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神州泰岳:飞信是“利润奶牛”也是重大风险

2009/10/29

  如果一份一年一签的合同被认定对未来经营产生重大风险,那么,当合同变成一签三年,风险是真的被消除了吗?还是只被推后了几年而已?

  在首批即将上市的创业板公司里,中国移动的即时通讯(IM)工具飞信背后的公司——神州泰岳被市场给予了最多的想象空间。神州泰岳的发行价达到58元,市盈率达到68.8倍,两者均高居创业板榜首。更有证券公司预计,上市后的神州泰岳将成为又一只百元大股。

  中国移动通过其短信、增值业务以及目前的飞信,“扶植”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上市公司。神州泰岳是又一个幸运儿,但幸运或许不能永远支撑公司的业绩发展。

  正面:绑定飞信模式

  在神州泰岳的业务构成中,飞信的运营维护支撑一直是其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堪称“利润奶牛”。

  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1~6月,来自飞信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774万元、2.78亿元和2.25亿元,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为19.82%、53.50%和68.99%。在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42.23%、75.47%和76.30%。

  神州泰岳总经理汪铖介绍,神州泰岳与中国移动之间的定价方式为活跃用户数乘以一个单价来计算,单价由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友好协商。

  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移动目前发展飞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上行短信回复、GPRS流量等以及对中国移动其他方面业务所产生的间接性收益,但唯一与神州泰岳的收入和利润情况直接挂钩的,是飞信用户数的高低。

  资料显示,中国移动自2007年6月正式商用飞信业务,目前已经发展了2亿注册用户,5400多万活跃用户,每月的新增用户也有750万之多。

  汪铖当然希望,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在飞信平台的硬件设备、软件开发、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进一步巩固飞信业务的优势市场地位、确保飞信业务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为了打消市场的疑虑,从2008年开始,神州泰岳与中国移动新签的合同从原来的一年一签,变为一签三年,双方的合同关系将持续到 2011年。

  汪铖强调,飞信系统经过几年的改造已经十分复杂,更换运维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反面:“掩耳盗铃”的风险

  合同签署期限的变化,某种程度看来,有些“掩耳盗铃”的意味。因为无论这个期限是3年还是5年,都不能保证3年或者5年之后,神州泰岳能继续成为飞信的运维商,显然,创业板的存在不可能只有三五年,那么在此之后呢?投资者的利益该如何保证?

  更大的风险来自于神州泰岳的商业模式,神州泰岳的收入主要来自飞信的运维费用,这意味着神州泰岳将因为飞信用户的见顶而碰到公司发展的天花板。

  从目前来说,在移动5亿多的用户中,飞信用户所占的比例仅为20%,活跃用户更是只有1%,看上去潜力无穷。但实际上飞信作为中国移动提供的增值业务之一,只能满足部分细分用户的需要,特别是动感地带用户,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在进一步饱和,中国移动还面临着其他两大竞争对手的争夺,飞信也不可能无限地拓展用户。

  当飞信用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比例,神州泰岳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产业支撑公司业务的继续高速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神州泰岳募集的资金将有1/3,即5.02亿元中的1.68亿元将投资于飞信平台的大规模改造升级。根据招股说明书,神州泰岳将使用募集资金的4.2亿元购买一处房产用于办公。在募集资金18亿元的总额中占有近四分之一的比重。

  此外,神州泰岳的两大业务市场分别为BSM市场(业务服务管理)和OSS(运营支撑系统)市场,但是,IBM、HP、BMC、CA等国际厂商均已进入BSM领域,国内OSS市场虽然本土企业占优势,但竞争激烈。在这两个行业中,神州泰岳能否做到“与狼共舞”,面临很大挑战。

  没有飞信,我怎么办?  

  过分倚重第三方资源是风险投资在选择项目时的投资大忌,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企业上市的受欢迎程度,神州泰岳就偏偏是这般不拘一格,以超募资金13.3亿元坐上了“超募王”的“宝座”。

  但是,2008年被阻挡在“中小板”门口曾是神州泰岳心中的“痛”。当时与中国移动重要合同的问题,是其被否的原因之一。然而时隔一年之后,神州泰岳“改头换面”,终在创业板上为自己争回了“面子”。但细看这一年的变化,除了将合同的期限从一年改为三年之外,神州泰岳并无太多的“招数”。难道仅凭这点就足以让“麻雀变凤凰”?还是大家都在迫于中国移动的威慑力?

  想问一句:如果哪天,没有了飞信,会怎么办?但显然时下,企业没有心思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链接:
印尼泰国SP市场前景 2009-10-28
飞信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2009-10-27
中移动应用商店人才孵化上仍存有缺憾 2009-10-27
移动搜索要跳出传统互联网模式 2009-10-26
国外移动软件应用商店进展及启示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