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统一通信  统一通信产品

分析师和用户眼中的融合通信

2007/02/02

   融合通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理念,它为企业和行业部门提供了一个沟通的良好平台,为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锦上添花,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06年整个IT业和通信业界曝光率最高的名词,或许非“融合通信”莫属。从有志于融合通信的设备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出的声音看来,融合通信尽管尚未市场化,却已经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一系列数据为融合通信的应用和推广的必要性提供了解释。据Sage数据研究机构的统计,平均每个人身上共携带6.4种不同的通信设备,包括固定电话、手机、电邮、即时通信、Skype、办公电话等。其中企业内部约有27%的员工需要到外地洽谈生意;即使坐在办公室,也需要使用工作时间的52%选择不同的方式同人联络,但有36%的几率无法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对方。累积下来,平均每月有22%的工作会被拖延。

  “融合通信这个理念的出现,其实是要解决用户在联系方面的困难。现在的通信方式太多了,虽然有许多的方法可以和对方联系,但是又不知道用哪种方法最为便捷,这样就造成时间损耗,融合通信能够让这些通信方式更加有效。”In-Stat分析师李敏说。

  尽管各厂商对“融合通信”的包装形式略有差异,但分析师认为,以“融合通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名词背后蕴涵的主旨,却都是指将话音业务、在线状态、实时通信(即时消息、视频和应用共享)和准实时通信(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短消息业务)等通信手段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方式。

  在设备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摇旗呐喊之下,融合通信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迅捷的理念正在迅速被植入行业用户的脑海中,在2006年更是进一步深入人心。融合通信的应用似乎已经时不我待。

融合通信提升企业效率

  “融合通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理念,它为企业和行业部门提供了一个沟通的良好平台,为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锦上添花,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融合通信为行业用户带来的变革,李敏并不吝赞美之词。

  李敏认为,除了减少沟通的时间损失,融合通信还可以有多种应用,比如融合通信还可以改进传统call-center(呼叫中心)的应用。通过分布式的call-center,本地用户可以直接接通本地服务,节约了资源。另外,行业用户网络内部、外部的沟通非常频繁,可以通过IP融合通信增进通信的有效性。此外,融合通信还可将通信系统和企业CRM等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化的程度非常高。

  “通过融合通信,企业在基于一个良好的虚拟局域网基础上,实现了短信互通、VoIP等多种沟通方式,这对企业来说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公安、交通等政府部门和一些垂直行业用户而言,融合通信整体解决方案对提高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好的业务平台。”李敏说。
  
  尽管大部分行业用户还在逐渐接受和理解融合通信的理念,但是有一部分敢于吃螃蟹的行业和企业已经开始了对融合通信的初步运用。

  北京威斯汀金融街大酒店采用IP和无线技术,为客人提供一系列快速、灵活、个性化的通信服务。采用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后,入住威斯汀大酒店的客人可通过电话、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多种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通信互连。“我们将酒店传统的电话系统、客房宽带网络及酒店管理通信网络加以整合,集成于统一的融合网络之中,以便客人和酒店员工随时随地享用通信服务,实现网络连接。”威斯汀大酒店电脑部经理张立兴说。

  使用融合通信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的还有安利(中国)、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新疆国税、广东省中山市的小榄人民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安利(中国)采用IP解决方案后,从安利总部打电话到180多家店铺所在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再需要付长途费用:所有的语音呼叫先通过安利企业网络“零成本”地与目标城市连接,然后再通过该城市的IP电话网关实现本地呼叫。而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使用的基于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用于现场信息采集和传送的专用工具——城管通,集成了电话接听、短信群呼、位置定位、图像采集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城市数字化管理。

  融合通信为率先运用新技术的用户带来了甜头。张立兴认为,融合的通信网络为威斯汀酒店带来的效益不仅体现在避免硬件资源的浪费、节约重复建设的成本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及管理效率这些方面,更体现在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上。“作为第一家采用全IP通信的五星级酒店,我们的客房IP电话在为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同时,还提高了入住客人的体验感,给予客人全新的科技享受,这样就提升了客人的满意度和威斯汀的竞争优势。”张立兴说。

概念推广阻力重重

  但是,融合通信的现实发展是否真的如数据显示的如此时不我待?融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们的各种产品对于行业用户是否真的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分析师认为,融合通信离被用户普遍接受到规模应用至少还需要2~3年的时间。“对于融合通信市场来说,IP-PBX从2006年开始有一定量的销售,但是融合通信前期的推广和最后的市场销售中间还有一个时间过渡和用户接受的过程,因此预计到2008年才会出现融合通信的规模应用。”李敏说。

  “对于融合通信,业界还有一种提法是‘统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IDC中国电信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鹿强指出。通信和IT行业的发展,从当初的解决方案,发展到集成系统,而后又是融合的概念,提的概念逐渐宽泛。为了使融合这个概念进一步落地,一些厂商提出了统一通信的概念,这是使融合进一步得到实现的步骤。统一通信得到了思科,北电等电信设备系统厂商的支持,同时也有微软等软件厂商进一步加入。“我认为,融合通信和统一通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统一通信的概念相对融合通信来得更具体些。统一通信对一些因办公需要进行的语音、电邮、短信、即时通信等沟通方式进行统一。”鹿强认为。

  李敏认为,用户对于融合通信这种IP应用目前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用户都知道融合通信能够提高效率,但是毕竟提高效率是一个不能够被感知的东西。因此,在一些垂直行业用户、特别是大用户间,融合通信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鹿强则从用户使用意愿角度指出了融合通信推广所面临的困境。“融合通信作为一个更大的工作平台,看似无时无处的方便也要求更为复杂的应用过程,而目前我国真正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人群是有限的,这对用户的能力是一个挑战。”此外,鹿强还指出,融合通信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存在挑战,用户是否真的愿意无时无刻工作,还是保持一定生活空间?而且如果一个用户能够充分使用统一通信带来的各种应用,这样自然会带来公司的效率提高,以及一些潜在的回报,但如果使用不够充分,则相应的设备等投资反而会有所浪费。

  成本问题也许是困扰融合通信厂商的最重要因素。李敏指出,融合通信推广的困难在于用户对于这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上,其所宣扬的节约通信资费等概念目前对用户的吸引力正在减小,运营商也为企业提供打包的通信服务,价格很有竞争力。目前行业用户在选择设备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时所看重的是其是否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

  对于融合通信推广面临的用户认识问题,率先应用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用户表示理解。 张立兴认为,融合通信系统的应用为用户带来的裨益必然不能直接体现在收入上,但是在改善企业内部协调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却能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实现在不少新建的高级酒店都开始规划融合通信应用。”张立兴说。

诸多厂商谁领先机?

  尽管融合通信尚未打开市场,但意图在融合通信业务分得一块大蛋糕的众厂商们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做先入为主者,并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对此分析师李敏指出,由于业务方向的不同,不同厂商的融合通信优势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在通信设备厂商方面,李敏认为,基于自己的电信背景和本身的技术特点的阿尔卡特等通信设备厂商,由于考虑到了企业网和电信网络的结合等方面的很多问题,将来可能做得会好比网络设备厂商和IT厂商好些。

  对于网络设备厂商,李敏指出,Avaya作为传统PBX厂商,在从传统PBX到IP-PBX的转化过程中,开发的企业应用相对比较丰富,因此对于call-center的应用会比较有优势。而对于以生产路由器为主的思科,由于它有一套自己的Call Manager软件系统,因此基于自己的路由器、交换机和软件来做融合通信或VoIP,优势也比较明显。

  作为传统软件厂商,微软并没有自己的硬件优势。分析师认为,微软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桌面优势,采用粘制性的方法推广其融合通信产品。由于微软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底层设备需要硬件支撑,所以它如果想在中国推融合通信,必然需要寻找一些合作伙伴。

  设备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各有优势,但融合通信的技术应以何为关键?鹿强指出,融合通信主要以IP技术为核心技术,而其中IP-PBX是核心设备。目前我国的IP核心技术正在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在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中国的IP核心技术增长迅速,但根据IDC对地区的IP-PBX(IP分组交换机)进行评估分析,中国的IP关键技术尚未完善,发展仍旧不容乐观。“根据我们的分析,如果一个地区的IP交换机占该地交换机比例的30%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融合通信的基础,2006年亚洲这个比例已经超过50%,而其中,中国的IP-PBX比例是相对比较低的。”鹿强说。

  IP核心技术水平较低,再加上设备厂商和解决方案厂商们在融合通信的定义和理念上存在分歧,造成了原本就面临用户推广困境的融合通信市场化进程更为艰辛。对此分析师建议,其实目前各厂商应该合力推广融合通信,而不是相互竞争。“对于厂商而言,目前第一步并不是竞争问题,而是应该合力推广融合通信这个理念,把融合通信炒火,一起将市场打开,形成产业链,做大市场。市场做起来、有了规模之后,再考虑竞争问题并不迟。”鹿强说。


计世网



相关链接:
重组电信市场版图——IT厂商眼中的融合通信 2007-02-02
统一通信:安全标准观念期待突破 2007-01-23
商业周刊:思科地位受到北电微软挑战 2007-01-23
统一通信市场烽烟起 思科与微软关系日渐微妙 2006-12-08
“融合通信”巨浪袭来 2006-12-01

分类信息:     技术_统一通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