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线电话渐呈弱势电信全业务竞争降临
黄费稳 2002/02/04
编者按:众所周知,2001年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发展陷入困境;近日,又悉英国电信正经历一场大改组,将出卖其固网电话网,虽然接着不久,英国电信否认了该传闻,但这一切却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摆在了人们的眼前,那便是,人类通信的个人化需求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可逆性,使有线电话渐成弱势业务,而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逐渐主宰电信市场,这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冲击,尤其是对以经营固话为主的电信运营商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那么,有线电话现状与前景如何?
现状:面临移动电话与IP电话两大挑战
有线电话发展趋缓移动电话来势凶猛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在竞争的环境中,有线电话所处的地位比移动通信要差很多。移动电话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有线电话,移动用户的增长率远远大于固定用户的增长率。近年来有线电话的年增长率仅10%,而移动电话以50%的年增长率剧增。据美国Carmel集团研究公司发表的报告,全球范围的移动电话数量将于2006年超过传统的陆地线路电话数量,届时,固定线路的用户仅为9.63亿,而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将达到16亿。实际上,就现在而言,有些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逐渐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有些国家的有线电话用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亚洲,在日本,于家中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比例高达48%,逼近固定电话,日本总务省实施的2000年家庭支出调查报告表明,日本部分家庭移动电话的费用已经超过了固定电话。日本即将进入移动通讯为主的时代。在中国,截至2001年11月,全国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29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5464.6万户,最新数字显示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45亿户,直逼固定电话用户数。广东、上海等省市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固定电话。在新加坡,2001年6月份固定电话用户数出现多年来首次下降的情况,该国固定电话用户数从5月份的195.1万下降到6月份的194.89万,而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数已达到298.37万。
在欧洲,芬兰移动电话迅速普及,目前,芬兰人口不过500多万,但是移动电话数量有300多万,五分之一的家庭已经没有了固定电话。在瑞典,据该国国家通信分析研究所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瑞典移动电话用户数量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4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为580万户。据法国电信调度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法国的移动电话入网数达3699.74万户,比上一年增加24.6%,普及率已超过60%。
在美洲,目前移动电话已在智利电信市场唱起了主角。2001年初,有统计表明,智利人使用移动电话的开支已经超过了固定电话,据估计在该年底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已超过固定电话用户。在墨西哥,2000年底,墨西哥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1400万人,首次出现移动电话拥有量比传统的固定电话拥有量多的情况。据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金字塔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截至2001年底,拉美地区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8340万家,超过了该地区8300万固定电话用户的数量。而在美国,据Gartner Inc.IT的Dataquest Inc.部门统计,自从2001年1月份开始,已经有将近6%的美国家庭用户不再使用有线电话,取而代之的是选择性通讯服务。
在非洲,据统计,非洲撒哈拉地区近5年来的移动电话已经比过去40年的固定电话多出3000万部。在盛产钻石的博茨瓦纳,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有手提电话。更引人注目的是南非,它有9000万手机用户,而固定电话用户才5000万,在科特迪瓦、摩洛哥、塞舌尔和坦桑尼亚等国,手机用户已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全球范围内,相比之下,固定电话用户数增长缓慢,移动电话用户增长迅猛已是整体大趋势。移动电话以其灵活、方便、覆盖率更为广泛、具有个人属性的优势,吸引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话务量较多的高端用户,移动电话正势不可挡地大量分流固定电话的话务量。2001年上半年,中国固定电话放号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电话放号超过10万户,新增电话近2000万户,但是,以经营固定电话为主的中国电信的收入增幅仅5.8%,较2000年同期下跌13%,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固定电话的话务量为移动电话所分流。
移动通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使得有线电话可能被移动电话替代;高通公司的CEO Irwin Mark Jacobs甚至预言,有线电话将在2005年之前消失,届时,绝大多数用户将使用无线电话来进行语音通信和接入互联网,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固定电话线路。从当前固话本身和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趋势看,固定电话在整个电信市场的份额优势将消失,加上固定电话投入大、利润低、维护难、使用不便等,它并不代表通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兴(网络)IP电话蚕食传统有线电话市场
电信网的发展趋势是从有线到无线,从窄带到宽带,从话音到数据,亦即电信网将走向分组化、宽带化、移动性及智能化。世界范围内,与电信网的发展趋势相并驾齐驱的电信业务便是,目前备受青睐的数据业务,IP电话是其间的热点之一。
“数据超话音”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潮流,即世界范围的电话业务和网络均呈稳定低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5-10%左右,而数据业务正呈指数式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达25-40%,特别是IP业务更是呈爆炸式增长,其规模和业务量已达到了约6-9个月左右就翻番的地步。据预测,话音业务与数据业务的流量将在2003年持平,此后,数据通信业务量将逐渐超过电话通信业务量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专家们预测,IP电话市场每年将以超过200%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03年IP电话对传统电话的替代率将达到30%以上。据IDC统计,全球IP电话业务收入将以综合年增长率108%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将达到190亿美元,国际长途将占IP业务市场的75%。尽管在现阶段个人用户仍然是IP电话的主要使用者,但IDC认为,企业IP电话市场将高速增长,到2004年将超过个人用户市场。中国电信2001年上半年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IP技术的运用,使国内电话、国际及港澳台电话等高含金量业务被竞争分流。据统计,2001年6月份,中国电信的国内、国际及港澳长途通话时长分别比2000年同期下降了11.35%、16.4%和19.9%。
网络电话对电信市场影响很大,有人预言,传统的线路交换网络即将被互联网为基础(IP)的网络所代替。据市场调研公司Frost&Sullivan称,VoIP技术市场将在未来数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普及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该公司指出,投资者对VoIP技术越来越有信心了。因此,2001年日本总务省已推行一项计划,打算在2005年将全日本的固定电话转换成网络电话,但Frost&Sullivan公司的分析家斯皮兰警告说,以前的基于IP网络的话音服务性能并非尽如人意,这将使它不能像原来预期的那样迅速地取代PSTN网络。IP电话的缺点主要是传输话音不稳定、质量差,而传统的有线电话一般传输话音业务,通话稳定、质量高。
“三网融合”是未来通信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IP电话网的优势在于综合传输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业务。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多媒体通信,其中最重要一项便是把声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信息同时传到远方,显然,IP电话的发展,符合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并且价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与“三网合一”的服务趋势相吻合的。由此,不少专家认为,VOIP是未来话音技术的发展方向;国际电信专家及国际主流电信运营商均已把IP电话作为未来长话业务市场发展的方向。
鉴于种种原因,在IP电话的发展问题上,各国政府的态度并不一致。有些国家将IP电话与传统电话同等对待,IP电话业务只有电信部门才能经营,如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有些国家,如奥地利、荷兰、德国、芬兰等,IP电话业务的运营并不需要许可,美国政府甚至还专门制订了优惠政策支持IP电话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而有一些国家,如捷克和匈牙利,则禁止开设通过INTERNET提供语音服务。
然而,IP电话服务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由于INTERNET的全球公用网特性,通过某一国家的政策法规来限制IP电话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INTERNET电话IP PHONE,正对传统的有线电话形成猛烈的冲击。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IP电话虽只是对传统电信业务的补充和发展,在近期内对传统电话冲击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但随着新一代IP网的成熟及廉价多媒体信息终端的应用和普及,IP电话将对传统电信网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前景:加强技术和业务创新参与全业务竞争
有线电话在广阔的电信市场上尚有一席之地
面对新技术与新业务的挑战,传统有线电话并非黔驴技穷而走向穷途末路。根据一家高科技市场咨询集团的调查,尽管基于IP有线电话的推出比预计时间要长,但此次推出仍将会在未来五年中使固定用户数稳定增长。
由于资费水平和通话质量的差异,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在很长时期内,在很大程度上,还将是互补的关系,无线取代有线电话的路途还相当遥远。在英国,2800万手机人口中,超过一半的用户仍然没有弃用有线电话。因为使用有线网络的通话方式花费要小很多。很多人使用电话线上网冲浪,因为在速度方面有线方式比无线方式快很多。在移动电话网中数据传输的速率在9.6kbps左右,远低于通常的调制解调器56kbps的理论传输速度。有些国家虽然手机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但其手机消费并不比固定电话高。虽然拉美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持续上升,但是该地区移动电话公司的经营收入的增幅却十分有限,统计显示,2001年,拉美地区移动电话营业收入为221.68亿美元,仅增加19.1%。营业收入增幅不大主要由于用户通话时间缩短。2001年拉美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月均通话时间为99分钟,而2000年为112分钟。
有些国家的电信政策与技术也利于有线电话的发展,据国际电信联盟所说,在黎巴嫩,政府已限制移动电话的增长;在美国,该国内使用几套互不兼容的电话系统以及其他因素,包括有线电话商提供免费本地电话服务,使得移动电话在美国的发展受到阻碍。
从目前形势来看,虽然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业务,但是新兴的宽带业务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如GPRS、CDMA、3G等,都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况且这些新业务的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依赖内容、信息的提供,而这些方面的完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而,全球范围内,话音业务也仍将是通信业务的主流,有线电话在很长时期内仍将是电信市场的主流。
另外,虽然基于电路交换的话音将逐步向基于分组交换的方向发展,窄带的电路交换网将向宽带的基于分组的通信网演进,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窄带和宽带网将混存。也就是说,网络电话要想取代传统电话尚待时日,对传统电话造成威胁的IP电话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与传统有线电话只能互为补充。况且,传统的固定电话运营商也可通过技术改进发展IP电话。全球范围内,IP电话正在成为老牌固话运营商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IP电话市场前景迷人,据伦敦调研公司Ovum Research最近新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随着全球通信业者逐步改变通信网络结构,到2005年全球IP电话服务市场总量为600亿美元。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固定电话市场远没有饱和。在中国,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不到15%,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电话普及率也仅为3%左右,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距世界15%的平均水平也仍有不少差距。在中国,预计全国固定电话于2010年超过3.6亿户,其时才开始进入市场成熟期。
有线电话惟有改进技术其“旗帜”方能不倒
有线电话是语音电话业务,虽然固话不会被替代,但话务量被分流到移动,未来世界手机将是主要的语音通信工具,固话经营已无利可言。因此,固话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变则通,通则久”。在有线电话领域,各个国家面对困境与希望,更多地注重市场的开放与业务的调整,运营商也正不失时机地调整策略。在2001年9月下旬,法国产业部通过了由法国电信管理部门提出的2002年1月放开当地电话市场的提议。日本电信业也酝酿着业务上的改革,已经取得日本电信公司经营权的英国沃达丰公司的总裁表示,将对日本电信公司的固定电话业务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在中国,进一步电信改革分拆老牌固话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大计已经浮出水面。
紧跟数据业务发展的步伐,顺应宽带的发展潮流,传统的有线电话经过技术改进而成的ADSL已成为宽带市场的一项重要技术。ADSL通过现有普通电话用户双绞线,实现远距离的高速非对称数据传输,同时还可以维持原有的电话业务及质量。全球范围内,ADSL广受用户的青睐,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表示,截至2001年11月底ADSL的用户数已达120万4564人。根据国际电联的统计,ADSL在韩国用户高达500万户。美国的现有家庭ADSL用户已超过500万户。
技术的发展使有线电话不需电脑也能上网。据报道,韩国即将推出即便没有电脑也能通过有线电话机上网的业务。韩国通信公司将提供通过安装有液晶画面(LCD)的有线电话机接收电子邮件、因特网检索、证券、天气等信息的服务。
通过技术改进、引用现有技术设备,传统有线电话还可以发展无线市话、可与移动电话媲美,可发送短信息,可以通过可视电话实现面对面地交流。
在中国广阔的电信市场上,在传统有线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受困之际,“小灵通”的风采已初露端倪。目前,中国电信的无线市话——“小灵通”深受用户喜爱,其用户已达600多万,成为中国电信解困的重要业务。
对于目前风靡全球的短消息服务,有线电话也已能通过技术改进提供该项服务。短信息服务市场正蓬勃发展,前景甚好,2001年初,全球的短消息客户已达3亿6000万人,据估计现在每月发送短消息约达150亿条。在欧洲,每月就有超过100亿条的短消息在网络上传输。在德国、英国、意大利、挪威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些运营商的短消息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话音业务。在中国2001年短消息业务预计达20亿元人民币。同样,固话短信也孕育着良好的商机,固话短信增值业务,利用短信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实现短信的收发、E-MAIL的收发、新闻点播、股市行情查询等。现有的固定电话用户只需更换一下终端,就能获得这项新服务,全球范围内,固话用户甚众。就中国而言,目前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1.79亿户,固网发送短消息业务对中国电信是挖掘网络潜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业务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线电话还可以发展前景喜人的可视电话业务。可视电话业务它能利用电话网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图像和语音信号。据美国Forward Concept公司的统计表明,全球视像系统200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6.4亿美元,其中单机式的可视电话约占二成,市场规模达到8亿美元左右。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多媒体技术需求的增加,以后单机式可视电话可望突破这一数字。尤其是随着国际上ISDN窄带和XDSL、HFC等宽带应用的普及,为可视电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视电话将成为继移动电话之后而兴起的21世纪消费热点。2001年,北京电信从9月16日到12月31日在新装改装ISDN业务中赠送一款基于PC的可视电话系统,可视电话又令业界刮目相看。
据IDC、JP摩根和永安的统计数据,当前全球电信业的主业务——语音业务的收入正以1%的速度缓慢下降,而增值服务业务的收入却以68%的增长率急剧上升。可以预知,不久的将来电信增值服务将取代话音业务为主业务。
丰富多彩的增值电信业务的展开,通信网的演变,也为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了长足发展的市场,为拓展各种增值服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各行各业都将向电信业务提出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形势,我国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将不断扩大,业务种类日益丰富。
有线电话不断地开拓新业务市场,从单方面的有线转到多方面的运作,是当今有线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专家认为,增强型语音服务是固定业务发展的增长点和方向。实际上,不少发达国家的有线电话在资费大幅下调、市场占有率急剧降低的激烈竞争压力下,业务总量却节节攀升,主要靠的就是用新业务去激活语音服务市场,使得智能业务和增值业务占据了业务总量的1/3到1/2。
加强资本运营参与全业务竞争
虽然,在未来5-10年内,移动网、IP网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其增长速率会超过固定电话网。但是,预计固定电话网在未来5-10年内还会有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因为固定网历史悠久,所建网络已四通八达,根基深;因为有线电话市场,尤其是本地电话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特征;更重要的是,虽然未来的技术走势是个人通信方式占优,但有线也是个人通信中的一种,并非只是移动;居于有线的技术发展、有许多可开发的数据与语音业务,有线电话通过不断地提高网络效率,合理规划网络、网络的有效维护和管理。
然而,有线是弱势业务,进入通信量竞争时代,全业务是运营商所应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纵观全球声名显赫的几大电信运营商,无一不是全业务经营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通信业技术的发展使全球通信企业正向综合化发展,而这些运营商适应了这一形势,从而铸就了它们的威名。现在美国的电信公司正在按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合并重组。欧洲一些固网电信公司也正在考虑发展移动业务。
环顾全球固话经营者陷入困境的情况,我国有两个绝无仅有:仅有一个主导电信企业没有全业务经营权——中国电信;偌大中国电信市场仅有两家移动企业;这不利于市场、不利于竞争、不利于企业、不利于用户。因此,我国通信企业应尽快地开展综合性业务的经营,积极投入到全业务竞争的潮流中去。就目前形势而言,综合性业务经营如下几方面值得一提:
资本运作的好坏是取决未来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资本运作是摆脱困境,夺取市场、技术优势的利剑。毋庸讳言,资本运作是我国通信企业在经营上的一大弱点。加强资本运作已刻不容缓,通信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通信网络资源,增强竞争实力,良好地收购兼并是电信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一条捷径。
专家认为,随着通信技术革命性的发展,未来新电信公司的发展趋势是:从单纯提供传输管道发展到提供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固网运营商必须提供移动通信业务;在统一的I P网上提供移动和固定通信业务。因而,我国通信企业也应实施全业务战略,各电信运营商均可以经营有线电话、移动业务、增值业务、数据业务等,对于改组后的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来说,如果能争取到3G牌照,则不失为一大幸事。但是电信运营商也必须注意,要突出单项,有所偏颇,以便能够取长补短,当然也必须全能不弱,“强将手下无弱兵”。
“事异时移,变法亦易”,面对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电信监管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尤其对有线基础电信运营商应取消不对称管制,降低各业务经营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全业务公平竞争的环境,才有利于我国通信业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新技术的迅速普及。
通信信息报 200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