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通信2100亿投资“诱惑”市场 NGN催生?
2004/02/25
今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04年全国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2100亿元,由此确定了2004年全国通信市场投资的规模。然而,这2100亿元都有谁的份?
NGN的规模商用千呼万唤始未出,究竟运营商是否需要NGN网络?什么业务催生了NGN的商用?
应用已经丰富到非NGN“新”网不能承载么?除了3G、VoIP,视频通信、宽带和三网融合以及更多的应用都在促使运营商开始关注NGN网络规模商用的可行性。
VoIP
VoIP与宽带的结合仿佛天生注定,VoIP是基于IP的网络架构提供多种多样增值业务的能力,使它成为电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VoIP网络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开路先锋。
2003年底到2004年初,国外电信运营商有了一个统一明显的变化,AT&T、Verizon、SBC等电信巨头以及时代华纳纷纷公布了其在VoIP上投入巨资的发展计划。在电信南北拆分、网通重组、铁通并入国资委等改革大方向已经确定的情况下,2004年各运营商将集中力量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推广IP电话,进而促成VoIP的深广发展更是顺理成章。
而VoIP能够在IP网络上廉价地传送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业务,提供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语音邮箱、会议服务、电子商务、数据库查询、呼叫中心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增值服务正是运营商在时下的竞争格局中所稀缺的。
宽带
不久前,VoIP网在迈向NGN网时,互联网大会公布,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800万,名列世界第二。以此对比去年7月份CNNIC的数字,4个月网民净增1000万。同时,互联网大会也公布了另外一个消息,中国的宽带用户数量在2003年年底达到并超过1000万。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两大固网运营商累计新采购了超过1300万线DSL设备,业内人士预计2004年全年采购DSL设备将超过2000万线。宽带丰富了应用,变化的应用激化多样的服务模式,丰富的应用对网络容量和网络质量都有高的要求。不同的接入方式更是需要一个智能化的网络来管理调配资源,当网络遇到拥塞,人们对下一代网络的需要就变得迫切起来。
视频
视频走向全程全网是大势所趋,然而这样的网络是构建在基于一个可控制、可管理的运行平台,商用视讯网络必须突破传统会议电视专网的建网思想,具备可运营、可管理和易使用、易结算的特性;商用视讯业务应该是由电信运营商构建视讯交换网络,最终用户购置终端,并利用运营商建设的视讯交换网络实现图像、语音和数据等多种媒体交流的新型通信业务。
由于视讯业务是一种多媒体的通信系统,其控制更为复杂,再加上多点通信,在网络中要进行信号处理,MCU资源管理、大型会议级联控制,呼叫过程中改变通信模式,用户操作方式等等,对业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将公共视讯业务定位为要让用户在自己的办公室/家庭像打电话一样使用这种业务,并且功能更多,性能更好,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就要求视讯网是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控制的规模网络。由专网上升到电信级的公众网,这虽是一个漫长的优化过程,但却是必行的道路。据不完全调查,现有宽带中最“杀手”级的应用,即视频应用,应用植根于此,网络质量则不可忽视。
网络融合
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十分肯定地说:“政府2004年会在‘三网融合’上有大的动作,在政策层面很可能允许业务融合,即电信网、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交叉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
尽管“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要真正实现“三网合一”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由于三网业务的定位不同,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的管理利益问题,三大网络标准不统一以及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开放不够等,三网融合至少涉及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这就使得三网融合仍面临不少的困难。
规模部署
专家称:下一代网络可以将三网有效地融合,并管理起来。下一代网络一直是众多设备商标榜的优势,尽管融合加速了NGN的复杂度,但目前对三网的融合而言,NGN几乎是统一的良方。下一代网(NGN)的出现,为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提供了技术转型和发展的战略机遇。下一代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对其战略重要性和革命化认识还不够;体制、机制、观念、理念上存在差距;转型任务本身的艰巨(技术、资金和质量);实时业务的QoS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IP承载网质量已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其他新技术发展的瓶颈,包括软交换、3G、视频和商业用户解决方案等;IP网的盈利模式和安全模式还没有建立。下一代网的技术方向,交换网:软交换体系;传送网:MSTP智能光网、下一代数据网NGI、IPv6;接入网、以太网。
我国对下一代网发展的部署,第一,软交换:从技术实验和业务实验转向试商用;第二,宽带接入网:ADSL已进人大规模发展阶段,其他新型宽带接人技术正在研究实验;第三,IP网:正在重点研究,NGI将按国家CNGI的部署进行现场实验;第四,3G:正从技术准备转向全面准备;第五,传送网:MSTP已完成16个厂家的互联互通测试,具备大规模商用的条件,智能光网络方面还在进行前期的经济分析和体制研究。
继2003年中国电信在上海、中国网通在山东开展了NGN商用试验之后,中国卫通、中国铁通也陆续在NGN商用试验方面做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各方对于NGN的网络稳定性、业务的开展、用户的培养都积累了不少经验。随着电信界对于业务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运营商肯定不会将NGN这一业务创新的“网络发动机”束之高阁。据业内人士透露,2004年将是NGN在中国电信市场走向大规模商用的一年,而NGN的走向市场不仅本身将拉动数十亿元的投资,还将对现有的其他网络设备投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ChinaByte(e.chinaby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