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待建立宽带商业模型
蒋林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2003/11/24
IP与多媒体标准技术委员会主席
网络(电信网,Internet,企业网)发展进入十字路口,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方向不明,认识不清,技术理念冲突激烈。
电信网受到Internet的强烈冲击,原有技术信念动摇,基于TDM技术的传统电信网新业务拓展能力差,不是发展方向,运营商也不会再用传统电信技术来大规模扩建网络。全面照搬Internet技术与设计理念,构建电信级IP网,也问题多多,无法用于电信商业网。电信网下一步怎么办?困扰着电信界的技术专家。
Internet存在严重的商业模型问题、安全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困扰着Internet的发展。NGI的7年(自1996年美国Internet 2项目算起)努力成效不大。IPv6搞了10年,除地址问题有实质性进展外,其余目标(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商业模型问题)都没有实现,下一步怎么办,也很迷惘。
企业的业务已全部IP化,目前完全采用基于Internet理念设计的IP网来构建企业网也困难重重。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都解决不了,不得不采用2层(ATM VPN )+3层(物理独立的IP网)模式。其扩展性极差,也是困难重重。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使业务发展很快,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多业务网、单一承载网的体系结构是下一代网的必然架构,否则运营商不堪重负。新业务要求新网络来支持,但是目前的网络无法支持业务对网络的这种要求。业务的IP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电信业务除电话外,已全部IP化。电话业务中长途电话70%已是IP电话;企业网业务100%已IP化。网络是用来支撑业务的,业务潮流已明朗,网络发展也应顺应历史潮流。
IP电信网是发展趋势
业务的走向决定网络的发展方向,通信网(包括电信网、Internet和企业网)中业务全面IP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下一代网络必定是一个IP网络。4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基于Internet设计理念设计的IP网不能满足下一代网业务发展的要求,简单的照搬基于Internet理念的IP网不是下一代网的发展方向。下一代网络是要建立一个更大、更快、更安全、可信任、为用户提供灵活业务的可管理网络,可以达到电信网服务质量保证的和具有可赢利的商业模型的网络。这个网络将是集Internet和电信网之长,用电信设计理念来设计IP网,这个网将是IP电信网。
IP电信网拥有Internet 网的灵活性,能提供现有Internet 的全部业务,它拥有电信网的高稳定性、可靠性和高度的可管理性,能够按运营者的对业务的设计要求,自主地调度全部网络资源,保证现有的电信业务,以及今后可能产生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 它又是一个安全的、可信任的、可管理的、可维护的,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完备售后服务能力的网络。并且,IP电信网及其业务网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结构,能够很方便地生成新业务,并能向第三方运营商提供服务。
商业模型三个层次
在IP电信网商业模型的价值链上有三个主体:消费者用户、网络与业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在这个价值链上,消费者用户是主导,他们花钱买服务,只要服务到位,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服务质量令他们满意,他们是会花钱消费的。消费者不愿意花钱消费,消费者只愿意吃“免费午餐”是一种误导。“免费午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商业模型,它可以搅乱一个旧世界,但它决创造不出一个新世界,这种商业模型是必须坚决抵制的。当然,抵制的最好办法是提出新的良性商业模型,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引导有序消费和合理消费。商业模型是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不能赢利的网,一个赢利能力不足的网,一个在运营过程中不能使自身经营得到维持并且有足够利润去进一步发展的网,是不可能受运营商接纳的。因而IP电信网的商业模型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商业模型是要由技术来支持的,不同的商业模型导致不同技术的产生。
电信网的商业模型由三个层面构成。
第一个层面是出售网络基础资源,如带宽、流量、虚拟专网等。这是电信运营商可获得最小增值量的层面,这相当于在石油工业体系中买原油的情况。显然这是利润最低的部分。
第二个层面是出租业务平台,这是电信运营商在它的基础网络之上,增加了一系列管理系统,构成了电信运营商出租的业务平台。电信运营商出租业务平台与邮政向社会提供刊物发行渠道是类同的概念。业务拥有者借助电信业务平台得以扩大用户量,并从繁重的商务活动中解脱出来。电信运营商则可借助业务平台获得进一步的增值利润。
第三个层面是电信运营商提供业务及增值业务,这是电信运营商价值链上最高一层面,也是电信运营商目前主要的赢利点。这类业务中最典型的是语音,目前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语音业务。
这三个层面是电信运营商必须关注的,也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必须指出,这三个层面商业模型是需要不同技术支持的,而且三个层面有很强的技术关联性。
Internet显然没有这样的商业模型,Internet是业务与承载分离的典型。ISP、ICP互不相关,这两个层面技术也互不关联。电信网的商业模型的实现要从IP网的体系结构和业务网的体系结构出发来考虑,从全局出发来考虑。传统电信网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可借鉴的经验与技术,因而必须要跳出Internet的理念,用新的思路来规划IP电信网。
电信网的商业模型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从第一层出租初级的基础资源产品到第三层出售高级服务产品。从任何一个行业来看,初级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是最不可能获利的,或者是只能获得很少的附加值;处于价值链最上层的产品是利润最大的产品,也是最大赢利点,因而各行业都非常看重高级产品层面。对电信来说当然也不例外,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电信网的主要收入是语音业务收入,电信运营商在大量开发新业务以满足用户需求,并力求为自身创造最大的利润。这是电信的经营理念。因而,新型业务对电信来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不同的业务网体系,其赢利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业务网体系是根本不能赢利的。一般来说,Internet的业务大多缺乏赢利能力,这实际上是与它业务系统设计理念密切相关的。Internet的业务设计理念是业务系统的智能在边缘,甚至在用户的终端处,网络业务系统只有极少的智能;业务系统管理智能也是如此,业务网管理智能也尽量在边缘在用户处,而不在运营者能管理和控制的节点设备上,这种业务设计思路必然导致业务系统难于赢利。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运营者对业务网的管理智能过弱,将导致运营者无法了解业务网的服务状况,他无法对他所经营的实时业务去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当然更无从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并改善服务质量,这样的技术对消费者用户也是不利的。
Internet中最重要的Web业务就是一种赢利能力很差的业务,电信运营商只能通过收取“买路钱”这种最低级的赢利手段来获利。可以类比,SIP phone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问题也是业务系统的设计理念,智能过分集中在边缘或终端的系统是无法进行商业经营的。在电信网中,业务管理层面的智能必须存在由运营商直接管理的节点中。只有这样,运营者才可能从经营中赢利并获得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否则只能是泡沫。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Internet的业务都不可用,必须去创造新的业务,而是说,业务模型必须进行改造,以适应电信运营的需要。当然有一些业务设计完全违背产业经营的基本要求,则将完全被抛弃,或需要作重大改进。
控制终端
是宽带商业模型的一种探索
由于Internet的业务特征,安装在用户终端的都是基于标准的开放的应用软件,如浏览器、邮件客户程序等。目前运营商对业务的控制点局限于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法到达用户终端,从业务提供上来说是无法保证质量的。毕竟基于Web技术的B/S多层服务架构只是服务的一种展现方式,基于C/S多层服务架构的应用服务客户端方式,相比较而言更适应电信网的要求,有机结合这两种服务方式的优点,能够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把运营商的控制点扩展到终端系统,接入与应用相统一,将能够使运营商加强业务管理的范围和力度,从Web业务的误区中抽身出来,通过统一的业务提供平台整合多种业务,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创造统一品牌,形成可赢利的良性价值链。河南通信正在做类似的尝试,向这种方式迈进。全省通过统一的客户端软件控制用户的宽带接入,并提供各种内容服务。
总的来说,电信运营商在设计业务系统时必须考虑运行特色,经营性业务与非赢利性业务设计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目前,绝大部分电信运营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这个差别。这个问题极为重要,搞不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