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专题新闻:英特尔诉深圳东进侵权

英特尔诉东进 打响2005年中外知识产权第一战

方兴东 2005/01/2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3年初,正当中国企业忙着准备过春节的时候,思科公司于美国时间1月23日,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的美国分公司。2005年初,也是人们准备忙于过春节的打算之际,英特尔公司美国总部对总部位于深圳的东进公司提出正式的起诉,使用的法律武器同样是知识产权。是一个价值7000万的“头文件”,拉开了2005年中外知识产权战争的序幕。

  英特尔以知识产权法律武器正式“东进”

  2004年初,也是春节前后,围绕着刚刚出台的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英特尔开始动用国内外媒体、美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展开了全面的狙击,一时间轰轰烈烈,震动全球。当然,这一次,自始至终英特尔都巧妙地躲在幕后。但是,2005年1月20日发轫的这场官司,英特尔开始高调地走向舞台,诉状上使用的名义是英特尔即将卸任的CEO贝瑞特。这次诉讼并不是指控东进的产品本身存在任何侵权行为,而是提出东进产品在使用中非法复制、发行其“intel头文件”,是禁止东进公司的软件产品在技术上与英特尔公司的软件实现兼容。

  可以说,从2003年开始爆发的中外知识产权冲突,将在未来5-10年都将越来越白热化,成为中国高科技崛起背景下最突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思科状告华为,还是英特尔状告东进,都是历史的必然。当然,这里面也充满了历史的偶然和意外。

  是的,为什么作为PC产业双垄断寡头之一的英特尔会选择东进,作为它高调起诉的第一家中国大陆企业(台湾地区的威盛早几年就已经被英特尔反复诉讼)?2004年,英特尔瞄准一个完全新兴的,甚至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的WAPI大打出手,而2005年,又瞄准了一个一向非常低调,业界人士还非常陌生的东进直接出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东进又是如何一个公司?里面的奥妙又是什么?相信这些答案都将会在今后媒体报道中一一展现。

  据悉,这次英特尔起诉东进,不仅仅是美国总部直接行动,而且索赔的标的高达700多万美元,刚好与东进公司的资产相当,显然是想一下子让东进倾家荡产,不留任何余地。如此招数可谓心狠手辣。

  东进律师蒋洪义在法律意见书中写道:“本案中出现的这种问题反映出,在中国尚无反垄断立法的社会背景下,某些跨国公司涉嫌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号来谋求市场垄断并限制后起的中国民族高科技企业与其进行合理技术竞争。这种现象,应当引起业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推进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工作,以为民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围绕这场官司的是是非非还是留给媒体去讨论,去挖掘。我现在想分析的只是这场官司的宏观背景。

  中国崛起是一场不同于80年代的垄断者噩梦

  回首过去,无论是思科状告的华为,还是购并IBM PC业务的联想,都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领头羊,无论在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这一次,比思科规模更大,比IBM更具产业影响力的英特尔,选择状告的目标却是一家过去鲜有耳闻的企业,这是一种担忧,也是一种欣喜。这不仅仅是说,能够成为英特尔的状告对象是东进10年埋头研发创新的“荣誉”,也不仅仅是说,这次让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直接出手对阵,对于东进的董事长李如江是特别的“荣幸”。而是说,中国高科技崛起的力量不仅仅是华为和联想等个别企业,而是一场集体性的“骚动和喧哗”。

  中国大陆市场本身每年为英特尔提供40多亿美元的收入,比例占总收入超过了10%以上,成为其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市场。正是中国高速的发展使英特尔财源滚滚。但也正是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高科技产业本身的不断崛起,开始让英特尔感受到了威胁。

  对于格罗夫、贝瑞特等英特尔元老们来说,他们今生最深刻的记忆大概就是80年代日本人在半导体产业的崛起。那场危机几乎让英特尔丧身于竞争之中。好在,在“惶者生存”的哲学下,英特尔凭借向微处理器的转型,成功化解了竞争,并且一举确立了整个产业领导者的角色,在CPU市场垄断全球,辉煌20年。

  但是,今天英特尔的噩梦似乎又开始重现了,这次当然来自中国。正如《商业周刊》如言:“美国制造商既然已经在过去几十年里成功抵御住了日本、韩国和欧洲公司发起的挑战,现在为何要为中国问题忧心忡忡呢?原因是,中国竞争对手与上述挑战者截然不同。“低工资和高科技,一旦把这两点结合在一起,美国的大麻烦就来了!”

  其实,中国高科技现有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与美国真正抗衡的时候,但是,一向以“惶者生存”著称的英特尔却比别人更早地感受到了中国越来越逼近的“锋芒”。

  2004年开始,“中国高科技威胁论”开始在《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等美国主流媒体迅速升温,而英特尔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英特尔的贝瑞特和格罗夫等在各种场合,包括美国半导体行业、美国国会听证、美国媒体上等场合,成为鼓吹“中国高科技威胁论”的主要声音。甚至早在1999年围绕《考克斯报告》的争论上,当时英特尔CEO格罗夫在对《考克斯报告》发表意见时指出:如果美国不给中国急需的计算机技术,中国可能有能力自行研发。

  英特尔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的“畏惧”在2004年狙击WAPI事件上已经表露得淋漓尽致。对于WAPI这样一个还没有形成多大市场的国家标准,英特尔动用了包括美国总统、国务卿、商务部部长等几乎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狙击。因为,在英特尔眼中,未来(3-5年,或者5-10年)真正威胁英特尔垄断利润和长远发展的就是中国力量。目前当然还很弱小,但是借助中国崛起的大势,这些竞争力量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现在CPU直接竞争的有台湾的威盛,间接形成压力的是风起云涌的“中国芯”(现在还是只是媒体上的骚动和喧哗),以及刚刚进入我们视野的阻碍英特尔顺利挺进通信领域的东进公司等等。

  最近的事例就是英特尔华人职位最高的陈俊圣副总裁的离职。据说陈俊圣在正式宣布离开之前,就已经与施振荣等策划风险投资方面的动作,而且据说他将加盟联想公司。这一切都可能加速英特尔垄断地位的消解。

  一场十分凶险却没有任何退却余地的战争

  为了尽可能抑止中国竞争力量的崛起,英特尔开始动用自己业界的绝对影响和巨大的资源,培育中国的竞争对手。这是一场“海陆空”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战争。比如,在中国和印度的选择上,英特尔开始将更大的资源和重心投向印度,而逐渐疏远中国。当然,发动政治力量,狙击WAPI,以及动用知识产权大棒打击威盛和东进,都是必要的手段。

  一家年收入300多亿美元,年利润75亿美元,市场价值1500亿美元的巨无霸,能否顺利灭掉一家规模仅百余人,收入不足千万美元,还没有来得及上市的中国新锐企业? 80年代,英特尔依靠法律武器和技术创新,成功化解了日本企业的进攻,那么这一次,英特尔能够成功狙击中国力量的崛起,继续它在产业界的垄断地位,甚至将IT业的垄断影响,成功延伸到通信行业,这是这场官司之外最扣人心弦的一个悬念了。

  与2003年思科状告华为那场突如其来的知识产权官司不同,今天的中国企业和媒体已经经过了短暂的启蒙,不会再将知识产权简单供奉在神坛上,而闻风丧胆。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法理上,这场官司的核心只是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而已。正如东进公司声明中所言:“作为一个有十余年历史、始终坚持自主开发的政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东进技术一贯注重自我知识产权保护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权利、遵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东进技术每年都将超过10%的收入投入产品研发之中,70%以上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拥有全部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本公司完全理解:基于知识产权的复杂性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的特点,发生在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是非常正常的。关于本案,本公司将积极应诉。”

  当然,中国没有反垄断法,缺乏相配套的制衡滥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加上双方力量的悬殊,东进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毫不畏惧,但是也不无巨大的凶险。但是,东进和诸多的中国企业没有任何退路。

  2005年,中外知识产权第一战的局势有点出乎意料,但是经过深入分析又合情合理。英特尔起诉东进,仅仅是其维护其垄断利益的一个新开端,未来更多的诉讼和对抗将风起云涌。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新的洗礼也正在开始。尽管过程是如此的艰辛和波折。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博客中国
分类信息:     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