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传统长途电话交换网发展策略(2004-2006)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 严益强 2003/10/17
摘要:中国电信传统长途电话正受到移动电话和IP电话的两面夹击,同时,由于下一代网络技术NGN日益成熟,如何考虑发展现有长途电话网络是摆在中国电信决策者们面前的课题。本文综合分析移动电话、IP电话及传统TDM电话的优劣势,指出中国电信发展传统TDM长途业务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应积极试验下代网络NGN,为在技术和市场条件成熟时抢占先机打下基础。 主题词:传统长途电话 IP电话 移动电话 TDM
一. 长途业务量定性预测:
规划期(2004-2006年,下同)内, 中国电信基于TDM的传统长途电话交换网仍将是中国电信话音业务的主要承载网,也是中国电信创收的最重要网络。现有的长途电话交换网无论是网络容量还是承载的业务量仍将继续稳步发展。基于以下考虑:
1. 国民经济将持续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长将7%左右,为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特别是本规划期内,正值移动电话资费大幅度下调,实行单向收费,将会使全国的电信业务总量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国电信的长途业务量亦会相应增加,扭转近两年中国电信长途话务量出现负增长的局面。
2. 中国电信长途电话业务量占全国长途总业务量(各运营商长途业务量之和)的比例将降低。原因是:
(1) 移动通信业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自身的移动业务)是本规划期内全国通信业务量的主要增长点,其所占的话务量比重愈来愈大,也是未来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此期间,中国电信也必定推出3G以及继续发展小聆通等无线业务。)
(2) IP长途电话业务由于其资费低,且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其分流的长途电话业务将进一步增长。
(3) 短信、数据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可以取代部分长途电话业务。
(4) 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以后,中国网通(通信)在南中国电信地区建立长途交换局,中国网通网内的长途话务量在南方落地,然后与中国电信的关口局互通,对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业务将产生较大影响。
(5) 各大运营商都在采取各种优惠手段,尽一切力量发展大客户,并使原属中国电信的大客户成为其它运营商的大客户,对中国电信长话业务影响显而易见。
(6) 快速发展的因特网网络电话由于话音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亦将会分流中国电信的一部分长话业务。
(7) 中国电信基于软交换的网络将投入运营,"旁路"了部分长途话音业务。
(8) 由于中国电信长话资费水平较国外一些电信运营商要高许多,国际长途回叫业务使得中国电信的国际长途来去话业务更加不均衡。
3. 数据分析:2001-2003年长话业务对比
·长途通话量构成:固定长途、IP长途与移动长途的对比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
从图上看,移动长途占整个长途通话比重增长缓慢,IP长途所占比重上升较快,已由2001、2002年的17.7%、38%上升到41.4%,与此相反,传统固定长途所占比重下降较快,由2001年占整个长途通话的55%,迅速下降到目前的30.1%。随着移动长途、IP长话的异质竞争加剧,大量分流了传统固定长途,2003年1-6月传统固定长途中国内长途、国际及港澳台通话时长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6%、6.4%、13.9%。
二. 长途网网络结构
1. 中国电信现有的长途电话网网络结构体制(将早先的C1-C5合并为DC1-DC2)与长途电话交换机技术和能力相适应,亦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建议不对现有网络结构体制进行调整。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正在研究之中,话音分组化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但话音、数据网络合一(或三网合一)的问题不宜在现有的TDM网上解决。
2.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原来按行政区域划分建设的网络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本规划将根据实际情况,从提高全网接通率,提高服务质量出发,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但不会改变网络的技术体制,不会采用(全网)无级网方案。
3. 长途局间的电路调度建议以STM-1为单位进行实施,可以大大减少维护工作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网络可靠性;同时,还可节约机房面积。缺点:业务量小的局间中继利用率降低。
三. 长途电话交换网演进
1. 基于TDM的长途电话交换网将与基于分组的下一代网络长期共存,网络演进是渐进的。
2.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NGN),其设计理念是先进可行的。但由于其主要是基于TCP/IP的,包括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等所采用的技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IP网所存在的问题(如安全问题、可管理性问题、SLA(QoS)、IP地址紧缺等等)可以在规划期内解决。因此,在规划期内基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还不能大规模商用。这样,就留给传统TDM长途交换机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3. 尽管如此,由于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NGN)在新业务方面仍有出色的表现,如多媒体、宽带等是目前TDM交换机所不具备的,因此,在规划期内将会得到一定应用。
4. 鉴于此,必须解决软交换网与TDM交换网的共存及互通问题。通过各种媒体网关、信令网关解决。近期内,软交换网与TDM网将以混合网的方式组网。当软交换成熟时,两者以叠加网方式组网。
5. 中国电信3G将在本规划期内实施,必须考虑TDM交换网与中国电信3G网的互通问题。
6. 必须考虑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通
7. 必须考虑互联互通的监测问题
四. 长途交换机信令支持
1. 要求全面支持并在DC1交换机中全面启用ISUP信令,不同交换机型间良好互通性能,并尽快在DC2交换机中通过升级支持ISUP。
2. 长途交换机与NO。7信令网间原则上采用准直连方式,并根据业务量需要采用高速信令链。
五. 长途交换机对智能网业务的支持:DC1、DC2长途交换机应具备SSP功能,支持INAP,并能开通IN CS-1、IN CS-3的主要业务。根据需要开放IN
CS-2业务。
六. 长途交换机时钟要求:由于时钟设备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在DC1、DC2引入高稳定时钟成为可能,时钟稳定度应达到二级B类钟水平,以免出现DC1、DC2时钟稳定度低于端局交换水平的现象。
七. 加强网络对新业务的支持
1. 中国电信拥有丰富的TDM交换机资源,所能提供的传统电话语音业务质量(MOS)是其它电信运营商所不可比拟的。但是,由于传统TDM交换机终端-电话机基本无智能,功能单一,在服务的多样性及智能化方面远不及移动终端(手机),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同时,TDM交换机本身的功能也非常有限,为了满足用户需要,智能网应运而生。
2. 智能网是叠加在现有TDM网上的一层叠加网,能快速、方便、经济提供新的业务。其基本要求是与TDM交换机必须具备SSP功能。为了在中国电信网上开放智能网业务,建议全国C3以上交换机都具备SSP功能,以达到全网新业务的快速实现。智能网的业务分为:IN
CS-1、IN CS-2、IN CS-3、IN CS-4。
在中国电信目前条件下,开放 CS-1业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本规划期内开放 CS-3业务。
3. 由于政府可能对网管互联互通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排除规划期内推出IN CS-2业务的可能性。
4. 智能网建设必须与C3以上交换局建设同步进行。之所以在C3级具备SSP功能,目的是减少路由迂回。当然,极个别C3如确实无法实现SSP功能,且无业务量支持,可当例外处理。
5. 智能网的建设离不开信令网的配合支持,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八.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电信基于TDM的长途交换网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也危机四伏。必须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提供服务水平,并在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开展下一代网络实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
严益强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负责电话交换网和数据交换网的技术管理工作。
E-MAIL:yyq@gpdi.com.cn
作者供稿 CTI论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