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软件开发商>>南京北极星软件

北极星:从游戏玩家到客服专家

高婷 2001/11/23

成立之初专攻在线游戏,却在赢得众多玩家青睐、业内名气窜升之时,突然转行改做IP 呼叫中心软件产品,"杀"出另一片天地,这就是南京北极星软件有限公司短短四年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

将游戏作为进入IT领域的切入口,正是预感到Internet潜在巨大的赢利市场

北极星由几个技术出身,心志颇高的年轻人合伙创建于IT业飞速发展的1997年。之所以做游戏,是因为"从公司创立之初,决策层就认同旧经济概念,认为公司应该是一个赢利的公司,或者说是应处于不断收益中"。北极星CEO冒志鸿如是说。北极星将游戏作为进入IT领域的切入口,正是预感到Internet潜在巨大的赢利市场;另一方面,1997年中国处于网络大规模建设阶段,而由做网络设备提供、系统集成等进入市场都不是北极星擅长的,况且也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应该说北极星选择从游戏市场切入,就当时公司综合实力而言是务实的、正确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通过各种链接和免费下载,北极星游戏的名气越来越大,客户群逐渐扩大,游戏的销售也相当好。

1999年格局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众多.COM公司的纷纷涌现,风险投资公司的介入,产品开始卖不动了。此时北极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如果要坚持做游戏,惟一的办法就是制定一整套的"游戏规则",如后来的北京联众免费提供服务,把老客户留住,发展新客户,但同时也意味着今后开发的游戏产品再也卖不到钱了。尽管风险投资商频频青睐,北极星也接受了他们的一些观点,但北极星始终都在质问自己,一个公司在没有任何赢利的情况下难道还可以生存下来,活得很滋润吗?当得出否定回答后,北极星开始将更多精力花在网络服务端的技术上,逐步向传统经济模式靠拢,继续从其擅长的软件产品入手,投入大量精力研发后来成为公司主营业务的IP呼叫中心。

随着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日益紧密,更多的企业会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客户满意度上,要想与客户接触,呼叫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因此,北极星半路"出家"做IP呼叫中心

据了解,美国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客服中心,很多商业活动都建立在呼叫中心基础上。而中国的呼叫中心应用还相当缓慢,例如800免费电话,国内许多大公司匆忙开通,只考虑了形象宣传,却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在北极星涉足呼叫中心之前,国内已有200多家公司号称拥有IP呼叫中心产品。但事实上,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增值服务提供商,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自己的呼叫中心产品和核心技术,而这块市场确实相当诱人。随着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日益紧密,更多的企业会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客户满意度上,要想与客户接触,呼叫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

虽然是半路"出家",并不意味着北极星是IP呼叫中心的门外汉。当初,北极星游戏的客户群定位在电信行业并保持至今,目前公司90%的客户仍是电信运营商。在.COM最火爆时,北极星也曾一度发展了一些.COM公司客户,但没能持续下去。后来,北极星选择了IP呼叫中心,由于其产品基本上是服务型,很适合原有电信客户以及提供某些电信增值业务的客户。北极星在不放弃电信运营商的基础上,结合其2000年客户已有1/3消减的客观事实,企业用户成为北极星今年新的目标客户群。北极星IP呼叫中心FineSupportⅠ 最初定位为电信运营商、ASP,FineSupportⅡ则是北极星目前强力推出的企业级产品,旨在抓住企业客户。记者注意到FineSupport的广告语是"电子商务时代,最能把企业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的,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而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对此,冒志鸿解释说,"关系"这个词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可以左右交易的成功与否。将来当产品、技术被作为交易的必要条件时,客户满意度就成为人无我有的杀手锏。看来这样的定位、这样的认识已贯穿北极星的产品开发立项。

北极星将FineSupport定义为IPContactCenter(关系中心),而不仅仅是CallCenter,其FineSupportⅡ具有Email、实时对话、通过IP的语音通话功能,并支持OnLine和OutLine,市场前景非常巨大。北极星还发现原先那些增值服务商正是公司希望争取的合作伙伴,由于他们已经把代理商客户培育得很成熟,使北极星在推出产品时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因此,北极星大胆地进行呼叫中心研发,并在产品销售上做了细致的考虑。

虽然目前北极星扮演的是服务提供商,但仅仅是临时的。一旦运营成功,会找一家专业的 ASP,把自己现有客户转给他,北极星继续做技术开发工作

FineSupportⅠ问世之初定位于电信运营商和大型ASP,但在推广过程中北极星发现,作为新概念产品,一次性卖给电信运营商不太现实,所以公司迫不得已自己先扮演一个服务提供商,发展一批用户进行实验。这也是许多公司崇尚的赢利模式:虽然每个客户付出很少一笔钱,但假设交易可以持续发生,客户发展越多,积累也就越多,赢利曲线也就直线上升。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客户是否会长期坚持付钱?有什么因素可以保证客户不选择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一旦竞争对手介入,很可能引发价格战,到时候即使你的产品比别人好,仍然会有客户被分流出去,那么赢利曲线还是否会一直高攀不落?所以北极星当时定下一个策略:虽然目前公司扮演的是服务提供商,但仅仅是临时的。一旦运营成功,会找一家专业的ASP,把自己现有客户转给他,北极星继续做技术开发工作。冒志鸿这样解释,"北极星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公司分析实力,发现更擅长于提供质量好、技术先进、随时加入新技术的产品。保证产品不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说能得到预期的经济回报不是一个最根本的源动力,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经过一段时间投入后,发现不能产生足够好的回报,那么就会转型成一个新产品,要么就开拓出一个新市场,否则很难持续。"

当然如果只是有钱、只是转型,并不能保证产品的领先性。北极星的研发部门营造了一个活跃的、互相探讨的氛围,使研发人员能够敢于开拓,挑战技术难关,这可从其研发部门的低流动性上得到验证。尽管低流动性有助于公司产品研发,但北极星仍然通过将研发工作程序化来消除对个人的依赖,突出团队合作,从而为产品的不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不过,北极星也承认,在市场推广和渠道开发能力上与其技术开发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公司在研发方面是第一梯队,但在市场开拓上还显不足。在2000年之前,北极星没有市场部门,只有几个销售人员,那时的销售也很容易,基本上是客户找上门。接下来有了自己的销售队伍,但人员也很少,这从公司的组成上可以看出来,40多名研发人员,而市场人员仅有4、5名。由于主要是电信客户,其特点是只要直接推销即可,不需要太多的市场宣传活动。2000年以后,北极星在市场推广上也走了一些弯路,最初只意识到需要市场,但怎么做、找什么人都不清楚。去年开始试着发展渠道,效果非常好。目前代理商计划、合作伙伴也在积极筹备,代理渠道将从沿海省份开始逐渐扩到全国。

计算机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