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NGN

吕军:互联互通是NGN发展的前提条件

陈丽容 2007/04/27

  下一代网络NGN已成为整个通信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全球通信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近日召开的“2007年全球NGN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当前中国电信业正处于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推进下一代网络的研发和建设,对于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通信网的安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电信业的转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下一代网络NGN从技术到产业化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发展NGN?究竟NGN能够为用户带来怎样的改变?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网络与交换研究部吕军主任。

  记者:您认为NGN对于个人、家庭、社会意味什么,它能够带来哪些改变?

  吕军:对于用户来讲,无论是个人、家庭,是无从感受到什么是NGN,网络有什么样的技术变化,更多的感觉是从业务使用的便捷度、业务的多样性、业务的个性化,网络的智能、信息业务的融合、通信的成本进一步降低等方面的变化。

  从业务使用的便捷度上看,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可能会感受到几方面。

  第一,NGN网络对多种接入术的适配能力,使得接入技术可以独立于核心网络,从而实现业务(网络)的接入更加便捷。随着NGN的实现,通信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将愈发紧密。作为用户而言,在使用业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无处不在”网络覆盖使得用户在使用业务时将更加便捷。

  第二,在NGN中,业务的提供完全可以通过标准的API接口予以实现,从而实现业务与网络之间的分离。这就使得用户参与业务的可能性明显提高,随着开放接口的标准化,多样性的业务将成为未来通信网中的主流,与传统的电信业务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则,随着用户参与业务的能力加强,业务的个性化将是NGN业务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是终端技术能力的加强,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网络实现用户间个性业务的互动,此时用户完全可以游离在网络的业务之外,借助自己的个性需求,实现服务

  第三,随着NGN的开展,网络中的用户数据、资源数据可以进一步的实现融合,从而使网络具备根据各类信息综合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也有机地增加了网络的智能,这也必然导致未来的电信业务进一步的趋向智能。

  第四,正是由于NGN是构建在基于IP技术的通信网络上,因此也就使得NGN的业务在提供的过程中,具备了同互联网这个丰富的信息库进行融合的可能,无论是在信息内容上,还是在业务形式上,都将使得NGN进一步与互联网实现融合。

  第五,由于NGN这种统一的网络架构,使得未来运营商在网络维护上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开放的业务架构,也进一步降低了业务运营与实现的成本,因此透过NGN的实现,以降低用户的通信成本也将是NGN发展的一个目标。

  当然NGN对于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对经济社会的影响,NGN在技术、市场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势必对产业链带来新的影响。随着网络能力的增加,业务种类的增加,市场需求的变化,NGN的产业链将进一步细分。其中融合与竞合仍将是围绕NGN演进的两个主题。

  这其中融合是从技术上讲,随着统一架构、统一IP网络平台的实现,业务的融合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随着业务融合的发展,NGN的产业链会随着业务的细分,逐渐延长,同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关系也会逐渐从垂直化向扁平化发展。

  而竞合则指的是随着NGN产业链的逐渐壮大,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彼此之间的合作要求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内容环节、业务提供环节与网络提供环节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改变目前SP、CP与基础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同一个环节上,竞争仍旧会存在,甚至会进一步加剧。

  记者:我国一直在对NGN的管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业务的分类等,随着NGN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相应业务研究的不断深入,您认为如何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监管方面问题?目前全球NGN管理正呈现哪些趋势?

  吕军:从全球来看,特别是在电信市场相对成熟的国家来看,放松对电信业务的管制肯定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NGN开放业务平台的特点,使得管制部门难以有效的了解每一项业务,并且全面进行有效而科学的管制,因此各国在监管方面,更多的是选择了如下的做法:

  首先,技术中立。在电信业务的管制过程中,各国政府基本都是针对业务本身进行管制,而不会针对技术来设定管制规则,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中立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各国的管制政策在继续强调保护用户利益的同时,主要是针对NGN由于技术引发的业务形式的变化,对现有业务市场来设定其管制规则。

  其次,宏观分类。NGN的管制既然仍旧是业务管制,因此对于业务的分类和分类后的管理,始终是NGN业务管制的一个重点。从一些开展NGN等融合业务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对于业务分类的划分都是逐渐由细到粗,除了继承了原有一些与基础设施有关的传统业务外,对于NGN上的大量的新型业务,都作为管理相对宽松的增值业务方式进行管理。

  最后,对新业务采用先松后紧的管理模式。为了有效地促进在业务上的创新与繁荣,很多管制部门对增值业务的处理方式都采用了先行进入,然后通过对用户、市场进行紧密观察,确定最终的管制方法的思路。

  这种做法对于新业务的开展与推动极为有利。当然这种做法也是依靠了大量的市场经济手段来进行保证的,从而避免损害用户利益。

  记者:NGN网络的建设将运营商推到了价值链的前端,您认为应如何通过管理有效地调动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NGN不同于传统的多平面的网络,如何保证各运营商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吕军:对于价值链的前端这个概念,我个人的理解认为:NGN的出现更多的是把业务运营商推到了价值链的前端,而不是目前的基础运营商。对于传统的网络而言,用户多数业务只对应基础运营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多数的增值业务也是由基础运营商来进行整合和管理的。

  对于NGN的出现,特别是开放接口的业务平台的出现,业务的实现可以进一步的与网络分离,实际上是为用户参与业务、用户创新业务提供了新的可能。如果基础运营企业仍旧按照目前的模式,多数业务自己做,同时也严格控制着增值业务提供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NGN开放业务平台的优势,只是降低了企业开通新业务或管理新业务的成本。这种做法绝对无法打造一个健康的产业链。

  在NGN这个平台上,我个人认为:网络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未来更多的是彼此依赖关系,离开网络运营商,业务和内容无法实现向用户的推送,而离开了业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则成为了一块收入有限的“鸡肋”,从而无法实现对网络的增值。

  对目前国内的基础运营企业来讲,对待增值业务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一定对待所有的增值业务都实现“撇脂”的理念,更多的是应该实现同业务运营商之间的双赢,吸引更多的SP在网络上开展业务。只有这样,才能透过业务提供商,巩固用户对网络的忠诚度,增加用户的ARPU,真正实现对网络的增值。

  其实主导运营企业已经从互联网感受到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只是到了传统电信业务领域上,由于心态上的问题,无法实现这种转变而已。

  与传统电信网不同,传统电信网只需要把电话线铺设到用户家中,依靠接入优势,就可以实现用户对多数业务,特别是话音业务的绑定。加之号码无法在运营企业间的携带,从而使得了抢占接入资源的战略,成为目前业务市场上的重要手段之一。而NGN这种统一技术平台的理念,使得目前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依靠物理资源只能实现用户对接入的绑定(当然现在看宽带接入仍旧是重要的收入),但已经无法根本实现用户对其他业务的绑定,随着VOIP业务的逐渐开展,甚至连话音业务也可能在接入线上流失。

  如果希望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我认为在NGN环境下的互联互通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相比目前的互联互通任务来看,未来的工作将更加复杂。除了传统意义上用户间业务的互通、网间资源的有效互联问题外,对直接利用其他企业接入部署本企业业务的情况将是一个更加难于处理的问题,包括结算问题、公平竞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未来NGN能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至

  对于NGN的建设和部署来讲,绝对不应该是基础运营企业,利用接入资源进一步绑定用户业务的手段,而应该是实现破除接入壁垒或者说依靠接入壁垒绑定用户业务的一个有效手段。未来基础运营企业间的竞争一定是在业务层面的竞争,谁有好的业务与服务,谁就可以让用户使用业务。当然绝对的破除接入壁垒在现有环境下是不太可能,毕竟最后一公里的接入仍旧是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

人民网



相关链接:
固网运营商IP网络演进趋势分析 2007-04-26
解析下一代网络中大规模路由技术 2007-04-25
七号信令网IP化的演进分析 2007-04-25
SIP在3G网络中的应用 2007-04-24
让信令成为通信网发展的新动力 2007-04-19

分类信息:  电信_与_NGN及软交换技术     行业_电信_文摘   技术_NGN及软交换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