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宽带     [相关厂商信息]

如何看待PLC?

北京邮电大学 张阳安 2003/09/15

  电力线上网(PLC)是利用居民每户所用的传输电流的普通电线作为通信载体,实现“上网冲浪”。由于电力线广泛存在,且电力线上网接入点只是普通的电源插座,所以电力线接入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和吸引力。

  PLC的提出,是在1990年甚至更早,而实际产品的出现,也并不久远。1997年10月,Northern Telcom公司和Norweb公司开发出“数字电力线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电力公司能在电力线上以1Mbps的速度传送数据、数字话音业务。2000年,西门子的电力线通信技术部将电力线总线的用户扩大到小区的电信接入网端口,而且能以1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2001年7月,德国RWE公司把PLC技术正式商业化,并在德国开展了电力线接入市场的运营、“数字化家居”的建设以及电力线“数字学校”的建设和运营。

PLC的技术特点

  电力线宽带局域网一般由用户电力线调制解调器、配电网(电力线)、网络单元(一般是电力线接口的以太网路由器)组成,为了抗干扰,系统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组网和我们现在常用的以太网组网方式(协议)完全一样,只是传输介质不同而已,数据速率为14Mbps,为了实现抗干扰以及带宽管理,开销占了8Mbps,用户数据约占6Mbps。整个网络由电力线网络终端(PNT,即用户端装置,也叫电力线调制解调器——PLC Modem)、电力线网络单元(PNU,功能类似低端路由设备)、耦合设备(CouplingUnit,相当于高通滤波器)等部分组成。

  电力线接入技术和ADSL接入不同,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ADSL用户资源是“独享”的,不管用户是否使用,用户到局端的电话线(网络资源)是该用户独占的; 而通过电力线上网,所有用户是共享这个“电力线网络”,根据目前用户使用状况,一台电力线网络单元(PNU)最大可同时带20~50个电力线调制解调器,较佳配置为30个左右。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使用场合,可能还需要设置隔离器和耦合器,用以隔离各子网(电力线)的互相干扰或者相间(指“三相电”)信号的耦合。

  配电网是一种共享介质,即所有与之相连的用户都共享同一“电缆”。在典型的城市小区中,配电网的范围大概是与一个变压器相连的100~300个用户。PLC系统能够在1Mbps的最佳传输速率下支持80个用户,这一接入比例目前是足够的。

  电力线传输所存在的明显缺点是噪声大和安全性低。目前已知的有:PLC联网通信频率会影响到短波收音机、短波通信、有线电视的回传通道等。另外,供电网上网服务,是一种“带宽共享”(Shared Bandwidth)的技术,用户上网时的速度,取决于当时有多少用户上网。如果很多用户同时上网,每个用户的速度相对就较慢。

PLC缘何发展缓慢?

  迄今为止,还没有大规模商用化PLC系统投入使用的实例,大部分都是“试验小区”或者“试验工程”。这些试验点基本上都是在电力公司或者电力局自己的住宅小区内进行。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PLC技术标准尚未成熟,ITU-T等标准委员会也没有认可PLC技术,所以大的电信厂商不会去关注这种标准还“模棱两可”的技术。

  第二,和政策法规相关,国家和信产部都没有明确立法允许在电力线上经营Internet服务和电信服务,最近还有信产部的官员出面对PLC接入“叫停”。

  第三方面,也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PLC的服务: PLC技术提供的接入速率和服务质量目前还不稳定,电力单位还没有自己的骨干传输网络,网络也没有达到高质量电信级服务的标准。一旦真正开展了接入业务,如果自己手里没有骨干传输网络,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处境会是十分“危险”的。此外,接入质量不尽人意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们很多PLC产品基本上是“原装进口”,设备在国内的电网环境下使用,很可能“水土不服”,不能发挥出其最大性能,所以说这也是造成电力线接入的实际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举一个人所共知的例子,就是国产VCD、DVD机在读盘能力上明显超过进口的“洋”机器,因此打败洋品牌,什么原因?适用的产品必须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
分类信息:     文摘   行业_宽带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