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帮运营商发展下一代
中兴通讯在多年的电信产品及数据通信产品的研发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2000年年底正式推出了全套的ZTE 软交换系列产品和NGN解决方案。
这些产品包括:系统主控设备软交换、各类媒体网关、信令网关、各种宽带用户综合接入设备、提供新型增值业务的应用服务器以及网管、运营支撑系统等等。目前,中兴是唯一一家通过信息产业部入网测试,并获得软交换设备入网证书的厂商。2000年11月,中国网通开始“宽带电话商业实验网系统工程”;12月,“中国电信下一带网络实验工程”招标,从此拉开了中国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帷幕。
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经理徐勇积表示,相对于原有的PSTN及其他解决方案来说,软交换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让运营商建设一个全新的综合业务网络。不再需要去铺设浪费大量资源的双绞铜线,也不再受困于只能提供纯窄带的电话业务,而是在宽带网络上提供了全面的多媒体业务,并且和Internet相结合,从而为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业务提供了条件。
现在,没有一个运营商说自己只提供话音业务,也没有一个运营商说自己只提供数据业务。但当用传统的方案去解决时,只能用分立的网络来提供分离的业务,而软交换提供了在统一的平台上提供综合业务的能力。这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对已拥有PSTN网络的运营商来说,避免了在PSTN和NGN之间选择的困扰、解决了向NGN平稳过渡的问题;而对新型运营商来说,软交换则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从国内外业界发展的趋势看已完全说明这一点。
软交换的出现,必将对通信业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为电信运营商及电信设备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打破了原有竞争的均衡。在某种程度上说,在NGN上的发展速度决定了电信业参与者的未来。
COMMWORKS 软交换结构可定制微型服务
软交换是CommWorks三层结构的一个完整的构件。作为CommWorks公司的中国区市场经理和业务开发总监,郝庆英负责CommWorks公司在中国的电信产品推广、技术战略、市场计划和业务合作关系的管理。
郝庆英表示:“下一代多种服务IP网络应当将控制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这使得软交换在网络基础结构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谈到,在CommWorks下一代IP网络模型中,软交换完成几个关键的功能。它针对多种不同的接入媒介和多种固定及移动端点提供媒介网关间的智能呼叫处理。软交换还负责呼叫处理;将信令与现有的7号信令系统(SS7)基础设施集成;协调数据库和后端服务器,以正确地将呼叫路由及功能分配到其它网络单元。同时,软交换还支持关键的网络功能,如服务开通、容错和记账;完成与应用服务器、功能服务器和媒介服务器的接口,从而带来一系列新的营收服务。软交换结构为电话服务带来类似互联网那样的创新能力,同时使服务商可以根据部分客户的共同需求,快速为他们提供定制的微型服务。
CommWorks软交换结构支持包括有线、无线和宽带等多种接入应用在内的呼叫、媒介和服务控制。全面的功能使服务供应商可方便地支持新兴的接入技术,并且可以独立于接入的媒介类型或不同的速率,为用户提供一种统一的外观和使用体验。CommWorks软交换结构的所有系统部件都是与平台独立的,可以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系统的功能,给服务供应商支持网络的特殊需求带来灵活性。
新太软交换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应用
随着一些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业务不断发展,对于通信量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同时随着这些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机构分布日趋复杂,对通信业务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新太科技新产品部周智刚谈到,虽然目前的电路交换设备越来越廉价,许多大中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电路交换系统,大大的方便了企业内部通信,有效降低了通信费用,但也不难发现,这种通信机制的诸多缺陷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大中企业日益多样化的通信需求。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引入,以及数据网的广泛铺设,为企业的内部通信问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解决空间。
目前,许多大中企业都通过租用廉价的数据通信带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通路,给企业内部的数据交互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但事实上,这些VPN的利用率通常不高,因为一般企业有时并没有这么多数据需要交换,租用的带宽闲置的机会是很多的。
利用新太科技的软交换技术,除了一如既往地向通信运营商提供电信级的解决方案以外,同时也可以帮助在普通企业内部数据网络上开展IP语音甚至是视频业务,既有效利用了租用的数据通信带宽,又以比传统PBX解决方案更低的建设成本切实解决了企业内部通信问题,因此这样一个软交换解决方案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地域分布比较分散的企业中有着较为可观的市场前景。
企业软交换给企业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语音通信的便利和低成本这么简单,它还将彻底结束各种媒体流自成体系的局面,并必将导致语音、视频、数据等通信的最终融合。在这样的通信基础之上,很容易构建起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UT斯达康:接入更需软交换
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可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想的体现,是下一代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
UT斯达康公司高级系统结构主任设计师杨景教授谈道,软交换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从而便于在下一代网络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更灵活地提供业务。UT斯达康的WACOS软交换解决方案,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利用多协议网关,通过统一的IP网络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VoIP/FoIP、Internet接入、高速IP交换和路由及其它多种宽带业务。该方案综合了交换、接入、运营支持等技术,为城域网业务运营商提供了全面、有效、经济的解决方案,并且支持传统业务向IP网络的平滑过渡,是构建下一代网络的理想体系。
WACOS可实现的业务有:POTS接入业务、GSM/GPRS、PHS、W-CDMA接入业务、ISDN接入业务、VoIP/FoIP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DSLAM接入业务、虚拟拨号专网VPDN业务和Ethernet接入业务。
WACOS软交换解决方案可以为最终用户提供有线和无线业务接入方式,还可以支持IAD接入,将数据和语音融合在同一个网络上,软交换体系结构便于解决将来因用户数增加而带来的扩容问题,同时也为平滑过渡到未来网络提供了保障。借助UT斯达康公司在传输和无线接入领域的经验,WACOS软交换解决方案将使运营商能够从容面对竞争压力,有效地利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