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电信     [相关厂商信息]

探析:电信增值业务产业化发展之路与发展模式

2002/08/20

  去年,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的资费标准后,长话、出租电路、农话等业务资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IP技术的进步,使低资费的IP电话逐渐成为长话市场主流;手机的普及和竞争,使固话的话务量不断分流。

  资费走低、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三驾马车”的联合驱动,使2002年固网运营企业业务收入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代表运营业绩的ARPU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应该看到,这“三驾马车”所产生的外因作用力只能是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运营企业纷纷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上做文章,推出各种增值电信业务以提升ARPU值。但由于增值电信业务在赢利模式、核心要素、产业链条上与基础电信业务有着本质的差异,其发展思路与模式都须要认真重新审视。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增加网络容量辅助价格杠杆调节促进用户数量增长的经营模式,为电信运营企业带来庞大的用户群体,用户群的规模优势又为各种增值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该看到,近几年尽管各地电信运营企业纷纷推出各种增值电信业务,但增值电信业务的规模效应没有形成,庞大的网络和用户资源并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利用,究其原因是增值电信业务与基础电信业务在赢利模式、核心要素、产业链条上存在差异,沿用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方式,造成了信息应用层面开发的资源分散,形不成合力,阻碍了以增值电信业务应用壮大而形成的产业规模化发展。

赢利模式:从数量增长转向时长增长

  与电话装机、来电显示等靠用户数量的增长来达到利润增长的电信业务不同,增值业务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应用促进消费时长来获取利润。多年来,运营企业的经营思路和方向主要围绕前者展开,但随着市场的日趋饱和,靠数量增长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增值业务中,无论是呼叫中心、声讯服务,还是网上应用等都是以用户拨叫和网上滞留的时间促进ARPU值增长的,用户数量的多少对增值业务而言并不是赢利的根本。

核心要素:从网络容量转向信息应用

  基础电信业务的核心要素是网络,它的用户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网络容量,随着十几年的网络建设,部分网络容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显现,网络投资建设已经具有较高的风险指数。增值电信服务的核心要素是信息,能够吸引用户长时间接受各种增值服务的不是网络接入本身,而是通过网络接入获得信息的价值,这价值体现在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人性化的情感共鸣、产业化的效益提升上,在体现这个价值中提升基础电信业务网络利用率,获得基础电信业务外的增值。

产业链条:从封闭单一向开放合作

  基础电信业务是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企业组成的相对封闭单一的产业链,产业的兴旺与否体现在社会对信息通信工具的需求;增值电信业务则在基础电信业务之上增加了信息供应商(ICP),信息供应商可以是专门的机构,也可以是政府、单位、个人等社会各阶层。在增值产业链中,网络平台只是基础,只有利用网络优势和开放的心态,与信息供应商开展广泛的合作,为社会各阶层实现和提升各种价值,带动整个产业兴旺,运营企业的ARPU值才能水涨船高。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企业应该调整经营思路,意识到任何电信业务不能脱离其自身所处的外部产业环境独立存在,产业兴旺是电信业务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经营思路上要将发展电信增值业务转化为发展增值电信产业,以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业务规模化发展。在具体操作上要依托统一品牌,扬增值电信业务发展大势。

人民邮电报(www.cnii.com.cn)
分类信息:     文摘   行业_电信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