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广电纠结三网融合内幕 IPTV尴尬及区域整合难题

2010/02/25

  资深IPTV人龙奔,用一句话总结此次三网融合的未来:“让纠结者有理由继续纠结下去”。龙奔刚从目前中国最大的IPTV运营商——上海文广旗下百视通公司辞去副总裁职务。

  他所言的纠结在于,广电与电信之间早已难以独善其身,却又壁垒重重,难以突破。

  广电内部

  广电网络流传着一句谑语:“广电多遗老遗少,电信乃没落贵族,互联网则血气方刚。”长期以来,广电系统内部并非没有改革的动力,也感受到了来自电信网、互联网强有力竞争的压力,只是一方面很多保守的广电人满足于“小富即安”,另一方面内部的改革派们一直在内容“可管可控”与打破产业束缚的市场化之间寻找平衡。

  五年来,IPTV“上海模式”作为最早的三网融合试点,在地方广电与电信企业的磨合博弈下艰难推进。

  2009年,上海百视通IPTV提出“三屏融合”项目,发力内容综合运营,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SITV)提出互动电视跨区域整合。

  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又提出了“下一代广电网”(NGB)建设战略,根据此次“三网融合”政策还将进一步构建全国性的NGB总公司,以期获得抗衡国家级电信企业军的能力。

  从IPTV到有线网互动电视,再到NGB, 广电系统推进“三网融合”的新媒体衍进路线已渐清晰,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而原本铁板一块的广电系统,也因此出现了一线裂变的可能。

  “可管可控”上海模式

  从此次国务院推出的三网融合政策看,政策实际上明确了广电与电信的权责,即广电做内容集成,电信做内容传输,这与IPTV上海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在各地广电创造的多种IPTV模式中,这是早期试验中最典型的三网融合模式,其可行性近期还受到了前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的肯定。

  早在上世纪90年底末,国务院82号文明确电信广电双向禁入时,就为“只在上海试点多种网络的综合运用”开了一个小口。从2005年10月,上海IPTV率先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试商用,历时四年多,上海已成为IPTV全国第一大用户城市,用户规模突破100万,上海百视通也成为全国最大的 IPTV运营商。

  “上海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广电负责IPTV内容播控,电信负责网络接入和内容传输,双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海百视通一位负责人解释说。

  具体而言,上海IPTV包括五大管理系统,内容播出控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DRM加密认证系统、用户管理和计费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其中,上海文广百视通主要负责与内容播控相关的各个核心环节。上海电信则落实对IPTV信号的传输,主要负责IPTV系统的基础建设与业务支撑平台的管理。

  这种模式在技术上不难实现。2003年年底开始,上海市科委牵头,上海文广联合闸北区科委、上海电信,在闸北区开始IPTV业务的技术试验和试点,试点用户3000户,上海文广负责提供内容,上海电信负责网络接入的模式初就。很快,2005年3月上海文广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首张IPTV 集成运营牌照,国家对于IPTV的管理也以“牌照”准入方式在全国推广。这颇为符合国家广电总局坚持“内容可管可控”的需要。上海文广于2005年6月与上海电信签署合作协议,按照试点确立的分工原则,“上海模式”正式启动。

  作为新媒体,IPTV最初遇到的阻力来自对内容运营的播出安全管理。上海IPTV自启动以来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比如中共十七大、汶川大地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广电总局的评价来说,重大宣传报道“无一播出事故,充分体现了平台‘可管可控’的优势”。这也成为广电系统此次与电信争夺“三网融合”政策博弈中的一大筹码。

  “现在关键是市场竞争力,内容运营和互动体验的创新竞争力才是最大挑战。”一位资深IPTV人士表示,就如移动联通如何让用户不退网一样,上海IPTV最终的生命力也在于创造新的内容和服务体验创新,让用户不退户。这并非国家政策能给的。

  谁在主导

  然而,为了实现“可管可控”,IPTV由广电主导推进,但载体是电信企业的网络。这使得IPTV运营商在广电与电信之间角色尴尬,甚至有“广电汪精卫”之称。

  IPTV,又被称为基于宽带的网络互动电视,原本是一种基于电信部门的增值业务。但通过上海模式,中国广电系统实现了对内容的主导,电信则变成了网络提供商。

  双方合作初期矛盾不断,但仍磕绊前行。“双方在增值业务发展、业务审核流程等方面,经常就一些细节问题研讨,也有争议。”接近上海电信的一位人士透露。

  一位资深IPTV人士表示,由于广电对于电信的平台依赖性太强,上海文广一直有危机感,担心电信才是IPTV的真正市场主体,一旦政策放宽就要踢开广电自己干。

  事实上,电信从未放弃对于IPTV的实际主导权,在很多农村和二三线城市,各地电信绕过广电系统的内容集成牌照方,自主做了很多IPTV尝试。

  但至少在此次宣布的三网融合政策中,电信企业并未获得内容集成和运营资格,即决定在平台上能播什么、怎么播、何时播等,甚至连制作权也没有突破广电内容管理的核心领地。

  一位地方电信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表示,政策给的是电信最不擅长也最不想要的东西——制作权。实际上,内容制作早在2004年已经放开,但仅限于影视剧产品,新闻资讯内容制作权仍紧收在广电系统内部,此次针对电信放开的制作权也在此框架内。市场上制作公司如今多如牛毛,有的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

  不过,无论谁是真正的主导者,有着两个“父母”的IPTV仍然在实质上实现了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并成为其对抗互联网视频的主要力量。上海文广与电信已着手联合研发IPTV行业标准,未来通过中间件,IPTV业务网可安全对接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通讯网和下一代广电网(NGB)。这将解决三网融合后电视覆盖互联网用户的问题。

  在这种合作中,电信网通过传输视听业务,增加了宽带的黏性,提升了网络价值;广电则增加了电视节目传播渠道,既扩大影响力,又可获得版权收益,并从电信增值业务、可视通讯等业务收入中分成。知情人士透露说,目前电信广电在IPTV上收入上采取分成制,大多数地区的分配比例为:增值服务上电信六成、广电四成;在内容和运营收费上,电信四成、广电六成;“有的地区还是五五分。”

  但随着电信3G牌照的发放,IPTV迎来了与电信自身增值业务的正面竞争。由于市场规模偏小,投入不足,网络带宽有限,个别试点省市IPTV清晰度不高、互动性欠佳,与互联网相比差距很大。对此,一位IPTV专业人士表示,解决的途径是:第一,跨地域发展,扩大用户规模;第二,加大对IPTV研发资金投入。第三,探索“三屏融合”整合运营,让内容运营商为通讯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这将为一些相关产业链发展打开空间,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电信增值产业、系统技术、网络终端产业、设备技术商,等等。

  地方广电之争

  上海IPTV的跨区域发展一路走来并不顺利,“广电四级办”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所谓四级办,即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电(办台、办网、办覆盖)。国家广电总局一位人士称,广电网络分割分散的局面,已成为限制广电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从2005年开始,刚刚试水的IPTV陆续遭到了多个地区广电的强烈反对。“地方有线的利益之争早在卫视‘落地’问题上就现端倪,IPTV只是地方利益纷争爆发的一次导火索。”一位湖南广电企业人士透露。

  地方冲突始发于哈尔滨,2005年,上海IPTV与网通合作,打入哈尔滨。知情人士称,当地广电部门连夜赶往北京投诉,虽然最后在广电总局协调下暂时压住矛盾,但双方仍然冲突不断。上海文广和IPTV领导不只一次去东北“灭火”,被半夜灌倒在酒桌上。
共 2 页:1 2 

财新网



相关阅读:
北京理工大学安建平:三网融合使五大业务将受益 2010-02-09
IPTV国际标准在行动 2010-02-09
三网融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10-02-08
IPTV中的接入网络技术 2010-02-01
三种典型的IPTV商业模式分析 2010-02-01

分类信息:  增值电信_与_IPTV  增值电信_与_媒体  IPTV_与_电信  IPTV_与_媒体
热点专题:  增值电信   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