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规模商用造就固网复苏打造和谐产业链
伊佳
2005/10/27
自2004年底中国移动率先完成长途汇接网的软交换改造后, NGN规模商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长途网、本地网、端局……一系列网改项目造就了2005这个NGN的商用元件。从本期起“数据通信”栏目将连续推出“NGN商用之道”系列报道,邀请业内专家探讨NGN技术发展,商用模式和实施策略,共赴一场NGN盛宴。
NGN不仅仅对运营商的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支撑流程提出了挑战,也对整个电信产业的结构提出了的要求。NGN要能成功地跨越技术和业务断层,必须要有运营商、设备商以及其他价值链伙伴共同协作。
造就固网盛世
中国NGN的小规模演习已经走过了 5年的历程,不论是大张旗鼓,还是悄然潜行,都为NGN的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5年,是NGN瓜熟蒂落的一年。
自2001年起,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都开展了 NGN实验网建设,有的甚至开始了规模的商用服务。由于不同运营商的网络状况不同、客户情况不同、业务范围不同,因此各运营商对NGN的定位也存在差异。
其中,以中国联通的NGN规划方案出台最早、覆盖范围最广。这个被称作城域综合业务网络 (M IS N ) 的系统从2003年提出到前一段时间的验收完成,经历了多次的反复和修改,可以说是所有 NGN项目可能遇到问题的最集中体现。由于该项目覆盖全国23个省、400多个地市,并且采用联通自定义的软交换技术组建全新业务网,所以在技术研发阶段消耗了不少时间。一位参加该项目的联通工作人员认为:软交换技术的成熟是该项目进入快车道的一个标志。
“在固网话音业务越来越受到来自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冲击的时候,软交换成为固网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的研究员王洪岭告诉记者。事实也的确如此,从2004年底开始,运营商在升级网络时将更多的视线集中在了软交换设备上。2005年5月,中国电信悄然开始了长途汇接网的改造项目,而改造的目标就是用软交换替换传统的PSTN交换机。网通紧随其后,预计将于10月底公布软交换改造项目的招标结果。
不只长途网的优化改造,软交换在本地网改造方面也斩获颇多。 2004年12月,亚太地区最大的 NGN本地网、江苏网通的NGN建成开通放号。江苏网通的NGN是全新的本地通信业务网络,无疑对国内的NGN市场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稍后,上海、深圳、广东肇庆等城市的NGN商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各大运营商的NGN试验结果表明,NGN的商用价值已是不争的现实,下一代网络将是中国电信业未来的重要战略转型途径。而通过NGN,固网运营商将以多元化的增值业务为基础,进一步提升ARPU值,带动固网的再一次高速发展和赢利。
步步为营
从一系列的商用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用于长途网的优化改造的软交换技术已经炉火纯青,被运营商广泛采用。但是作为以提供更加低廉的价格、更加便利的方式、更有吸引力的业务组合方案为诉求点的NGN,仅限于对传统话音业务的承载无疑是大材小用。而能否提供更多“杀手级”业务,也正是固网运营商能否复苏的关键。双方一拍即合,软交换开始从长途网向本地网、从单一语音业务向数据、视频多媒体业务的演进。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胡浩将目前运营商建设NGN网络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用 NGN实现运营商长途网的优化改造;第二个层次是利用NGN提供新型增值业务;第三个层次是利用 NGN实现新建和替换本地网的功能。“而第二个层次正是目前固网运营商的主要诉求所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部分运营商曾经尝试固定网的智能网建设,但因其使用上的不便,并未真正形成规模的业务增长点。近几年,小灵通的发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固定网的不足,但其在网络覆盖技术上的局限性及面向低端消费群体的定位,尚难形成长久的业务竞争优势,尤其不能解决近 4亿的固定网用户的个性化业务需求。而作为NGN发展初级阶段的固网智能化 (NI)技术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固网上引入集中的数据库既可以为固网用户提供智能化业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在本地网老交换机退网、大客户综合业务提供和端局建设上逐步采用NGN软交换技术,更重要的,节省了网改投资,何乐而不为呢。”北京网通企业信息化部的张翎看好固网智能化的前景。
今天,网络智能化将变成运营商迎接挑战的一大契机,它将帮助运营商解决现有的问题,与此同时,挖掘现有网络资源,通过新业务增加新的业务收入。“NGN一步到位的思想已经被很多运营商所诟病,所以提出因地制宜的网改方案,实行按步步为营的NGN演进策略也是设备厂商的要务。”胡浩说。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经在福建、江苏、上海、广东、济南、青岛等地展开了固网智能化的试点工作,计划到2006年上半年全面进行固网智能化推广。
打造和谐产业链
尽管有了一定的实验网基础,但是NGN的大规模商用还受制于产业链的完善。“NGN开放、分布的网络架构,以及呼叫控制和承载相分离的特点,既可以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上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又大大增加了NGN产业价值链的复杂程度。”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院长赵慧玲认为打造和谐产业链是 NGN发展的关键。 NGN不仅仅对运营商的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支撑流程提出了挑战,也对整个电信产业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NGN要能成功地跨越产业断层,必须要有运营商、设备商以及其他价值链伙伴共同协作,发展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健康的产业联盟。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主要的设备商在推动NGN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上,特别是业务联盟和终端联盟的合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NGN的规模商用离不开丰富的业务,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IBM、微软等为首的通信和IT企业组成了NGN业务联盟,为运营商提供集成NGN统一通信能力和企业办公自动化能力的业务平台,大大提高了运营商吸引企业价值客户的能力。另外,由于NGN的开放性,相当多的创新业务需要依赖于智能化的终端,我国设备商组建的NGN终端联盟在其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