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寻呼业五大生存方式

2002/09/09

  寻呼的低成本、大容量和广播式等特性,决定了它在开展增值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为用户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将决定寻呼业的前途。

  1999年开始,中国的寻呼机市场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大幅滑坡。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底,我国寻呼机用户仅存3397万。据统计,在2000年到2001年间,我国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寻呼台退出市场。中国寻呼业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寻呼机在一定时期内仍会在集团用户、特殊行业和低收入阶层内有稳定的市场。美国寻呼市场鼎盛时期曾有4000万用户,现在基本稳定在一千万左右。香港从1000万降到30万,用户数量也基本保持在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预计年底中国联通寻呼将会占有整个市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份额。全国寻呼用户最终会维持在3000万户左右。在规模效益的前提下,如果每个寻呼用户的月平均消费是30至50元,每年就会有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收入。

  联通是规模之路的得益者。通过兼并收购其他的寻呼台,可以扩大自己的用户群,走低成本扩张之路。联通瞄准了寻呼业最后的几千万用户,这就是资源;另外,寻呼的低成本、大容量和广播式等特性,决定了其在开展增值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为这些用户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将决定寻呼业的前途。

中国寻呼业发展将会出现如下的趋势:

1.为个人定制信息

  以香港为例,前几年香港寻呼业务也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寻呼用户由高峰时期的200多万下降到目前稳定的寻呼用户近50万。这50万用户中半数以上是专业信息机用户,如赛马、彩票信息机。6月1日,中国联通推出的“联通新资讯”就是这样的尝试。

  另外,很多用户会嫌手机输入中文太累太麻烦,就可以打电话到寻呼台,由接线员代为输入并发送到对方手机上。再比如说,用户不方便接手机的时候,可以转至联通寻呼,由接线员以短信的方式将来电号码和简短留言发给用户。个人应用的“双向寻呼技术”将是寻呼业一个强而有力的卖点。另外,和手机短消息联合的秘书台服务目前也被证明是非常实用的。

2.企业外包式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CallCenter)是集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等通信、办公设备于一体的交互式增值业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电话、传真、调制解调器拨号接入和因特网等多种方式进入系统,在系统IVR(语音自动应答系统)或者人工座席帮助下,访问系统的数据库或者得到自己需要的各项服务。呼叫中心涵盖了CRM和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它是一种基于CTI技术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它不断将通信网、计算机网和信息领域最新技术集成融合并与企业连为一体,最后,它将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除了企业自己建立呼叫中心外,可以由一个专门提供呼叫服务的第三方——呼叫中心运营商来完成呼叫业务。这种从事呼叫中心业务的运营商称为外包式呼叫中心。

  据了解,如今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0%的企业采用外包式呼叫中心。全球呼叫中心服务市场总产值在1998年为23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实现翻番。在中国,2000年中国商业呼叫中心服务市场价值只有1700万美元。

3.网站模式在寻呼业的应用

  有人称要把我国的寻呼业发展成除广播、电视、报纸之外的半个媒体,即“第三个半媒体”。对于寻呼行业,如果运用“第四媒体”网络的思想去看待,每一个传呼台即是个热门的网络站点,每天要接待数十万个访问者(即寻呼电话),而现有的行业状况是寻呼电话由于技术和人员上的某些原因,在拨号结束后到寻呼小姐应答之前均有一段时间间隔,或由于线路过于繁忙而长时间播放等待音乐,这就为搭载广告创造了可能性。

4.增值话费分成

  有一种观点认为:寻呼运营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国家调整相关电信资费政策。国家可以将寻呼从按月租收费模式转变为声讯信息台话费分成模式,寻呼台收益完全来源于从电信增值电话费中分成。目前,网站与电信运营商分成的模式已经形成,寻呼运营企业当然也可以通过自己为电信和其它运营商带来的增值中分得一部分。

5.网上寻呼方兴未艾

  寻呼台还采用了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这既是业务范围的扩展,也是技术水平的升级。不少寻呼台开始与网络服务商、终端设备商联合,推出了一些新的寻呼业务,如E-mail呼。它是寻呼台与因特网联结而形成的新功能,使用这种寻呼方式,寻呼机用户收到电子邮件时,尽管用户并不在计算机上浏览,但与因特网联结的特定系统将自动读取邮件内容,同时通过寻呼台将信息内容转发到用户的呼机上。寻呼台与网络服务商的联合,使得今后的寻呼机再也不仅仅是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通信联络的工具了,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接收终端。比如摩托罗拉Mobile PAD828之类寻呼机集成了电子邮件、电子报刊、股市信息、多类存储、寻呼服务等于一体,颇受用户欢迎。

人民邮电报(www.cnii.com.cn)
分类信息: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