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电信     [相关厂商信息]

网络电话何时终结夹缝生存

2011/01/05

  网络电话自诞生之日,就面临身份不明的境遇。

  众多网络电话运营商活跃在这个市场中,但“非法”的帽子却难以摘除。因为网络电话被纳入基础业务的范围,而多数运营商并不具有经营商许可证。

  由于利益的博弈,三大电信运营商并不希望其他网络电话运营商与之“分羹”。在灰色地带中,网络电话的发展艰难前行

  工信部打击非法网络电话目前尚无下文。

  2010年12月中旬,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称,要求“打击非法网络电话”,并公布一部举报热线电话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非法VOIP案件相关线索。但通告并未提示“非法”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公司,也未表明将要采取的措施。

  《法治周末》记者多次拨打其举报热线电话也无人接听。据媒体报道,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建去年12月31日也拒绝对此前发表的声明发表任何评论。

  尽管如此,网络电话业内仍然风声鹤唳。郑州一已初具规模的网络电话负责人王然(化名)告诉记者,“走着看吧,如果国家真的出政策打击,也没办法”。

  问及网络电话是否合法,王然回答道:“灰色地带,就像上世纪40年代人们结婚没有结婚证一样。”

  那时没有“结婚证”的“结婚”究竟算不算数,王然也说不清楚,但据他介绍,他的网络电话公司已经经营好几年了,企业客户居多,一天会过手好几千元的话务。

  而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德良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按照现行法律,网络电话被划入基础电信业务范围采取许可制,除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外,其他无特许经营许可的网络电话都可以被认为是违法。

  普通消费者渴慕网络电话

  每分钟高达3元甚至8元的普通国际长途电话,和每分钟1角的网络电话,你会选择谁,王然问道。按照以脚投票的方式,目前大多数的用户看起来都把票投给了网络电话。

  网络电话又称VOIP电话,就是通过互联网直接拨打对方固定电话和手机,包括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

  一位通信行业工作者杨先生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目前市面上的网络电话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指在国内通过电脑上下载软件,用电脑拨打国外号码,例如大家所熟知的Skype;另一种是市面上常见的回拨卡出售,即买家给网络电话公司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要播的电话号码,网络公司拨打要呼叫的用户,再回拨给回拨卡买家,达到双方通过网络通话的目的。

  打网络电话到底能省多少钱?以拨打国内长短途电话的标准通话资费为例:Skype是0.11元/分钟,而UUCall网络电话只有0.10元/分钟。另外记者查询的一些大型综合性网络电话通话平台,其软件客户端除了具有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短信群发、邮件客户端、在线同步通讯录、P2P高速电子文档传输、通话即时录音等功能也增加了网络电话的吸引力。而如果比较国际通话费用,以Skype为例,一张Skype国际卡对不同的通话目的地收取不同费用,如果拨打美国、加拿大的电话(含手机),Skype资费是0.19元/分钟,而普通电话资费最低也要2.4元/分钟,这样打30分钟就能省60多元人民币。

  目前使用网络电话跟国外亲人联络的人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网络电话资费便宜,即便有时候信号不好,但是能跟隔那么远的女儿煲电话粥,问寒问暖,为什么不用呢?”韩女士给记者的答复代表了不少网络电话用户的心声。

  事实上,除了个人用户,企业已经成为网络电话公司的主要客户。王然告诉记者,自己公司一般不接个人业务,企业客户居多。公司目前承接很多物流公司甚至10086外包业务。

  “国内的通话费不算低,我们有针对企业完整的套餐选择、设备安装和后续维修服务,企业对通话质量要求高,所以我们的信号一直也都稳定。”王然说。

  很多企业愿意选择网络电话还有一个原因是,可以改变来电显示号码,王然解释,例如办公地点实际不在北京的公司,如果想做业务的客户在北京,用网络电话给客户打电话时可以选择显示北京地区的号码,增加公司的可信度。

  赛迪顾问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地下”网络电话通话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国内网络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800万。

  法律应为网络电话重新正名

  大多网络电话繁荣发展却仍然没有合法的准生证。

  2003年,原信息产业部出台《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对IP电话业务定义为: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从这个分类看,作为IP电话一部分的VOIP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概念是与“普遍服务”对应的,刘德良说,由于早期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通信网络,并补贴运营商,为了让电信企业能对社会公众普遍提供通讯业务,用户能以便宜的价格享受到服务,国家当时提出与“普遍服务”相对应的“基础电信业务”概念。被划归基础电信的业务需要获得国家的经营许可证。

  问题在于,目前我国的网络电话就被划入基础电信业务中,采取许可制,而没有划入增值电话业务中,刘德良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七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经营VOIP业务需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到目前为止,工信部仅向移动、联通、电信、北京全时等少数几家国内运营商颁发了全国性营运许可。

  然而,大多数网络电话运营商仍顶着“非法”的帽子将这项业务迅速在国内推广起来。

  工信部在去年12月发布的通告中称:“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开展打击非法网络电话公司,面对社会公开征集非法网络案件的线索。”据了解,这也算是工信部第二次准备整顿网络电话。之前2009年10月,国内网络电话第一品牌之称的UUCall因“违规运营网络电话”被勒令停服整改,网站域名被停止,其3000万注册用户受到影响。

  至于这次是否能达到整顿目的,王然坦言:“悬!毕竟这已经是一种市场发展趋势。”

  在刘德良看来,网络电话根本不应划入基础电信业务范畴,而应划归增值业务允许市场充分竞争。基础电信业务对应的是普遍服务,当时设立这一规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现在划入基础电信业务,只有几大运营商可以做,容易造成垄断,对消费者不利。这与当初“基础电信业务”概念设立的宗旨完全相悖!

  三大运营商因利小不做

  问题是,为何已经拥有合法经营网络电话使用权的国内三大运营商,没有因市场而动,着手网络电话业务呢?

  前述通信行业工作者杨先生直截了当地回答:“因为利润低。他们肯定能做,只是不愿做。”

  据了解,原信息产业部在2005年规定,委托中国电信在深圳和上饶、原中国网通在长春和泰安,分别进行网络电话试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批评道,国有运营商“试点”至今已5年,但其结果却杳无音信。不但当地的消费者,连营业厅的工作人员都没听说过此事。而让运营商自己去做网络电话“无异于委托老虎研究如何自我剥皮,绝对是新版"与虎谋皮"”。

  此次,工信部通告打击网络电话,背后恐怕也有三大运营商的身影隐现,刘德良说,网络电话成本低,价格便宜,对三大运营商确实带来不小冲击。

  当然,网络电话的难以监管,以及随之出现的网络电话诈骗等活动,也被业界猜测是工信部采取行动的原因。其中利用网络电话随意改动显示电话号码就备受诟病,而记者也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购买回拨卡并提供更改显示号码业务的公司。询问的一家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需花400元便可享用一年的随时更改号码业务。

  问题是,这样的更改号码业务实际都是经过几大运营商提供的,运营商如果不答应,这些网络公司根本做不了改号码业务,前述杨先生向《法治周末》记者爆料,通常A播打B电话的时候,运营商是先查到A的号码,并将号码连同电话一起送达给B的;如果A选择改号,运营商仍然还是可以查到A的号码,只有在A没有欠费等情况下才会接通B,并在数据库中选择另一个号码传给B,也就是说,改号是经过运营商允许的。

  “每年,从事改号业务的网络公司都要付给运营商很多钱。”杨先生说,不过现在运营商面临更多的是数据电话上的冲击,所以他们是不希望网络电话普及的。

  网络电话本身作为工具应该是中立的,也不应该因为有人拿它做了不法事情而中止它的使用,刘德良建议,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应该考虑公众利益,应将网络电话列入电信增值业务,允许市场竞争,从而扩大消费者权益。而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法治周末



相关阅读:
Skype称其在华业务未受工信部严打影响 2011-01-04
工信部严打非法互联网电话 榕城庞大用户受影响 2010-12-30
互联网电话不能简单打压了事 影响用户切身权益 2010-12-30
263网络称公司没有在国内开展VOIP业务活动 2010-12-30
工信部集中严打网络电话 Skype等廉价服务或终结 2010-12-30

热点专题:  VoIP  
分类信息:  VoIP_与_电信  VoIP_与_互联网  电信_与_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