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欣方智能姚副总裁: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2002/10/29
编者按:作为电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业务创新离不开设备厂商的支持。在28日举行的“电信业务创新”大型报告会上,来自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北电网络(中国)公司和UT斯达康公司的代表阐述了他们对于业务创新的认识,介绍了各自企业围绕业务创新推出的解决方案,受到与会者的热切关注。现将三家公司代表的演讲集纳成篇,供读者参考。
10月28日上午,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姚世民在电信业务创新大型报告会上说,增值电信业务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电信运营商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而智能网将在增值业务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姚世民说,国内已经建成了比较先进的基础电信网络,包括传输网交换网、GSM、CDMA网、宽带网、综合业务接入网、智能网,以及今后几年可能建设的软交换和NGN等。运营商以先进的电信网络为基础,也已经开放了多样化的新型增值业务,如300、FPH、神州行、如意通等智能网业务;固定和移动IP电话业务;电视电话会议、语音信箱;ISP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手机和固定短信及多媒体短消息;全球呼、一号通等。
姚世民说,在传统电信业务趋向饱和的情况下,部分新业务与传统业务市场重叠,互补性不够强,而且一些新业务仅仅作为价格竞争的手段出现。新业务部分提高了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但提高全行业效益的目的尚未完全达到。电信增值业务与用户个体或企事业用户的生活、经营、管理活动的结合还有待加强。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增值业务在深度和广度上将进一步发展,基础网络运营商独立支撑增值业务的经营比较吃力。
姚世民认为,电信业务所服务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其中,个人及家庭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变化表现为,从通信手段有无阶段、价格敏感阶段,到要求服务的准确性、多样性及高效性阶段。
姚世民说,能够提供柔性生产方式的业务系统才能满足未来增值业务的需要。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随时适应业务内容和流程的变化;能够适应将来可能出现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的变化;能够给业务经营者提供技术手段,自行管理业务的开发、开放和服务过程;能够为业务经营者提供技术手段,实施业务的多方位合作战略。
信息社会中人流、物流、资金流相互交融,信息流作为对他们的内容描述而存在。姚世民说,信息流是使人流、物流、资金流相互结合、正常流动、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电信经营企业的产品(电信业务)不具备实物形态,而是在保证内容不能改变的条件下,使信息流在预定的空间、场所间传送。关注信息流的内容,提供相应的传送方式和方向,将是新一代增值业务的主要目标。
姚世民说,业务控制、业务经营、业务资费、业务管理、业务策划都是电信业务模型中的关键要素。任何一个实体的改变,都可能引起相关联的部分的改变。因此,对于一个柔性的业务生成或运行平台,应当能够随时适应上述的变化,同时,在我们的增值业务开发过程中,也应当同时关注模型中的各个部分,而不应把他们看成分割独立的部分。从电信业务生命周期看,可以分为业务的形成期、业务的发展和成熟期、业务的衰亡期。业务的形成,主要是提出业务构思、对业务特征进行筛选、概念形成、业务营销方式的规划及商业前景分析、业务生产;业务的发展和成熟期主要是以优质的服务为中心,实施业务的品牌战略,多方合作、强强联合,进行业务的改进和完善;此后,还要以科学的市场预测、技术发展为导向,在统一规划中进行新的业务创新。
从电信业务价值链分析,姚世民说,链条上主要有内容服务提供商、信息门户提供商、电信网络运营商、终端厂商和最终用户。其中,电信网络运营商的业务主要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而增值电信业务又分为增值电信服务和增值内容服务。
姚世民说,与普通电信业务不同,用户数量的多少对增值业务而言并不是赢利的根本。增值业务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应用促进消费时长来获取利润。增值业务中,无论是呼叫中心、声讯服务,还是宽带的网上应用等都是以延长用户在网络中的滞留时间促进利润增长的。增值业务的核心要素是,从容量规模转向信息应用。基础电信业务的核心要素是网络,它的用户数量取决于网络容量;增值电信服务的核心要素是信息,能够吸引用户接受各种增值服务的不是网络接入本身,而是通过网络接入获得信息的价值;增值业务的信息价值体现在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人性化的情感共鸣及产业化的效益提升上。增值业务产业链条,不是封闭单一,而是开放合作的。基础电信业务是由电信运营企业组成的相对封闭单一的产业链,产业是否兴旺取决于社会对信息通信工具的需求;增值电信业务中则增加了信息供应商(ICP),ICP可以是专门机构,也可以是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单元。在增值产业链中,网络平台只是基础,利用网络优势,与信息供应商广泛合作,才能够带动这个产业的兴旺。
姚世民认为,电信增值业务市场的特点包括: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投资额度大,风险大;电信业是服务性行业,尤其是增值业务,其核心就是服务;最终用户普遍存在朦胧性、潜在性,需要时间和资本投入来启迪和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电信市场的高利润性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运营商在电信增值业务市场中的经营策略应该是:充分认识到将来的电信产业将朝信息化转变,积极拓展新业务,尤其是创建品牌业务,营销组织机构强化,提高销售人员素质,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公共关系,树立企业新形象,加强增值业务的广告宣传。
姚世民提出,智能网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增值业务发展的发动机。它投资见效快,充分体现了智能网的网络结构优势,使运营商新业务的开发、开放速度明显加快,并提供了多种网络相互沟通的桥梁。智能网的应用为电信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手段,其业务架构的易用性使业务开发周期大大减少,成本降低;业务管理系统灵活、高效;为多种网络间电信服务的分布和融合提供了可能。
姚世民认为,网络智能化,已经成为电信业务的基石。这里所说的网络智能化,是指网络向客户提供服务方式的智能化,而并非仅指网络本身工作方式的智能化。网络智能化的主要目标应当是:降低通信网络使用的技术难度;扩大通信网络提供服务的空间;提高信息转移的速度、准确度和有效性,同时降低成本;深入整个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行为,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网络的智能化应当体现在以下方面:智能化业务描述语言和业务的自动生成;智能化用户自定义服务接口;网络业务流量的自适应和可划分调节能力;分布式或可伸缩的对等网络;良好的异构网络融合方式。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得到应用的新技术有TINA、移动代理、主动网络、软交换、NGN等。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