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st&Sullivan:也许该考虑退出策略了?
2004/03/10
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各种资本蜂拥而至,但包括运营商在内的绝大多数参与者仍然无法确知未来的市场在哪里?
谁是互联网泡沫之后的新亮点?随着短信和联机游戏的火爆,新浪、网易等在纳斯达克上大幅飙升,丁磊、陈天桥们迅速登上中国富豪榜的榜首,“电信增值业务”为核心的新一轮概念炒作,终于进入空前活力四射的阶段。
有趣的是,这个被称做“新经济”的产业恰恰引证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资金是回向利润更大的方向流动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轮对电信增值业务的投资热潮:
·大量电信增值业务公司迅速涌现,大量私人投资者希望分食到一杯羹。仅天津一地,开展电信增值业务的通信企业就达到224家,其中国有控股55家,占25%,其余169家为民企,有近1.7亿元民间资本注入这一领域。
·上市公司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也放手到此一搏。不论是电信增值业务公司借壳上市也好,还是上市公司战略进入也好,反正从赣南果业(000829)、邢台轧辊(600149)、江西水泥(000789)、重庆路桥(600106)等一大批新淘金者的名称上,实在看不出他们和电信增值业务有何关系,反倒让人闻出一股浓浓的互联网泡沫的味道。
大家应该仍然记得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故事:一个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以百万重奖公开征集如何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方案,一个月之后就宣布已经成功转型,摇身一变成了互联网公司。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微软公司完成从个人电脑软件到互联网应用软件的转型用了足足18个月,而这一速度被世界惊叹为企业迅速转型的范例!
·作为这一领域传统的“盟主”,电信运营商对这块蛋糕自然不会坐视。为了共同开拓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继与美国高通成立了联通博路公司之后,中国联通与韩国SK电讯的合资公司联通时科公司也于3月4日挂牌。2月17日,中国网通与IDG合资的增值业务公司九州在线成立,其主要业务分为三块,除宽带网站外,还包括语音增值业务和无线增值服务。一个值得关注的小插曲是,由于被抢注,九州在线公司的网站只能叫“天天在线”。
但是,很遗憾,除了手机短信和在线游戏这两个已经被重复了上千遍的主题以外,其他的亮点很少。年内能够看得到希望的,似乎只有彩铃、语音互联和一键通话。
彩铃内容贫乏的问题已经逐渐显露,前段时间卡拉OK的音乐版权纠纷,不能不让人担心在彩铃业务火起来之后版权问题会成为新的瓶颈,毕竟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而彩铃的内容都来自于对小钱不屑一顾的大明星们。
由于有传统声讯台的经验,语音互联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尤其是在手机通话时间越来越长的前提下,用手机收听定制内容似乎离我们并不远。但既要以灵活多样的内容制作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又要保证内容的纯洁,确实不那么容易做到。而内容制作如果出了问题,风险往往要让运营商承担,这也是后者兴趣不足之因。
至于一键通话,除设备问题,如何计费似乎也缺乏明确的模式。国外成功的一键通话主要是以包月的形式吸引低端用户,对ARPU的贡献并不大。而在移动电信业务已经逐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运营商们对包月的形式越来越谨慎,一键通话对现有话音业务的争夺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更关键的是,以上三大热点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市场的最终实现高度依赖运营商的操作,尤其是运营商的市场运作。增值业务的显著特点是市场弹性很大,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营销行为的成败,而在现阶段,市场营销主要是由运营商来组织的。市场永远是:回报取决于贡献。因此运营商对以上业务的控制权是毋庸置疑的。换句话说,增值业务提供商的空间并不大。
既然此路不通,只有回头去争夺现有的那点市场。但是中国的情况往往是,一旦大家都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就会立刻蜂拥进入,其结果,自然是势力最强大的“狼”才能吃到“肉”。
例如,中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已经超过600万,气象预报短信服务,甚至成为一些网站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各大网站的气象信息无疑都来自国家气象局。该局不久前颁布了《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其结果自然是将这块蛋糕收入囊中。此事引起了以定制天气预报为生的小提供商强烈不满。暂且不论这个《办法》是否恰当,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缺乏实力显而易见了——利润从来就不是靠呼吁可以获得的,这些小提供商的命运是无可避免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未来增值业务的参与者们必须提供以下价值中的一种或几种:
渠道:例如柯达由于拥有冲印店渠道,正对电信增值业务虎视眈眈;
用户:腾讯拥有了大量忠诚的用户,其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地位不可动摇;
支付:银行们的信用体制更健全,未来的手机支付一定少不了银行的参与;
品牌:麦当劳都与中国移动联盟推广起了增值业务,很难保证哪天不会成立合资的增值业务公司。
近日的一次研讨会上,有位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的代表问我,作为一个新进入者,在规模尚小、资源不足、业务和竞争对手没有区别的情况下如何生存?我的回答很令对方失望:
也许你该考虑退出策略了。
eNet硅谷动力(cio.enet.com.cn)—财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