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改变产业格局
李如江
2002/07/22
近几年,中国电信行业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网络运营商的加入、新增值服务的开通、中国电信的拆分等等,使得我国电信业竞争的焦点,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转向了用户服务层面的竞争。
这一转变的基础是,要用开放的计算机技术来激活国内相对封闭的已经投入了成千上万亿元的电信基础硬件设施。这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通信服务,而且对国内计算机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向服务转型的发展机会。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并走向开放的信息交换平台过程中,连接两大网络,使数据与语音技术相融的核心技术就是CTI——计算机与电信融合技术。CTI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电信和计算机发生产业格局的巨变,已经成为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热点。
CTI产业潜力巨大
目前,CTI已经从传统概念中的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 Telephone Integration),向着计算机电信工业(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的新领域转变,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任何跨计算机和电话领域的产品均可被视为CTI,计算机充当通信中介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作是CTI的领域。仅以语音卡为例,在现阶段它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任何需要完成语音数据信息交换的系统都会用到CTI技术,如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金融、交通、医院、大中型企业、订票系统、急救中心、火警防汛系统、气象中心等。
传统的电信网络由于其封闭性,在发展新的增值服务业务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国内电信对计算机网络的投入,由于系统应用少,导致设备空闲情况严重,CTI技术使电信和计算机相互融合,突破了传统电信和计算机服务相对单一的特性,将两者完全结合了起来。在“应用为王”的时代,可以肯定地说,CTI已经不是原本的一个边缘应用技术了,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信息产业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CTI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据业内人士预测,2002年全球将会涉及到140亿美元的市场,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计算机和电话系统市场在内。据统计,2001年中国CTI市场上,仅语音卡一项就达16亿元。
这块巨大的蛋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厂商进入这一领域。2000年4月,微软宣布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中捆绑全球CTI行业最大的板卡供应商Dialogic公司的语音开发平台CT Media;6月1日,Intel公司又以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Dialogic公司。2001年,面向未来的网络技术提供商NMS国际通讯有限公司也收购了朗讯的语音增强及回声消除业务部门,此项收购成为NMS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以跻身通信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领域的系统与平台主要提供商,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无线领域。
国内厂商也不甘落后,作为国内主要的CTI语音卡供应商,东进技术于2001年进行企业重组,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北京泰兴、杭州三汇、深圳鼎铭等厂商也纷纷调整战略,加强对CTI市场的投入。
这些CTI领域的“老牌公司”纷纷进行资本方面的运作,其用意在于要充分利用上市和股份公司的机制和规范,不断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更好地利用社会资金资源,并抓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更大的市场占领率。
CTI市场上厂商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加剧。竞争加剧会迫使企业思考如何能在竞争中胜出。专注于某一领域并掌握其核心技术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明显
目前,CTI厂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呈现出金字塔型的产业链,上游厂商包括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等,中游企业主要是系统集成商,下游则是电信运营商等最终用户。此外,市场上还将会出现更多的咨询机构、培训公司乃至外包运营商等新兴企业。对各个企业来说,尤其是实力不如国外大厂商雄厚的国内企业来讲,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发展,比面面俱到更容易占据价值链上的一环。
如果是产业链上游的硬件设备生产商,客户就是中游的系统集成商,不直接去做最终用户,这样与系统集成商相处会非常融洽,在产业价值链上没有冲突。如果上游、中游、下游都做,和不同客户在价值链上都有冲突的话,产品的渠道就会出现问题,对企业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在产业链的下游,未来可能会出现大量小规模电信运营商。目前国外特别是美国已经有了类似的趋势。通常是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公司,作为电信运营商为客户提供服务。他们不是通过价格昂贵的交换机来做业务,而是采用CTI技术搭建平台,收集话务,把客户打进的电话转到AT&T,再经由AT&T出去。这类公司都是以低廉的价格来争取客户资源,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很低,基本要求只是精通计算机C语言。国内现在也开始出现少量类似的公司,有业内人士大胆预言:如果政策放开的话,2005年左右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就会遍布主要城市了。
专业化细分的趋势对广大用户来说,意味着服务的增加、选择的增加。目前电信运营商普遍使用交换机,由于交换机模块是固定的,所以不可能为任何一个单独的用户改变固有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很难为个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而未来的电信运营商则能针对具体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市场游戏规则的建立通常都是强者间的对话。一个企业想要保持在某一产业领域内的“发言”权,就要凭借实力(资金、技术、用户等)来说话。
在国内CTI市场发展的早期,国内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早在1988年,我国还没有CTI的实际应用案例,更没有与之竞争的企业和产品时,国外知名厂商Dialogic就携其全球优势,很快进入我国当时新兴的声讯等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在电信等CTI高端市场上成为主流,形成了很高的技术壁垒。其它企业想要进入,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而且要考虑到产品与现有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因此虽然国内CTI企业在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但是国外品牌依然占据高端市场,国内品牌则齐聚中低端市场。
这一局面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变。有先见之明的国内厂商完全抛弃国产板卡先天不足的缺点,站在产业发展方向的层面上构造新产品。新产品在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的同时,可以完全兼容Dialogic应用程序接口,使得基于Dialogic的应用程序,无需更改应用程序源代码,便可简单易行地移植到国内新品的硬件平台上。凭借具有核心技术的新产品,部分国内厂商不仅成功进入CTI高端领域,与国际厂商处于同一竞争层面,而且在产品的某些性能上还有所超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这一新局面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CTI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国内CTI市场已经成为一个高速转动的巨轮,极目远眺已经可以望到它前面的光辉大道;但如果不能紧紧攀住其中的齿轮,随时都会出局,压力之下的CTI厂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正越来越多。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