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迈向主流应用
计育青 2002/06/17
回顾近两年的通信市场,VoIP技术带来的冲击波在不断增强。据美国一家知名业内媒体对2002年网络与通信业的发展状况作出的“十大预测”中,有两项是关于VoIP 技术的。预测还提到,可基于IP网络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与视频等在内的综合通信服务,将成为VoIP领域的下一关键性应用。
扩展的IP语音业务
中国用户对IP语音服务并不陌生,事实上很多人都有使用IP电话的经验,而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就是一种提供IP电话业务和一些以此为基础的增值业务的技术。具体来说,VoIP采用的是计算机通讯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先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数据按IP等相关协议打包,数据包通过IP网络传输到接收地之后再重新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与传统的语音业务相比,虽然VoIP在时间延迟、语音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它能在同样带宽条件下使通话数量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语音传送、传真等传统电信业务。另外,由于VoIP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所以能对诸如统一消息、虚拟语音/传真邮箱、Internet呼叫中心、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信息存储转发等新兴的数据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VoIP的技术和市场发展都非常迅速,这表明这项技术正在步入成熟期。特别是在IP电话网关出现之后,公众电话网(PSTN)和IP网络实现了连接,VoIP扩展到了Phone-Phone、PC-Phone、Phone-PC等多种业务形式,为现代数据网络打开了新的财富之门。
各有侧重的标准体系
目前VoIP的主流技术标准有ITU-T的H.323和IETF的SIP两种。前者主要为在电信网络上实现多媒体业务而制定,采用了公用号码、静态组网的方式,与PSTN的组网方式接近,非常好地适应了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的使用习惯。SIP则是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面向网络会议和电话的简单信令协议,其号码与PSTN不同,可以直接转化为互联网域名,因而更接近于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属于动态的组网方式。由于应用对象不同,所以两种标准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H.323的优点在于对网络结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没有依赖性,可以提供多点功能、组播和带宽管理,而且支持不同功能节点间和不同网络间的会议。不过H.323也有自己的弱点,如控制协议过于复杂,不支持呼叫转移,建立呼叫的时间比较长等。另外,H.323也不支持多点发送协议,多点会议功能的实现只能采用多点控制单元,所以支持的多点用户数量有限。与H.323相比,SIP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实现的功能有限,只提供会话或呼叫的建立与控制功能,同时其广泛应用也有赖于互联网用户和上网设备的进一步增长。不过SIP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对单点发送和多点发送都能很好地提供支持,而且可以呼叫人或设备,如呼叫存储设备记录会议过程,或呼叫视频点播服务器向会议播放视频信号,在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互联网电话等新兴的增值业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目前H.323还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但专家们认为,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简单灵活SIP终将取代H.323的地位,成为应用最广泛的VoIP标准协议。
VoIP在中国
由于在通话费用上的突出优势,IP语音业务在国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欢迎。而且在宽带建设、VoIP技术和新业务种类的推动下,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久前有研究表明,国内VoIP业务市场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希望降低通信费用、布线复杂性的企业用户;对通话费用敏感的特殊消费群体;新建城域网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具有共同的需求特点,即在较低的通信成本基础上实现基本满意的语音服务,这既为运营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逐步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所以VoIP业务在中国呈现出了惊人的发展活力。目前国内的多数运营商都在通过H.323协议提供IP语音服务,这也为中国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三网合一的战略构想打下了基础。
不过VoIP业务发展到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对于用户来说,最突出的就是通话质量问题,这也是国内外厂商和运营商在努力改进的地方;对于运营商而言,基于VoIP技术提供的各项增值业务存在着计费方式、使用不便等问题;另外,如何保证IP网络的安全性也是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消除人们对通过VoIP业务处理重要事务的可行性的怀疑。
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那么VoIP将与PSTN形成真正的竞争局面。诸如可视电话、可视电话会议、远程医疗与教育等VoIP增值业务,也将从各个层面改变人们的生活。有关专家预言,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将是可以同时提供多种业务的IP网络,届时VoIP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