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调查称过半手机程序出卖用户隐私

2010/12/21

  智能手机愈来愈普及,不少人喜欢从网上下载游戏和其它软件等应用程序(Apps),并安装到手机上,使手机具备更多功能和玩意。然而美国《华尔街日报》研究发现,超过一半受调查的iPhone 和An-droid手机程序会把用户年龄、性别、位置,以至智能手机的独特装置卷标等数据转送给广告商,部分更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严重侵犯个人私隐。

  《华尔街日报》共研究101个智能手机程序,包括50个i-Phone和50个Android 程序,以及《华尔街日报》本身的i-Phone程序,并以特殊装置截查和记录这些程序传出的数据。结果发现,共有56个程序会在用户不知情下把智能手机的独特“装置卷标”(Device ID)传送到另一间公司;47个程序会传送手机的位置;5个会传送用户年龄、性别和其它个人数据。

  其中iPhone的文字讯息软件TextPlus 4会把手机的装置卷标送交8家广告公司,手机的邮政编码、用户年龄和性别则会送到其中2家,是最“乐于分享”的程序。Google Map也会外泄用户位置。

  由于智能手机和个人计算机不相同,计算机用户可把储存浏览记录的Cookies档案删除,保护个人数据,但手机用户却不能选择不被追踪。

  何为“装置卷标”?

  “装置卷标”是每台手机独一无二的标记,在iPhone 上称为“唯一设备识别码”(UDID),在Android手机则有另一名称。每台手机的装置卷标都不能删除或封锁。对于装置卷标是否属于私隐,各方有不同解读。苹果公司指它把UDID当作“个人识别数据”,但Android和大部分手机程序生产商都不这样看待装置卷标。

  商家收集手机ID透视用户生活习惯

  广告网络得到一台手机的装置卷标、用户年龄、性别等数据,便可大致掌握用户的消费和生活习惯,锁定特定群组推广产品。例如广告交换商Mobclix发现一个介于15至25岁的男性手机用户,拥有超过20个手机程序,每次使用每个程序的时间超过20分钟,便会把他归类为“打机狂热分子”。

新快报



相关阅读:
Zynga新推首款移动网页游戏《黑帮战争》 2010-12-21
手机卧底软件远程监听通话 疑为商家噱头 2010-12-21
50%的芬兰人使用手机来进行预订、购票和支付 2010-12-21
中国移动SNS活跃帐户2013年将达4.19亿 2010-12-21
北京移动首次发布黑莓中小企业及个人版业务 2010-12-20

热点专题:  移动增值
相关频道:  增值电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