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ARPU下跌 出路在于业务创新
2002/10/25
编者按:2002中国国际信息通信设备暨技术展即将举办。作为此次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人民邮电报社、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共同举办的“电信业务创新大型报告会”将于28日拉开帷幕。为什么业务创新能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指导业务创新?本期我们推出特别报道,多角度介绍举办此次报告会的背景,以飨读者。
挑战:ARPU下跌
根据国际电联的权威统计,近年来无论是固定业务还是移动业务,ARPU值的曲线均在令人心痛地下滑。
全球固定电话月均ARPU值自1997年后逐年下降,从52.6美元一路下滑至2000年的39.52美元。预计2002年为30.64美元,5年来年均下降1成。全球移动电话月均ARPU值则从1996年的64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39美元、2001年的34美元。全球如此,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固定电话ARPU值从1997年后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若以上半年统计数字计算,1998年上半年月均103.9元,1999年上半年月均127.14元,2000年上半年月均95.18元,2001年上半年月均73.3元。从上市公司来看,ARPU值也在下降: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月均ARPU值2000年上半年为247元,2001年上半年则跌至158元;中国联通(香港)公司月均ARPU值2000年上半年为138元,下半年为115元,2001年9月为92.5元。ARPU值的下跌,导致全球电信业从“财源滚滚”走入“裁员滚滚”的尴尬境地,也使资本对电信发展前景忧心忡忡。
导致ARPU值下降有四大原因。
——资费下调。近年来,我国电信资费两次下调,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单价下来后,总通信量却变化不大,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也因此大幅减少。由于我国电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政府定价的移动网、固定电话业务资费的刚性原则,使得电信运营商只能被动地执行资费标准。
——竞争加剧。打破市场垄断,是全球电信业的大趋势,其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在一些国家,竞争走向了极端,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而竞相降价,使企业收益在市场瓜分中大幅缩水,竞争各方深陷泥潭。由于竞争的加剧,2000年的德国国内长途资费已较1998年年初引入竞争时下降了85%,国际长途资费也下降了74%。2001年,美国移动话费价格开始下跌,无线公司争相提供更多的夜间和周末免费通话时间。但无线用户数量的增长却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领先于价格的下降,使运营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境地。
——低端用户增加。一般而言,用户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ARPU值下降,因为后来者的移动通信消费能力一般都要比先到者低。越来越多低端用户的加入,导致运营商ARPU值减少。据北京通信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前些年通信大发展时入网的用户大都是有效用户,话费比较高;随着电话普及率的提高,部分新增用户,特别是农村用户,安了电话但用得不多,有的甚至出现“零话费”(只接听电话)现象。正像专家指出的那样:用户数量的增加、低端用户的加入,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伴随电信发展必然出现的情况。
——业务IP化。IP技术的发展使得长途话费大幅下降。据报道,我国国内长途电话价格是IP电话的两倍多,国际电话的价格则是IP电话的四倍多。尽管IP化带来的廉价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业务量的增加,但这种增加与传统长途电话收入的大幅下降不相匹配,因此出现了电信长途业务收入随着IP化程度的提高而“跳水”的情况。以四川省电信公司为例:今年前6个月,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国际电话通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而IP电话卡收入则增长了40%。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国内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增长了2.2%,国际电话业务收入增长是-19.1%。
何谓ARPU?
ARPU值,当今通信业的一个热门词汇,它表示的是每个用户平均贡献的电信业务收入。这一指标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电信消费水平,也是电信运营业业绩的重要表征之一。
出路:业务创新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导致ARPU值下跌的四个因素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有效制止ARPU值下跌的唯一出路就是把技术进步转化为业务创新,从根本上拓展电信网络应用的领域,进而做大业务蛋糕。
业务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电信运营商大多以话音业务起家,但目前话音业务已经开始进入了平缓增长期。美国FCC、AT&T实验室、咨询公司及一些著名的投资公司共同研究的结果表明,从1999年到2004年,长途语音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将从52%降到8%。同时,话音业务的单价会下降,而员工的成本在上升。运营商如果在窄带话音业务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话,企业效益必然进一步下滑。更有专家指出,运营商之间如果继续展开恶性价格战,不但ARPU值会下跌,总的业务收入也将下降。所以,唯有跳出去,到新的领域开发新的业务,把业务蛋糕做大,才是发展的出路。
业务创新同样是最终用户的迫切需求。目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大多种类有限、模式单一,差异化程度不够,对用户构不成足够的吸引力,这也是用户数量增长而低端用户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吴基传部长就曾鲜明地指出,目前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以每月300万户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数量虽多,使用新业务和电信高端业务的却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种类有限。电信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业务的竞争。只有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快速地推出创新性业务、丰富业务种类、提供差异化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短信息业务的崛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是没钱可赚,而是看你有没有赚钱的本事(业务)。
令人欣喜的是,IP技术的应用为业务创新提供了可能。IP化虽然给运营商造成效益下滑,但也因其诸多的技术优势为运营商带来了业务创新的机遇:IP化带来网络结构的开放,为各种业务的推出提供了基础,如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可以在其上架构各种丰富的应用;IP化带来网络核心的简单化、边缘层的丰富化和智能化,为各种应用的推广提供了网络基础,如基于IP的视讯业务、IPVPN、基于IP的CALLCENTER,IP化还可以降低运营商的建网成本。在IP技术使提供信息的手段更加完善的同时,社会信息化大潮还在不断推进,也为业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务创新已成为电信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可喜的是,我国六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业务创新和网络改造、服务改进工作,以丰富网络业务,服务人民大众,做大市场蛋糕。人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以业务创新带动中国电信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必将到来。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