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电信     [相关厂商信息]

理性务实 蓄势待发——从2002中国国际通信展看技术趋势

2002/11/05

  2002年北京国际通信展已经于上周六落下了帷幕。在世界电信业普遍进入深度调整,而中国电信市场依然一枝独秀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电信业复苏的希望。为此,本届通信展引起了中外参展商的格外重视,他们纷纷借这个重要的窗口和舞台向外界表明自己为拓展中国市场而准备的雄厚技术储备和独到解决方案。

3G初露峥嵘

  此次通信展上,3G成为最大亮点。几乎所有国际一流的移动通信先行者和领先者,如诺基亚、爱立信、华为、中兴通讯、摩托罗拉、北电网络、NEC等,都不约而同地展出了端到端的WCDMA系统,让业界此前对于3G的困惑和疑虑一扫而光,使人们在这个北京的初冬里感受到一阵浓浓的暖意。

  一进国际馆,商用化的3G终端琳琅满目,在各个展台,到处都是尝试3G业务的人群。在松下公司展台,观众直接用手机数码照相后,就可以在现场打印出效果不错的相片;NEC公司展出的今年即将正式推出的3G双模终端也有数码照相功能。数码摄像、可视电话、彩信等词汇成了本次展览会流行的话题。UT斯达康也与NTTDoCoMo联合展示了全套的FOMA设备和FOMA手机,现场演示了精彩的可视电话和基于PC卡的上网业务。FOMA系统是具有日本特色的早期3G系统,应用较早,目前在日本已经发展了十几万用户。同时记者发现,与以往展会不同的是,本次各参展商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握手和笑脸随处可见,预示面对3G时代的来临,合作已成了大家的共识。近年来,就有阿尔卡特和富士通成立了合资公司,通过阿尔卡特的核心网产品和富士通的3G基站提供3G解决方案;华为、NEC和松下强强联手成立了宇梦通信,从事3G终端的研发和技术转让。在全球电信行业低潮的今天,各设备厂家开始合纵连横,共同打造3G的价值链。北电的全套WCDMA网络设备和LG的3G终端联合演示,华为的全套WCDMA产品和NEC的3G终端联合演示。前不久,华为公司还与NEC在上海共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3G业务开放实验室,对第三方ICP开放,共同培育3G的价值链。

  国内设备供应商在3G上的群体突破也是本次展会的一大看点。大唐、华为、中兴通讯都推出了各自的商用3G系统。展会期间,8家国内企业召开了TD-SCDMA产业联盟大会,显示出大唐等企业对3G的商用充满信心。中兴展示了全套的CDMA1XEV-DO系统,并演示了基于PC卡的高速上网业务。华为展示了全球最小的12载频WCDMA基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运营商的眼球,很多参展厂家的技术人员纷纷到华为移动展区与华为讲解人员进行交流,使华为移动展区成为本次展会一大亮点。从这些厂商的展示看来,我国在3G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已经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中兴通讯市场中心曾力向记者介绍,中兴通讯3G研发同时从WCDMA和CDMA2000两个方向展开。2002年7月,中兴与北电网络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中国首个跨厂商的WCDMA系统呼叫测试。最近又完成了和诺基亚的互连互通。2002年6月,中兴通讯在香港3G大会上推出了CDMA1XEV/DO(HDR)系统,可提供高达2.4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中兴通讯现已研制完成的中兴WCDMA全套系统设备,已基本实现3GPP的基本功能,对大量相关关键技术进行验证,积累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设计经验,制订3G系统的测试规范,并在国内多处进行了WCDMA外场实际环境的试验测试。目前,中兴通讯正在进一步努力,积极推进WCDMA系统产品的商用化,迎接国内外即将到来的商用网络建设。

  纵观本次展会,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通讯、摩托罗拉、北电、NEC等业界举足轻重的3G厂商表现得非常务实,其3G的锋芒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于3G的前途,“只有事实可以说明一切”,摩托罗拉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平静地告诉记者。

  面对厂家推广3G的极大热情,国内移动通信领域著名专家曹淑敏借展会之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按照信息产业部“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我国在去年6月份成立了3G技术实验专家组,启动了3G技术试验,去年12月开始单系统测试。今年3月底4月初,完成了1套TD-SCDMA系统和10套WCDMA系统全部测试。今年年底,还将进行下一阶段的技术实验,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版本,进一步验证技术设备的成熟性,预计这一阶段测试会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事实证明我国政府对3G采取的“积极、稳妥、科学、求实”的态度是完全正确和具有前瞻性的,也是指导下一阶段3G工作的原则。

  对运营商、制造商和政府管理者的期望,曹淑敏表示很赞同邬贺铨院士的说法———“对3G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耐心”。她认为应客观看待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希望各方面对3G坚定信心,积极稳妥地推进3G的各项工作。她表示,3G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条件不成熟。在业务方面要积极推进,业务没有代的差异,应该尽快在现有网络上把业务开展起来,踏实走向3G,使业务市场不断成长,从而使技术的发展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NGN演绎未来

  本届通信展上,与3G比翼双飞的另一大亮点就数下一代网络(NGN)了。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融合的网络结构,是一个电信级可运营、可管理、可盈利的IP业务网络,可提供融合有线/无线、数据/话音/视频的开放业务。作为现有所有电信网向着未来演进的必然步骤,谁能在NGN这个制高点上站稳脚跟,谁就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一个重要筹码。中兴通讯、华为、UT斯达康、西门子、北电网络等大小电信厂家无不在为此倾尽全力。

  中兴通讯技术人员对记者介绍说,2001年12月,中兴通讯成为入围“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实验工程”项目唯一的国内厂商。该NGN网络将承载在中国电信现有的分组交换网络上,中兴通讯为中国电信量身定制了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将陆续验证包括大规模组网、异地容灾、不同网络间互通、从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平滑演进、不同终端的接入以及图像视频传输等多项内容,整个实验预计于2002年底完成。在商用化的发展道路上,中兴通讯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定位———为中国运营商度身定制符合国情特点的Softswitch系列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坚持“用最快速度做好做稳”的研发原则,在深入研究国内现有各种网络的运行状况和各家运营商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了成熟可靠的ZTESoftswitch系列产品以及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了网络的融合与业务的融合,使得软交换网络不但能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中丰富的业务功能,还可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

  UT斯达康公司在展会上推出了mSwitch软交换系统支持的Web会议、UM统一消息、VPN、预付费等演示,如Web会议业务支持全面灵活的动态通信环境,包括交流文件的共享、对个别与会者的耳语、会议的控制等。这些业务应用的开发是基于UT斯达康多业务、多接入的下一代开放业务核心网络mSwitch软交换系统。mSwitch软交换系统是UT斯达康首创的业务使能用的软交换体系结构,它巧妙地解决了目前软交换体系结构没有解决业务网络配置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矛盾,以及业务分层的开放性和可管理性之间的矛盾。

  UT斯达康执行总裁、首席运营官周韶宁向记者介绍说,mSwitch软交换系统是基于业务驱动的电信网络平台,它可提供丰富的开放式应用,同时也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方式,不但帮助新兴的运营商开发新业务、增强竞争力,同时也为综合电信业务运营商以业务吸引用户的经营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业务平台。mSwitch软交换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各种接入方式,为下一代网络从有线到无线、窄带到宽带、PSTN线路交换到IP软交换提供了完善统一的平台。

  华为公司展出了商用化的U-SYS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华为U-SYSNGN解决方案的独特优势表现在:它率先支持3G核心网络,支持话音多媒体的统一建网,使NGN成为真正融合的网络;提供系列化多规格的中继媒体网关和接入媒体网关,支持运营商根据各种网络规模需要建设NGN;支持完整的话音业务包括新国标业务、商业网增值业务,提供多媒体/消息类增值业务及移动融合业务,并提供开放的第三方业务开发接口;提供针对集团用户的话音、多媒体综合通信方案如广域Centrex、U-Path企业通信助理等,方便集团用户业务定制和管理,实现企业的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类应用等。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参观展览后认为,中国电信正在进行四个试点城市的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设备的试验,希望通过试验来验证技术的可用性、设备的成熟性,并在积极进行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制订合理的商业模型。在固定网络的大量长途电话业务被IP分流,而本地电话业务被移动分流的情况下,固定网络运营商亟待寻求一种增加业务收入、降低成本和拓展市场空间的发展之路,希望能够超越传统业务,开发出新的业务空间。通过本次展览可以看出,厂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NGN解决方案的展示,而是开始做一些业务功能的展示,印象比较深的展台如西门子、北电网络、UT斯达康等等,也就是说,这些厂家已经不仅仅是提供NGN的设备了,而是开始在一些新业务的开发上进行努力,有些厂商甚至做出了一些新业务的手册。当然,这些业务是不是“杀手应用”还很难说,但厂家在向业务支撑的方向努力,这是值得高兴的。

光通信 发展强劲

  光通信,作为电信网络的骨干核心,历来是顶级电信厂家追逐的焦点。本届通信展上无论是朗讯、北电网络,还是中兴、烽火,对于光通信技术的展示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他们都看好光通信在中国强劲的增长潜力。

  朗讯通过核心网、城域网、网络管理等三个部分,向观众全面展示其包括LambdaUniteMSS多业务交换传输设备和LambdaXtremeTransport长途DWDM系统等下一代光通信产品系列在内的全系列光网络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展出了针对城域网应用的新一代光网络产品,其中ZXMP-M800、ZXMP-S390、ZXMP-360、ZXMP-S320系列产品提供从城域接入层到城域核心层的全面解决方案,ASTN智能光网络产品为运营商提供了全新的光网络运营思路,帮助运营商实现带宽(包括电路和波长)租赁、带宽批发、光虚拟专网等多种应用服务。中兴通讯新一代城域光网络产品不但具备传统上基于SDH的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的以太网透传、以太网L2交换、ATM业务的接入和汇聚等功能,还针对城域网数据业务传输的特点,将最新的RPR(弹性分组环)技术融入其中,实现带宽可动态分配的城域光网络。

  武汉邮科院副院长毛谦评价说,本届展会上光通信技术展示中,有两大热点区域,分别是核心骨干和城域网。从中可以看出,核心网的主导技术开始向OTN(全光网)、ASON(智能光网络)方向发展,好几个厂家都推出了OXC(光交叉连接)、OADM(光分插复用)设备。城域网中,IP化和多业务成为主导潮流,城域网中各种新方案层出不穷,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RPR(弹性分组环)、软交换、CWDM(粗波分复用)、MSR(多业务环)等体现了业界对于城域网发展的看好。毛谦指出,在光通信中,虽然没有很多新技术出台,但是按照各种新构思出来的更适应客户需要的设备都出来了,它们更加引人注目,如超大容量光节点(北电网络)、交叉能力3.7T(北电网络)、1.6T的DWDM(朗讯、北电网络、烽火、中兴)、3000公里~4000公里无中继超长距离光传输等设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说明大家对光通信依然很重视。

  本报高级顾问、资深电信业专家雷震洲认为,这次展会中城域网方面之所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各大运营商在骨干网和局域网方面投入的建设已经很大,形成容量很大同时也比较完善的宽带骨干网和局域网,但是在城域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瓶颈,这个瓶颈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骨干网和局域网就很难发挥出已有的优势,这些网络建设的改善难以体现出来。同时城域网上处理的业务、存在的协议很多,骨干网和局域网之间的业务连接需要借助城域网来实现,所以各大运营商越来越关注城域网,对其进行完善,进而实现无瓶颈、无堵塞的全网络。

  北邮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光通信专家顾畹仪对记者表示,这次展览会上各种各样的城域网设备很多,城域网技术的新亮点也很多,让人耳目一新。城域网设备实际上是骨干网技术的下延和接入网技术向上的一种提升。从城域网来说,它需要频繁的调度,城域网跟电信网不同,它需要大量的数据业务传送,而数据业务本身来说,跟话音业务的性质不太一样,它的业务具有更大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等特点。它希望网络能够动态分配和利用资源。从这一方面来说,城域网需要频繁的调度,从传送业务来说,也希望网络能够动态分配网络资源,能够按照业务需要、业务实时分布的情况来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在城域网中,要求支持多业务的接入,能够支持一些新业务的使用,像波长业务出租、带宽批发以及虚拟专用网等一些新业务,所有这些需求,对网络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
分类信息:  网络文摘_与_电信     文摘   网络文摘   行业_电信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