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集团式或跨区域的多单元实施,基于滚动实施战略发展演变出一种矩阵实施,其核心为:点面结合,设置阶段,试点建模,督导推广,持续优化。
我总结的方法,暂且称为:叶开五步法。我将CRM实施分为五个阶段,一步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有一个阶段的目标和里程碑,循序渐进,每一阶段强调一个核心切入点,前后环环相扣。任何一个CRM项目(如果不是太小的话),都可以考虑分成这样几个阶段或者几个细分项目来做,投资也是可以逐步按照阶段投入,效果自然也是每一阶段就体现给管理层,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避免CRM实施周期过长,人员信心逐渐涣散,管理层迟迟看不到效果,投资总是没有明显的回报等恶性问题。
评估:进行企业内部需求再调研和CRM能力成熟度评估,针对需求调研和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讨论,确保实施前企业对CRM理念和CRM系统以及CRM实施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并有效的避免出现部分对CRM系统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于悲观的现象。
采集:基于统一的CRM系统作为信息平台,企业与客户接触的所有部门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客户资源的统一管理。此阶段涉及客户信息数据、关联的消费数据以及采集、录入、有效性校验、分类、共享等功能和方法的培训、实践和优化。这一阶段是客户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很多CRM项目恰恰忽略的地方,没有真实有效而且及时的客户数据,是无从谈起CRM管理的。
在客户资源管理基本梳理明细后,进行第一阶段的客户分析和商业智能分析,初步建立各业务部门的客户模型。(运行优化周期:1-3个月)
过程:在有效采集客户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后,第三阶段的工作是加强过程管理和过程考核。
客户接触过程(呼叫中心+CRM),主要是建立呼叫中心,与CRM无缝集成,有效管理与客户接触的沟通渠道,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短信等。基于呼叫中心的建设和技术,建立多层次的客户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客户沟通渠道;加强营销与销售的过程管理,包括行动管理、销售机会管理、量化管理和销售预测等;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进行BPM绩效管理(BI+FI)和CBA(基于客户的会计核算)。
流程:加强客户流程,如客户接待、客户拜访、客户投诉、客户回访等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加强会员俱乐部和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建设,然后在前期实施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商业智能分析。(运行优化周期:3-6个月)
协同:基于整体战略进行企业门户、知识管理、EAI、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的建设,建立集团级的企业协同,并进行第三阶段的基于企业整体战略层面的商业智能分析,提供企业决策分析报告。
不同的咨询公司,不同的项目经理,面对相同的企业用户,相同的软件,实施的状态也会不一样,其中的妙处就在于人的因素。
网易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