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两大难题制约IMS

胡英 田梦 2006/05/19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正来势汹汹地席卷着全球的电信产业。这个已经被世界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被全球设备制造商奉为“掌上明珠”的新宠,正在全球通信领域崭露头角,并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点。然而,与国际上IMS部署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IMS迟迟未见动静。几大因素制约着IMS的发展。然而,IMS将带给人们未来通信方式巨大变革的前景,它必将是未来的主流通信技术。

  IMS在国际上像一匹黑马一样突然杀出,一夜之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 IMS系统已在全球部署了至少29个项目,包括西班牙Telefonica、丹麦TDC、澳大利亚COMMANDER等固网运营商的商用部署等。意大利电信的IMS系统提供的业务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今年初,世界五大顶级运营商——英国电信(BT)、韩国电信(KT)、日本NTT、Verizon和Vodafone首次在跨越三大洲的世界级商用通信网络中,测试各种IMS设备的互联互通、在多种网络类型(包含蜂窝与Wi-Fi)之间漫游、QoS问题(包括会话边界控制与带宽管理)以及与3GPP第四版的互操作。这就是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的GMI2006(全球MSF互操作)活动。这次活动是IMS的首次大规模“真实网络”的试验, 对致力于应用IMS的运营商和IMS设备供应商而言都可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件大事。这次试验让整个通信产业沸腾,人们期待着10月份测试结果的正式公布。

  诺基亚的张萍博士介绍,IMS对于通信变革的意义在于:首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以其作为平台,能够提供与互联网所提供的类似的一些多媒体业务;其二,IMS是固定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实现网络融合的核心技术;第三,IMS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间实现合作、竞争,或者是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的技术手段。

  然而,遗憾的是,拥有全球最多用户的中国运营商目前却在IMS上缺位,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商业模式不清晰

  在国际上,IMS大规模部署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新兴运营商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它被运营商强力推上了舞台。作为基于IP技术的IMS而言,移动运营商的大规模部署将有利于抵制来自新兴运营商在IP电话领域的威胁。对固网运营商而言,则是它们利用IMS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最好的机会。

  然而,国内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运营商的长期政府管制以及移动、固网各自“划地为牢”的现实状况,使它们面临的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要小得多,在ARPU值为全球最高所引来的多少国际同仁艳羡的眼光中,运营商部署IMS实在缺乏原动力。

  据业内一位相关人士透露,IMS在中国部署的道路将是漫长的。首先,IMS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的变化。在国际上,虽然IMS部署非常热,但因为它属于新兴的技术,各大运营商才刚刚部署,还没有显现出真正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对中国运营商的借鉴意义还非常小。中国只有联通是全业务运营商,只有它具备部署IMS的条件,但它对IMS即将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并未有清楚的想法,目前还处于观望之中。而其他运营商,要么只有固网、要么只有移动网,这样,IMS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其次,IMS的标准融合统一工作还在进行中,各大厂商虽然都宣称自己的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但实际上各种不同厂商的产品是否能够实现互通尤其是业务上的互通还只是未知数,这让运营商对IMS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并非完全有信心。

  一位国内运营商人士坦诚表示,“听了看了很多关于IMS的具有前瞻性的介绍,我却不知道我们的网络能从中得到哪些具体的‘实惠’。目前,我们的通信网络运营能力足以应付今后两三年所有的通信需求,与其投入巨资用于目的不明的网络设备更新,不如加大现有网络的周边设备更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以目前国际通信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两三年后通信领域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将是什么样发展趋势,都还不好说。”

  在全球,IMS展示给我们的都是一些技术和解决方案。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IMS中得到什么实惠?而从运营商角度,IMS能为自己带来那些利益?这些问题,虽然某些通信设备提供商想到了,但仅仅依靠设备供应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诺基亚负责IMS业务的相关人员介绍,部署IMS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了设备供应商外,还需要终端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的通力配合。而目前,我们只看到了设备供应商的积极行动,产业链的其余环节还没有完全形成起来。

基础架构不匹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IMS部署的基础是3G网络,所要求的带宽至少是100Kbps,才能支撑多媒体应用。而目前中国的大部分运营商网络都是2G或2.5G,带宽最多达到20K~30Kbps,不具备部署IMS的基础条件。

  实际上,国内运营商对IMS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设备制造商的热情相比,国内的运营商显得相当冷静,对这些设备制造商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显得并不“感冒”。面对中国3G牌照的迟迟缺位,中国的运营商似乎只有“等待”一条路了。此外,面对中国电信产业的政策管制,面对大规模部署IMS可能会给国内运营商带来的变革和重组,我们真的不难想象在“中国国情”下国内运营商态度冷静的真正原因。这是中国电信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也是不同于全球的地方。对于中国电信行业的特殊性,国外设备运营商均表示有信心等待。西门子通信集团副总裁、移动网络总经理高岩博士非常坦诚,“多年前,西门子的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国内外通信市场的差异而吃过苦头。今后西门子中国研发中心的产品将以中国市场为模型来考虑。”

  朗讯相关人士信心十足地表示,“及时推出针对中国的IMS系统是当务之急,也是争夺中国IMS市场的最佳时机。在中国,我们将会更多借鉴全球其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并采纳中国本土客户的建议。”

  诺基亚网络部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面对中国庞大的网络、巨大的用户基数及特有的国情,诺基亚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一旦中国3G的大门打开、IMS开始全面部署,我们有十足的把握抢占中国市场。”与以往不同的是电信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中国移动和固定运营商为了争夺市场,正积极地开发新的业务来吸引客户,所以中国的整个通信业几乎都在关注IMS。引用诺基亚网络部战略主管凯伊·考诺纳的一句话,“尽管IMS目前的市场并不大,但该技术具有战略意义”。

  基于IP的用户到用户的多媒体服务将成为未来主流的IP业务,全球的通信运营商们将毋庸置疑地投身于网络融合,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商间也将不断上演竞争与融合的故事,而IMS将是打开所有这些趋势和故事的一把钥匙。IMS这把钥匙能否打开中国的大门,让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什么是IMS

  IMS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结构,同时能够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由所有能提供多媒体服务的功能实体组成,是基于IETF定义的会话控制能力,利用分组交换域和多媒体承载来实现。IMS使运营商能为他们的用户提供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和协议的多媒体业务,能集中语音、图像、消息、数据和基于Web的技术来为无线用户服务,并把因特网的发展和无线通信的发展结合起来。可以说“融合”带给了IMS全新的定义:全新的多媒体业务;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间的合作与竞争。

中计报(www.ccidnet.com)



相关链接:
TI与Jaluna、Netbricks将首次联合演示IMS解决方案 2006-05-19
Avaya完成2006FIFA德国世界杯融合通信网络关键测试 2006-05-19
NGN的安全问题和应对策略 2006-05-18
圣思网络和Netcentrex合作交付IMS就绪解决方案 2006-05-17
英特尔携手摩托罗拉推进ATCA架构步入成熟期 2006-05-17

相关频道:           文摘   技术_融合通信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