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熵编码自适应技术
仔细分析发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牵涉到视频编码中一系列问题,首先是选择编码模式。如上所述,编码模式的种类很多,随着视频内容不同而不同。其次还有编码参数的选择,如多种量化节距(量化步长)、多种变换方式(DCT、小波变换……)、多种熵编码方法等。
其中,M为可能的编码模式集合,其失真项为:
其中,s,s'分别为当前块和参考块,Ai,x,y分别为当前块及其中的像素值,λMOTION 为选择运动矢量的拉格兰其常数。
·通过调整Q值,计算出DREC和RREC,最后得到JMODE最小值,于是得到R-D最优时的Q值。
其中,p为丢包率,T环为环路时延。
其中,Pω1,Pω2为无线链路的丢包率,Pg为有线链路的丢包率。Tω1net,Tω2net为无线传输时延,Tgnet为有线网络传输时延。
200 ms,又设无线环境下丢包率Pω1=Pω2=2×10-2,有线网络丢包率Pg=10-6,则设置ARQ视频代理服务器平均时延TARQ2=0.82 ms,而不设ARQ代理服务器,由公式(8)可得点到点的TARQ=18ms。可见,不设和设代理服务器,其TARQ差22倍。当然这是理想值。但可见,这种设ARQ代理服务器后时延大大减少确是不争的事实,从而可在视频实时通信中利用ARQ和FEC等。
复杂度估计
由上述视频压缩技术的新发展,可知视频压缩比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其代价是计算量大,复杂度高。随着DS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已开发了若干高速视频处理芯片,如TI公司的DM642和EQATOR公司的BSP-15等,其运算能力均在4 000 MIPS以上,能满足H.264等高速需求。当然,优化和改进这些新编码算法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世界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