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运营商遭遇“即时通信”

2004/11/08

  当胖乎乎,围着红围脖的“企鹅”一屁股坐到金山上时,众多的服务提供商开始兴奋躁动起来,然而,热闹背后,却是运营商深深的不安,对他们而言,“即时通信”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增值服务。

企鹅凶猛

  提到“企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大名鼎鼎的Linux,而是腾讯QQ。尽管前者在众多业内巨头的拥簇下声名显赫,并且摆出了一往无前的革命者姿态,不过在盈利的道路上却始终步履蹒跚,一波三折;而后者,虽然完全是一副肥胖可爱的卡通娱乐形象,但在面对真金白银时,却表现出了一个真正掠食者的凶猛气质。

  腾讯2002年的QQ业务营收约为7000万元人民币,这对一个没有任何背景,成立仅4年的公司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然而,对这只企鹅今后所面对的舞台而言,这一切只是一个序曲。果然,2003年腾讯头两个季度的收入就已经超过2002年全年收入的3倍,而不久前刚刚公布的腾讯财务报告又显示,2004年上半年利润为2.20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亿元利润提高了58%。

  很多企业到这时才发现,这只笑眯眯,围着红围脖的胖企鹅正坐在怎样一座金山上,于是,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蜂拥而至:MSN Messenger、网易泡泡、UC朗玛、搜Q争先恐后地登场,开发布会、抽大奖、送免费邮箱、搞选美比赛,一时间,即时通信市场已是一派火热朝天的景象。

  然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强烈的不安却涌上了电信运营商的心头。虽然,对于他们动辄数百亿元的营业规模而言,即时通信的市场还只是一棵小小的“盆栽植物”,还需要大树的荫遮,但是,它所代表的IP通信趋势,却意味着对传统运营模式一场颠覆性的冲击。

  即时通信集成了文本消息、实时音视频交互、数据文件传输、短信等功能,能实时表现在线好友的状态并以P2P的方式进行即时会话,与传统语音业务一样拥有及时互动性,并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即时通信业务使用简单、价格相当低,用户无需使用传统的电话业务即可与在线好友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因而即时通信正在对传统电信业务形成冲击波,对传统语音业务、尤其是固定电话业务形成很大的分流。随着即时通信的进一步发展,语音业务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被它所取代。

  更重要的是,即时通信等互联网业务具有很强的客户粘着度,而用户恰恰是未来通信产业竞争的核心资源。据万方数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即时通信软件的最高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550万人,58%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即时通信一次。预计到2006年将突破1200万人同时在线。不久前腾讯就宣布,其QQ注册用户数超过3.2亿,今年9月18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人数更一举突破700万。

  据Radicati预测,全球的即时通信服务账户将由目前的5.9亿增长到2007年的14.39亿,这将使每天发送的即时通信消息数量由目前的5820亿条增长到2007年的13800亿条,而即时通信软件市场将由2003年底的680万美元大幅增长至2007年的2570万美元。据Gartner预测,到2005年即时通信将超越电子邮件而成为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电子联络工具,有超过50%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把即时通信软件嵌入其中。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即时通信工具(EIM)也将作为联系和沟通的方式被有针对性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作为企业内外沟通方式之一。

  除了即时通信以外,互联网上的其他部分业务也在不同程度上起着分流传统业务收入的作用,大量的信息交互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VoIP象一个通用模块嵌入到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会议等众多应用中,通用业务(如实时音视频通信)免费、特色业务收费的互联网应用资费模式越来越普遍。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被边缘化的危险

  走上北京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舞动的小旗和“免费安装宽带”的牌子,网通最新的广告语是:“现在,没有比装ADSL更要紧的事了”。实际上,在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下,这句话不像是对老百姓说的,倒更像是运营商的自言自语。对网通而言,固话业务不断下滑,又要面对提高利润,保证上市的压力,的确“没有比装ADSL更要紧的事了”。

  但是,宽带建设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相应收入的迅速增加,有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国际干线带宽增长190%,电信业务量增长30.7%,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电信业务收入只增长了13.9%。这些情况表明,尽管电信运营商能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中获取不断增长的接入费、IDC收入等,但由于在互联网上应用接入用户(通信用户)与应用用户(内容用户)是相互独立的,电信运营商不能有效地影响用户的应用,也不能阻止部分应用分流其传统业务收入,固定宽带互联网成了“没有围墙的花园”。目前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对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都是利大于弊,但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单纯依靠电信运营商传统的经验尚不足以应对新的形势,下一代电信业务的开展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一个空前的挑战。ITU在一份报告中,曾预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正在到来,电信处于它的震中”。

  未来一个阶段,电信运营业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运营商将重点从“网络建设”转移到“业务建设”上来,业务运营模式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网络结构走向开放,业务运营走向社会化,电信行业与其他一些行业将适当融合或结成联盟;从运营商之间的简单竞争向以运营商为主导、包括一系列上下游环节的电信产业链竞争转变,产业链中的各环节都拥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聚焦在相应的领域;业务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电信业务总体市场呈上升趋势,电信运营业利润率下降,语音和接入收入在总盘子中的比例下降,而增值服务和内容的比例上升,设备制造商的产品结构也受到影响;市场研究、业务创新和业务开发将受到空前的重视,电信业发展处在“新业务、新起点”阶段;电信运营商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

  在上述这些深入机制的转变潮流中,运营商必须立刻适应,而不是试图阻止它,并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一点虽然容易理解,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业务驱动是竞争核心

  在新的形势下,运营商面对的不再是传统基本语音业务的竞争,而是如何满足人们对下一代业务的需求,业务不仅是运营商能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某个运营商区别于其他运营商的重要标志。

  网络的融合给业务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前的业务是与网络类型有关的,但是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初期的移动通信采纳了许多固定通信的业务(如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等),现在固定通信也开始借鉴移动通信的业务,如短信、预付费。随着网络向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网络演变,随着电信运营商向全业务方向发展,无论移动还是固定、宽带还是窄带,同一业务将在更大范围的网络上实现,下一代的业务将会按照Metcalfe's Law发展。

  很显然,这将给运营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业务优势一旦确立,其“马太效应”也会更加明显,但是,要满足这样的业务需求,对运营商现有的运营体制也是一种挑战。在传统的垂直划分情况下,各种业务和应用是与交付的渠道紧密地捆在一起的。目前多数设备都是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运行的,导致了功能重叠、资源不能共享、信息模型不同、接口兼容性不足等,增加了获得收入的时间和业务开发和维护的成本。传统的解决方案在能力、管理、标准化等方面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很难再适应下一代电信业务的发展。网络的业务层需要一种水平的解决方案,在这个业务环境里中可以有效地共享全部的功能和资源。目前电信网络垂直划分的方式已开始向水平划分的价值链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引起供应链发生深刻的变化。

  具体来看,对下一代的业务的需求将使运营商面对新起点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与ISP、CSP、SI、ISV等建立并维护合作关系?
  需要什么新的业务和网络设备,是否有足够的扩展性?
  需要透露什么网络业务和能力,如何透露,采用什么标准的数据格式?
  如何生成新的业务,如何与标准的IT应用集成?
  如何适应今后业务多样化的需要,甚至是未知业务的需要?
  网络融合 终端制胜

  回到我们文章开头的话题,在即时通信领域,运营商怎样才能更好地获得自己在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据了解,几大运营商都在积极预备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系统,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即时通信软件,而是一个增值服务平台,可以聚集虚拟运营商。最关键的是,运营商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让该即时通信系统不仅可以连通PC、手机、小灵通甚至是固定电话、PDA、以及未来的其他终端,这才是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

  从这一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网络融合发展的大潮下,实际上制约宽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目前单一的宽带终端——PC提高了宽带应用门槛并限制了宽带用户群。根据2004年7月CNNIC分布的报告,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97.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互联网用户占70.5%,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2.0%,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导致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占37.7%,“没有上网设备”占21.3%。上述信息反映了限制宽带应用发展的两个现实的门槛,其一是由于PC对用户的操作技能有要求而导致的终端操作门槛,许多用户不善于或者不愿意通过PC使用宽带业务,其二是目前宽带应用主要瞄准专业人员和年轻人而带来的应用门槛,使很多潜在用户被挡在宽带业务之外。

  宽带应用不完全等同于上网,以PC为唯一终端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利于电信宽带业务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积极发展非PC宽带终端和基于非PC终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宽带门槛、拓展宽带用户群,对增强宽带业务的发展后劲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典型的宽带非PC终端有机顶盒+电视机、宽带多媒体电话、宽带信息终端、家庭网关,可以提供家庭休闲娱乐、家庭教育、可视通信等。在宽带接入资费走低的大趋势下,将通过宽带应用终端上实现的增值服务与宽带接入进行资费捆绑,有利于巩固、提升ARPU值。

  最典型的宽带非PC终端是“机顶盒+电视机”,其典型特征是使用遥控器轻松感受宽带家庭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包括音视频点播、广播,增强型功能包括信息服务、远程教育、互动游戏和可视电话等业务功能,有助于让宽带走出办公场所、游戏机房,让普通用户感受宽带客厅文化。

  多种宽带应用终端在家庭中的共存,使得对家庭网络、家庭网关的需求增加。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是一种简单的、智能的、标准化的、灵活的整个家庭网络接口单元,它可以从不同的外部网络接收通讯信号,通过家庭网络传递信号给某个设备,实现互连设备、将联网设备连接到其它网络和服务、提供应用服务。家庭网关可以分为接入网关和应用网关。家庭网关的应用,将为家庭宽带新业务(家庭助理、网络硬盘、远程监控、远程家电控制等)的开展奠定基础。

  无线化、多样化将是宽带应用终端的发展趋势。在多种无线方式中,WLAN应用日趋广泛,将成为宽带应用终端的典型配置。宽带应用终端将产生一个较大规模的市场和产业。宽带应用终端、家庭网关的普及,主要受到技术成熟度、最终用户的易用性、技术标准、终端价格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目前终端应用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新型终端产品价格较高,产品易用性有待提高,品种有待丰富,尚未规模化商用;固定运营商尚没有从电信业务的功能需求、可运营可管理、端到端质量保证等角度对终端的功能、性能提出完整的要求;终端与平台的接口缺乏统一的标准,终端与平台的兼容性、终端之间的互通性差;对终端自身产业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终端开发的合作策略、终端推广的商业模式、管理维护问题考虑不足。为突破终端瓶颈,固网运营商应在产业链中起到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标准,终端产品的要求、终端与平台的接口标准,以此积极锻造出新的电信产业链。

网络世界(cnw.ccw.com.cn)
分类信息: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