的重要思路。摩托罗拉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生产商,今年已经取代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位置,成为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手机销售商。但是,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30%的市场份额目前正受到中国国内的竞争对手如TCL等的冲击。今年也是摩托罗拉和中国运营商之间合作最大的一年,其中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签署了总计约6800万美元的GSM和GPRS网络扩容合同。与中国联通签署了总值达4.46亿美元的CDMA网络扩容并提供CDMA 1X系统的合同。同时也将在后续业务中继续扮演主角。

  可以说,摩托罗拉已经成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入选十大最佳第一位当之无愧!

  之二手机的诺基亚

  在中国人的眼里,诺基亚永远是手机的象征,在我国手机高速发展的几年里,诺基亚在第二代GSM手机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并一度领先摩托罗拉等其它手机制造厂商,成为我国手机用户的首选厂商。目前,诺基亚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制造商。中国是诺基亚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在中国,诺基亚建有20多家办公机构、8个合资企业和2个全球性研发中心,拥有员工超过5500人。诺基亚在中国的投资超过了17亿美元。在不久前评出的2001年度全国外商投资10家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其合资公司之一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出口额11.20亿美元排在第三位。2001至2002年度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按销售额排在第四位,2001年的营业额为27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02年诺基亚全球营业额将突破300亿欧元。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诺基亚(苏州)电信有限公司合计出口额达到20.85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来自移动电话,由其非常强大的产品系列不断增大的供货所推动。对诺基亚网络销售额的预计包括,在达到主要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实现GSM/WCDMA双模网络的销售收入。

  可以说,中国的老百姓从遍及全国的手机广告中,体验出诺基亚的魅力,用身边的企业来形容诺基亚不为过,入选年度最佳是任何人都能预测到的。

  之三执著的西门子

  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已经成为西门子在全球及亚太地区业务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西门子全球的各项业务领域在中国都有开展,包括信息与通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和家用电器。基础设施与自动化及控制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截止至2001年9月底,西门子在华长期投资总额超过5亿欧元。西门子在全国各地设有40多家公司和26个地区办事处,为21000人提供就业机会。2001财年,西门子在华公司中财务合并的公司的销售总额为35亿欧元。其中,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55.5亿元。

  西门子在华业务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西门子继美国、德国本土之后的第三大市场。截至9月30日,西门子全球2002财政年度净利润为25.97亿欧元,高于上一财年的20.88亿欧元。在中国通信业,凭借技术和产品的实力,通过一连串精彩的市场推广活动,至去年9月,西门子移动电话已成功取得中国市场双位数字的市场份额,并首次超越爱立信跻身排行榜的前三位,并于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球三大移动电话品牌之一。说起西门子的中国情结,应该归功于其在中国3G标准TD-SCDMA的坚定支持。据悉,西门子在TD-SCDMA技术方面的投入已达1亿至1.5亿欧元之间,成为支持中国发展自有3G技术的最大厂商。近期,中国联通在近三个月时间中,与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SSMC)和中国联通各分公司接连签署供货合同,总额近1.08亿美元(约合8.9亿元人民币)。

  之四多变的爱立信

  1998年,中国已经成为爱立信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的销售额占公司全球销售总额的12%。爱立信在中国拥有4000多名员工、24个办事处和10家合资企业。到2000年,爱立信在中国的投资额将超过6亿美元。这表明,爱立信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是持续而长期的。爱立信一贯努力成为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积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作为全球最大的无线通讯网络设备销售商,爱立信的核心业务正处于严峻困境之中。预计该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将比2000年的最高记录240亿美元下降40%。2001年和2002年的累计总亏损将达到50亿美元。

  2002年的爱立信中国是多变的,手机方面撤消与南京熊猫的合作,与索尼成立索尼爱立信移动终端,与普天的业务重组等等,爱立信在中国进行了一场全球性的大变动。因为,在中国最敏感的手机业务上,爱立信逐渐在衰退。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制造商,爱立信目前在全球手机厂商中的排名已经下降至第四位。产品种类单一和市场反应慢等原因出现亏损,是导致爱立信在手机市场败北的主要原因。

  虽然手机业务节节败退,但是爱立信在其移动基站等设备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去年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35亿元,高居2001年度全国外商投资10家高营业额企业第七位。

  之五高明的阿尔卡特

  2000年初,阿尔卡特将其亚太区总部迁至上海,成为第一家将亚太区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电信公司。2001年10月,阿尔卡特在华的主要业务包括大部分合资企业与上海贝尔公司合并,以建立中国通信领域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月28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意在建立中国最大的通信企业,可以说,上海贝尔是阿尔卡特最成功的海外投资之一。新公司的成立恰恰说明了阿尔卡特的高明,在全球电信业极度萧条时期,通过与中国政府的大力合作,可以帮助阿尔卡特通过中国市场而快速复苏。阿尔卡特另外一个高明之处就是在全球光纤领域不景气的情况下与烽火的合作。

  与此同时,阿尔卡特还直接从事在中国的卫星,交通自动化,海底网络,手机等方面的业务。迄今为止,阿尔卡特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超过8亿美元。2002年头9个月收入总计为12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比下降35%。但是这个下降额度比起其它几家通信巨头而言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阿尔卡特是依靠下滑速度慢,超出了竞争对手,有分析师预测阿尔卡特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扭亏的电信企业。

  虽然,阿尔卡特逐渐淡出了中国大众最接近的手机业务,而且其全球业务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是阿尔卡特依然在光纤、网络接入、网络设备方面取得辉煌的成绩。可以说,阿尔卡特在淡出手机业务的同时,却在其它领域有着更深层次的发展。

  之六依旧强大的朗讯

  在全球电信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仍然保持了欣欣向荣的活力,并维持每年20亿美元的在华投资,只有朗讯技拥有这样的魅力。

  对于朗讯科技来说,2002年可谓是历尽坎坷。由于全球电信业滑坡,这位昔日的电信巨人也难逃厄运,业务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扭亏为赢,朗讯科技展开了大规模的业务重组活动。然而,在这种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朗讯科技(中国)却一枝独秀,成为朗讯科技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亮点。朗讯科技(中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光通信、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三大领域。在这三个领域中,2002年朗讯科技(中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2年2月26日,朗讯科技(中国)与四川电信签署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光网络建设合同,为四川电信提供朗讯新一代LambdaUnite多业务交换传输设备;6月,朗讯科技(中国)与中国网通山东省通信公司签订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无线市话(PHS)二期建设合同;8月,朗讯科技(中国)与上海电信、广东联通、中山电信和浙江电信签署了一系列总价值1500万美元的光网合同;11月5日,朗讯科技(中国)与中国联通十省市CDMA网络建设项目达成协议,合同金额超过4亿美元。

  中国市场是朗讯科技的救命稻草,这些订单却恰恰说明朗讯科技依然是科技界的精英。朗讯科技所显示出的竞争势力依旧强大!

  之七以技服人的思科

  在全球众多电信公司纷纷落马之际,思科却是个例外,这家美国网络设备巨人的股价在随着市场的大势下滑一段时间后顽强地走了上去,事实上,它是全球大网络设备商中唯一在2002财年保持每季都盈利的公司。在中国市场,思科也面对着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但是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思科今年从中国电信运营商手中依然拿下一系列订单。

  2002年1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其ChinaNet骨干网上海和杭州节点之间成功地开通了STM64 (10Gbps)电路,并加载了实际业务,运行情况良好。3月,中国联通宣布采用思科系统公司新一代路由器ESR10000系列建立会议电视承载网,在一期将覆盖范围达到全国31个省会城市。4月,中国铁通公司全面采用思科系统公司方案对铁通互联网骨干网CRNet进行二期扩容。12月,思科系统公司宣布将在中国联通公司的CDMA1X网络升级项目中为15个主要省市提供分组网络设备。

  回顾过去的一年,思科经受住了竞争的考验,对于未来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思科公司充满了信心。由于政府加大对电信市场的监管力度,将使中国电信市场进入有序的竞争,这也将为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多的机会。作为业界最著名的以科技带动网络发展的企业,思科以其长久不衰的发展,赢得人们的尊重。

  之八技厚资深的北电

  2002年,全球通信制造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只有那些有相对优势的企业才可以找到发挥的空间。北电网络2001年在电信市场骤缩的势头初现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迅速地调整了企业营运的规模,同时加强了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在研发的投入上也注意分寸与效率,并且将业务重点集中在长途光传输网络、城域光网络、无线网络、智能网络、IP电话这五大核心技术上。这样一方面确保北电网络能稳定地度过这波电信界的"严冬",一方面又能够在具有竞争力的市场领域里增加自己的优势。

  尽管北电网络在欧美市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多年来北电网络在中国积累下的"功德"终于在北电网络遭受毁灭之际得到了回报。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正式签署合同,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部署北电网络Succession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此外,北电在CDMA设备领域的优势也继续得到了体现,10月21日,北电网络宣布与中国联通签署价值达2.8亿美元的合同,为其提供CDMA2000 1X数字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设备。

  北电网络通过自己同中国运营商以及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在技术方面的领先,继续在中国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之九搅局移动的UT

  自1995年成立以来,UT斯达康在中国已累计投入20多亿人民币,在华成立了4个研发中心、20多家分公司及办事处。目前中国员工已逾2000多人。成为世界上无线、宽带、IP软交换和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的佼佼者,并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场与移动和联通争夺市场份额的小灵通热,成为一支搅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UT斯达康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到2002年第3季度,公司已经连续11个季度完成并超过华尔街预期,这在全球电信企业中都属罕见。为此,2002年3月,公司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中国管理最佳的十大企业之一;2002年6月又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IT百强成长最快的公司。

  2001年,UT斯达康营收的90%来自中国。据UT斯达康透露,UT斯达康已经开始向日本、印度及拉美和东欧市场拓展,并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20%的销售额有望来自中国以外的地区。目前,中国市场仍是UT斯达康成长的坚实基础。抓住机遇,快速出击,UT寻找了一个合适的缝隙进入了通信业界,并在全球推动了一场移动通讯的新革命,这就是入选十佳的理由。

  之十品质第一的康宁

  1851年创建以来,康宁有幸为市场带来了许多首创性的技术,并切实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电灯泡、低损耗光纤和超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屏幕(AMLCD)玻璃等产品,都是康宁公司致力于以创新促发展的明证。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为康宁提供了将这些创新技术带到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和本土经验。这种合作关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到今年底,康宁在中国的投资将达到4亿美元,将建成9个制造工厂,员工人数达到1700名。

  虽然,全球通信业光纤的需求一直在下降,但是,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不错的业绩,对于康宁而言,其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将保证它在中国市场长远的发展利益。近日,康宁公司在中国控股的光缆公司-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预示着康宁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的产品将被广泛应用于电信、联通、网通、移动、广电、铁路、国防系统、石油、高速公路等系统。北京康宁光缆有限公司的光缆产品市场已经由国家级骨干网、省市级干线网、城市接入网拓展到美国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根据KMI公司(光通讯领域世界领先的咨询公司)数据,中国光缆市场需求从1998年到2004年的年增长率为10%-20%,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日本之外的世界最大的光缆市场。

  2002中国通信业十大最具增长潜力企业

  评选"2002中国通信业十大最具增长潜力企业"对企业现有规模、收入和利润没有硬性要求,能否入选关键是看:企业是否有核心技术或独有资源,企业最近几年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是否有明显增长。

  UT斯达康:春天才刚刚开始

  凭一项被称为"落后的、即将被淘汰的"小灵通技术,这家名不经传的企业一跃成为中国电信业当今最红的新贵之一。

  1997年,UT斯达康实现全年营业额7600万美元,到今年底,预计全年收入达6.8亿美元,5年时间增长了9倍。

  几年前,中国电信沿海省份的一位老总谈到小灵通的时候说,"这是一项落后的技术,我们暂时不上。"到今天,这位老总的观念彻底改变,他认为小灵通不但在经济比较落后地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那些富庶的地市有更大的作为。

  如今,小灵通在除北京、上海以外的所有大小城市已经遍地开花。据悉,今年中国的小灵通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其中有600万户使用UT斯达康的网络。

  如果说小灵通的灰色身份曾经让华尔街疑虑重重,那么,3G频段的规划,无异于给小灵通的未来带来了崭新的春天。

  作为TD-SCDMA产业联盟的核心成员,UT斯达康如果能将小灵通顺利升级到3G,其前景显然无量。第一可以解决小灵通的占用3G核心频段问题,将彻底丢下备受争议的身份;第二可以使得运营商发展小灵通不再有后顾之忧,抓紧时间,抢在移动牌照颁发之前发展大量的用户;第三还可以推动TD-SCDMA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获取移动牌照只是时间问题,通过发展小灵通进入移动业务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今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加快了小灵通的建设步伐。美国投资银行美林预测中国2003年的小灵通用户将达2500万。如果UT斯达康能继续保持60%的市场占有率的话,明年将会有250%的增长。

  这在席卷全球的电信业寒冬里,UT斯达康这种不可思议的成长速度几乎让每一个电信制造企业眼红。不管电信业的冬季有多长,中国市场对于UT斯达康来说,春天才刚刚开始。

  公司介绍

  公司历史:总部位于美国硅谷,自1995年成立以来,UT斯达康在中国已累计投入20多亿人民币,共有7个研发中心,在华成立了4个研发中心、20多家分公司及办事处.,目前中国员工已逾2000多人。

  上市情况: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主要产品:包括有线和无线接入产品(无线市话小灵通)、宽带综合解决方案、IP软交换产品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核心竞争力表现:拥有PAS无线市话技术,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无线接入设备供应商。

  中兴通讯:CDMA好乘风

  如果说中国政府希望借CDMA的东风扶植民族制造业的话,那么,中兴通讯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中兴通讯在其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光通信)中,因为在CDMA上得到了中国联通的青睐,一跃成为国内CDMA的霸主。

  2001年5月,在联通一期CDMA网络建设中,中兴通讯一类主设备共进入全国10个省区,成为国内企业首次用自主研发设备取得的最大市场。

  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其在CDMA圈内主流厂商的地位,凭着CDMA第一期网络建设圈下的地盘,中兴通讯在往后的网络建设和升级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通信行业,任何一种新网络的建设,均将极大地刺激一些企业的崛起。中国交换机市场造就了"巨大中华",CDMA没有理由不会让中兴通讯更上一层楼。

  尽管中兴通讯增发H股后,股价一度回落,但是在电信业漫天飞雪的寒冬,有哪一家国内厂家的"资金"棉衣比它更厚实更保暖?

  企业介绍

  公司历史:1985年成立,1997年上市,2001年在电子信息百强中排名第22位,2002排第11位。

  上市情况:1997年中兴通讯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2年增发H股。

  主要产品:作为中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兴通讯拥有移动、数据、光通信以及交换、接入、视讯等全系列通信产品,具备通信网建设、改造与优化一揽子方案解决能力。

  核心竞争力表现:在CDMA技术和应用上取得很大突破,成为国内最大的CDMA制造商,在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光通信三大领域均有很大的投入。

  联想:锁定"电信"

  10多年前,联想在当时的四通、方正眼里,还只是中关村的小弟,今天,联想在中关村傲视群雄,成为中国新一代企业的代表。

  联想集团去年4月宣布全面向服务转型,并宣称要通过收购或合资来加快战略布局。一年多以来,联想一步一步地实现其电信梦。

  今年2月27日,联想出资9000万元与厦华联合成立手机制造公司。半年以后,联想手机的广告遍及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和大街小巷。

  此后不久,联想入股汉普、携手智软,最为业界注目的是收购电信IT服务商中望商业机器有限公司,一举成为业界新星。在国际通信展,联想携19个电信行业解决方案,以"全电信"的服务提供商形象亮相,成为媒体的焦点。

  目前中国电信业的业务网络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八横八纵的光纤网络的建设,但支撑网还远远不能满足运营商提高运营收入的要求,因此,运营商将大力投入支撑网的建设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联想看准这个市场,突然发力,以雄厚的资金砸向这个行业。凭联想在IT行业地位和一贯作风,它会落后于别人吗?

  公司介绍

  公司历史: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

  上市情况: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主要产品:为个人和家庭客户提供各种接入端设备和信息服务;为企业和大行业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应用实施、集成服务和外包运营全方位服务。

  核心竞争力表现:非凡的市场能力和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

  华立:挑战高通

  2001年下半年,电信行业突然冒出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华立集团。

  这个中国最大的仪表生产厂商"不务正业",插手信息产业。2001年9月,华立集团以"很小的代价"获得了飞利浦在CDMA手机方面的全部知识产权、研发成果、设备以及人才资源。普遍的评价是,它打破了中国CDMA市场由高通一统天下的格局。

  目前波导最新一款CDMA手机的芯片就是来源于华立。

  尽管高通在CDMA上又推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BREW,但是,作为唯一拥有CDMA核心技术的华立仍然是高通在中国最头痛的对手。

  如果华立推出与BREW相配合的芯片,华立仍然对高通构成威胁,毕竟,华立芯片的专利转让费仅为高通的1/4,具有非同一般的竞争力!

  华立老总汪力成认为,华立真正的机会在于CDMA升级到cdma2000 1X以后。

  企业介绍

  公司历史:公司成立于1970年,在全国拥有17家生产制造型企业。

  上市情况:控股4家上市公司(国内3家、纳斯达克1家),包括华立科技(600097)、华立控股(000607)、昆明制药(600422)、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太平洋控制技术公司。

  主要产品:涉及计量仪表、电力自动化、信息电子、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核心竞争力表现:拥有制造CDMA芯片的核心技术,以及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

  港湾:冉冉升起的新星

  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作"华为叛徒"的港湾网络,现在已经成为IP、以太网领域的领先者。

  成立后第一年(2001年)销售即达2亿元人民币,实现全年盈利,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人民币。在通信业整体滑坡的情况下,港湾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其显赫的业绩不由得让人为之侧目。

  现在港湾已经有55万端口的港湾以太网产品得到了稳定的商业运行,用户覆盖中国电信、网通、联通、铁通等各大电信运营商,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电力、厂矿等各行业用户。其领先的技术优势、优质稳定的运行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港湾网络已经成为国内宽带网络设备主流供应商之一。

  目前,港湾网络在大容量交换系统、高速数字电路设计、高性能处理器应用、ASIC设计、数据通信协议、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网络运营管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受到了业界很大的关注。

  企业介绍

  公司历史:成立时间2年,目前已经在全国28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都设有办事处和技术支援中心,现有员工950余人。

  上市情况:没有。

  主要产品:宽带IP基础网络设备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核心竞争力表现:在IP、以太网方面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技术。

  大唐集团:一肩扛起国家标准

  2002年是大唐集团饱受折磨的一年,利润空前下滑,传言不断,直到国家3G频段规划的尘埃落定,大唐才走出其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然而,一个国家的标准压在一个企业身上,这样的担子是否太重?大唐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人甚至说,如果3G频段规划出台再晚一点,TD-SCDMA就要拖垮大唐。

  不管怎样,大唐终于守到云开见日了。无论谁有一千个理由不看好其目前的业绩,大唐只要一个理由就完全可以成为通信行业最有增长潜力的企业之一,那就是因为有了TD-SCDMA,这个中国目前唯一的通信标准结束了中国在世界通信标准领域里旁观者的历史,同时也为我国民族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企业介绍

  公司历史:1999年由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以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为母公司,下设1个中央研究院、1个工程设计院、8个通信专业研究所、8个合资(独资)控股公司和1个上市公司,分别位于北京、西安、上海和成都等地,共有员工10000余人。

  上市情况:1998年,其控股公司大唐电信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98。

  主要产品: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通信以及交换、接入、传输等全系列通信产品,在微电子、安全保密、测试仪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核心竞争力表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大唐集团提出的TD-SCDMA技术方案被国际电联和3GPP接纳为国际标准。

  亚信:"海归"派的样板

  亚信科技是最先进入电信软件的企业之一,作为在海外注册的民营企业,亚信将国际电信先进技术和应用与国内电信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开发软件产品、开发新的应用。亚信先后承建和参与建设了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联通UniNet、中国网通CNCNet、中国移动CMNet和中国吉通GBNet五大全国性IP骨干网,完成了数百项大规模网络建设工程,被业界誉为"中国Internet建筑师"。

  自1996至2000年,亚信取得了年度净收益平均增长幅度超过50%的成就,现已成为"海归"派创业的样板。

  企业介绍

  公司历史:1993年,在美国达拉斯成立。1995年,回国发展。目前,亚信公司在中国的下属公司主要有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亚信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广州邦讯科技有限公司及几家控股或参股公司。

  上市情况:2000年3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代码:ASIA)。

  主要产品:为电信全业务提供软件产品、全面解决方案及服务。

  核心竞争力表现:卓越管理和先进技术。

综述:2002中国通信业大盘点(下)

通信世界(www.c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