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语音板卡开发商>>Dialogic

英特尔杨旭:2005继续加快计算与通信的融合

2005/01/12

  2004年是广泛拓展技术创新的一年,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两者之间。英特尔促使个人电脑向数字家庭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途径可以在家中任何地方,通过各种设备尽情享受数字音乐、照片、视频和游戏体验。同时,企业和消费者也开始了真正无线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无线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可用时间”,全新的服务器解决方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人们不仅采用了全新的英特尔技术,而且还会针对自己的家庭和工作环境不断调整这些技术。

  数字家庭方兴未艾

  人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可以尽情地享受、娱乐或放松,而人们放松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人们在家中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看电视、听音乐和使用个人电脑。由于数字媒体的极速增长和互连设备的融合,数字家庭概念已经出现,并将迅速发展壮大。

  最近调查显示,消费者现在希望在家里的电视和立体声设备上欣赏数字内容。 例如,消费者喜欢一边与家人和朋友聊天,一边通过客厅中的大屏幕电视浏览数字照片;或者在家中任何地方通过高保真扬声器系统收听音乐。随着宽带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所有设备互联,共享所有内容”(everything connected, all content shared)的数字家庭时代即将很快来临。

  预计2004年全球数码相机销售量将达到近7,000万部 ,从而将会有数十亿的数码照片被存储到电脑中。随着DVD的日益普及(2003年全球销量超过10亿台 )和高清晰度视频内容的不断增加,高级音频也显得日益重要。声音、图片和娱乐的数字化转变,使电脑逐渐成为家庭娱乐环境中心的“一体化”娱乐设备。

  这就是英特尔今年为消费者奉上十年来最重大的电脑平台变化之一的原因。事实上,它是数字家庭的基础。采用支持超线程(HT)技术 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和英特尔?915G/P及925X Express芯片组的电脑是全新数字家庭平台的基础。这些技术创造了新一代电脑,即具备高清晰度视频、高保真音响和无线连接能力的一体化“高保真”设备,可增强用户欣赏电影或聆听音乐时的体验。

  英特尔还认识到,数字家庭远景的实现需要除微处理器以外更广泛的支持,以确保家中的所有家电设备和电脑能够轻松地共享信息和无缝互操作。这需要针对互操作性制定相应的标准、指南和规范。这还意味着要满足家电行业对可扩展平台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易用性和数字媒体访问的无缝链接。英特尔通过全球领先的数字家庭组织--“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与电脑和家电等行业的领先厂商合作,共同制定互操作性指南和规范。DLNA的目标是简化网络家电设备、移动设备和电脑之间的数字内容共享。

  随着无缝互操作性变为现实,英特尔相信数字家庭远景最终将会实现,从而创造一个家电和计算设备能够无缝交互的环境,进入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提供个性化内容的时代。

  无线生活方式势头不减

  自从2003年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发布以来,“无线”生活方式受到了消费者和企业的普遍欢迎。全新的服务和内容使消费者能够以一种新奇、独特的方式享受数字媒体内容。无线连接能力使销售人员和管理者可以在途中或者不同会议室之间自由上传或下载内容。

  无论是希望在不同房间之间传送电影的家庭,还是畅玩高速无线网络游戏的孩子,亦或是在校园或公共热点做作业的学生,最新的基于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笔记本电脑能够支持您在更多的地方,自由灵活地进行计算或通信。

  目前,有130多种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是屡获殊荣的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同时有来自70个国家的32,000多个热点通过了英特尔的全球无线认证计划的验证。这一计划全面测试了不同接入点设备和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与基于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2的笔记本电脑通用配置之间的兼容性。

  据IDC调查显示 ,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持设备)和各类计算设备(如智能电话),对企业的日常运营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无线连接能力(包括蓝牙、Wi-Fi和2.5/3G)的扩展,企业现在可以采用全新技术来更好地把握发展机会。在中国,天鸿集团(房地产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类)等企业已率先在企业内部和大型项目中采用了移动计算技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

  据Pyramid Research分析,到2008年全球Wi-Fi用户量将会达到7亿。 无线移动计算明显迎合了商业用户的需要,从而促使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成为企业IT部署的主流产品。然而,尽管Wi-Fi日益普及,但由于人们对安全性和复杂性存有顾虑,使得无线计算的优势未能突显出来。英特尔通过为基于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增添全新无线能力而解决了这些顾虑,其中包括全新易用软件、高级安全特性、以及3种Wi-Fi标准支持。

  最新模块支持全新的IEEE 802.11i安全标准,可提供当今最高水平的安全性。英特尔还推出了英特尔PROSet/无线软件9.0版和全新三模无线模块(支持IEEE标准802.11a、b和g),有助于用户通过任何Wi-Fi网络更加快速、轻松地建立和使用无线连接,并获得最高数据速率。

  凭借性能更卓越的平台和日益发展的软件和服务生态系统,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致力于进一步将“无线”生活方式从企业扩展到消费者领域,使消费者在家中和途中都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无线生活体验。

  企业平台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使业务部门的财务状况和IT需求得到相应的改进。日益严峻的业务挑战(例如更快的数据访问和日益增多的移动员工)迫使行业提供更加稳定的企业基础设施,降低总拥有成本和提高IT灵活性。通过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系统集成商(SL)和最终客户密切合作,英特尔致力于开发跨越多个业务领域和垂直市场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和平台,以满足这些企业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目前,英特尔架构服务器占服务器总发运量的85% ,占双路服务器发运量的90%,其中后者是目前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服务器市场。 。

  纵观整个服务器市场,2004年企业继续增加IT预算。据IDC的调查显示,2004年第2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生产厂商收入增长到1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9%,这也是连续第五个季度保持总体收入增长态势。 同期全球x86服务器市场的生产厂商收入达到近50亿美元,增长了13%,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了RISC架构服务器的市场收入。

  英特尔不断推出功能更强大的处理器,以支持企业提高性能水平。2004年6月,英特尔推出了首款采用了支持更大内存的64位英特尔?内存扩展技术(英特尔?EM64T)的英特尔?至强? 处理器。英特尔为增强其IA-32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平台创新,包括64位英特尔?内存扩展技术(英特尔?EM64T)、超线程(HT)技术和增强的电源管理能力。

  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500款超级计算机中有320款(64%)采用了英特尔架构系统 ,而2003年11月只有37%。 今年基于英特尔?安腾?2 处理器的系统在这一市场得到了广泛采用,从2003年6月的19款系统增长到当前TOP500报告中的83款系统,相比一年前增长了高达160%。 目前,在全球最快的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英特尔?安腾?架构的部署数量已经超过了RISC架构中Power、SPARC、Alpha 和MIPs的部署总量。

  今天,多家领先制造商,特别是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提供了即购即用(turnkey)的英特尔架构商业化集群系统,并配有全套商用软件和完善的产品支持。高性能计算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制造业、金融、能源、生命科学、数字媒体、以及国家级研究实验室等。

  手持设备与移动电话特性更加丰富

  通信领域的融合是手持设备市场最普遍的趋势,并且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消费者对带有彩屏和拍照功能的中档手机的需求不断高涨,2004年第2季度全球移动电话市场取得了增长。 2004年第2季度全球移动电话发运量比第一季度增长了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7%,达到1.637亿部。

  无线宽带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新类型的无线设备。随着各种形式的无线宽带接入不断涌现(包括3G、Wi-Fi或WiMAX),移动设备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性能和低功率能力,以满足互联网的全部要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英特尔推出了英特尔?PXA27x处理器家族,这一家族的产品增添了众多新技术,可满足移动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用户的需求。基于英特尔XScale?技术的全新处理器家族可以处理多种形式的无线宽带接入,而且具有充足的计算能力,可为移动电话提供全动态视频会议功能,并为PDA提供DVD画质的视频播放能力。

  摩托罗拉、三星、联想、多普达等中外手持设备生产商已广泛采用英特尔Xscale技术的处理器,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了具有强大性能、从而具有丰富功能的手持设备。

  而且,这也是英特尔首次通过英特尔无线可信平台(Intel Wireless Trusted Platform)集成重要的安全特性,以提供各种服务,如可信启动(trusted boot)、安全存储保密信息和密钥,以及支持通用安全协议。凭借额外的性能和处理能力,它极大丰富了移动电话和无线PDA用户的工作和娱乐体验。

  模块化运动的发展动力

  模块化通信平台支持运营商快速部署新服务,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构建模块或模块,诸如英特尔提供的产品,来设计和开发通信基础设施网络设备。随着电信行业对这一方法的广泛采用和支持,模块化运动也日益得到普及。

  例如,华为和韩国电信正在基于英特尔架构模块化通信平台上采用和提供服务,其中包括AdvancedTCA*、平台和电信级Linux。UT斯达康和富士通也宣布支持英特尔架构模块化通信平台。UT斯达康还公开表示计划开发基于AdvancedTCA的解决方案,采用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作为目标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平台基础。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电信设备制造商(TEM)、网络设备提供商(NEP)和服务提供商采用基于标准的平台来替代昂贵的专有系统,以更快地推出新服务和获得投资回报。

  今年,英特尔还推出了支持Linux的英特尔NetStructure主机媒体处理软件1.2版,这是第一款高密度商用媒体处理软件,可充分发挥开放式平台的灵活性和价值。此外,英特尔还推出了第二代1U电信级服务器,以比前代产品低20%的价格为电信设备制造商(TEM)和服务提供商提供30%的性能提升。

  使用标准组件除了能够加快向市场推出产品的速度以外,还可以确保电信设备制造商(TEM)和网络设备提供商(NEP)将开发工作的重点放在他们的专业技术方面,如新服务的部署、设备可用性和可靠性等。

  不断增长的亚太区业务

  整个亚洲地区企业与消费者对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的需求不断增长,该地区正在成为英特尔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第三季度中,亚太区的收益占英特尔全球总收入的21%,连续第十二个季度领先于其它地区。这一确凿的事实证明,在该地区英特尔产品有着极大的增长与需求势头。

  英特尔矢志不渝地履行促进该地区创新的承诺,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今年成立的英特尔韩国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高级无线通信技术、优质媒体编码和针对内容分配与消费的下一代平台。英特尔韩国研发中心为包括韩国信息通信部、ETRI和韩国技术行业等在内的各类支持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环境。该研发中心在WiMAX与国内WiBRO标准的协调方面不断取得出色进展,其中WiBRO标准是由众多韩国公司与该国的电信技术协会合作开发的宽带无线服务标准。

  英特尔的战略投资计划――英特尔投资是对技术领域进行投资的全球最大的企业风险投资计划之一。今年,英特尔投资主要投资于那些支持其联网电脑及通信融合远景的公司。在亚太区,这些公司包括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内容解决方案、服务器与网络研发工作的企业。

  2004年英特尔投资公告中出现的国家(地区)包括:
  此外,英特尔还通过诸如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计划,继续信守了对亚太地区教育创新的承诺。自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启动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90万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其中近95万来自于亚洲。这一独特计划可帮助资深教师和职前教师将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并增强其学习能力。2004年,41个国家的1,300名学生激烈角逐全世界最大的中学生科学大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来自中国的朱元晨一举夺冠,被授予“英特尔青少年科学家”的称号。这是亚洲学生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展望充满创新的2005年

  融合技术的诸多魅力将在2005年得以展现。如今,许多公司正在与英特尔展开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标准、投资创新技术(见介绍1和介绍2)以及帮助构建基础设施。以上三项的实现意味着融合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借助融合,任何一种设备(如手机、PDA和笔记本电脑等)均可以轻松地与另一设备实现无缝通信。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类融合:微观融合与宏观融合。微观融合是一种压缩,将事物融合到一个最小的尺寸上。例如,英特尔从90纳米制程移植到65纳米制程,可以使一个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这一级别的微观融合显著降低了设备成本,从而带来了远远低于从前的价位,同时还可支持各种新能力。

  此外,微观融合还会带来宏观级别的融合。英特尔正在专注于模块化通信平台和无线连接领域的技术创新,进而将改变整个电信行业的面貌。英特尔支持服务提供商迅速推出全新服务;为可扩展的、可靠的解决方案提供坚实基础,并降低运营支出以提高收益率。

  如今“WiMAX”成为了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时尚词汇。过去一年中,整个业界已为探索WiMAX的潜力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英特尔已经披露了其通过无线技术来加速宽带网络发展的远景,从而将可以实现家庭和企业的远程、高速无线互联网访问。WiMAX为构建高速无线宽带网络提供了一种标准化方法。通常,标准化技术可帮助降低成本并实现互操作性,而这些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技术更加广泛地部署。明年,代号为“Rosedale”的全新无线宽带芯片即将上市,预计将成为市场上第一款“单芯片系统”设计方案,可帮助厂商开发支持IEEE 802.16-2004标准的经济高效的客户端设备(CPE)。

  展望未来,英特尔的战略始终如一:投资尖端技术、开发创新产品和把握全球发展契机。

  介绍1:

  英特尔当前正在为2005年开发大量优秀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帮助加快计算与通信的融合:

  ·预计代号为“Sonoma”的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将会包括一种新型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带有更快的533 MHz前端总线和集成802.11a/b/g无线局域网能力。其代号为“Alviso”的全新芯片组将支持第三代显卡。Alviso的其它特性还包括,可增强音频能力的英特尔?高清晰度音频以及可降低显示背光功耗的英特尔?显示功耗节能技术2.0。这一全新的移动平台将成为数字家庭的移动娱乐中心和数字办公室的高效解决方案。

  ·代号为“Rosedale”的全新无线组件将作为一款高度集成的芯片设备于明年正式推出,用以简化设计流程和降低客户端设备的成本。它支持系统设计人员经济高效且快速地开发出面向WiMAX网络的客户端设备(CPE)。集成特性有助于减少所需的芯片,从而缩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并可进一步加快设备的验证与测试,使系统设计人员能够更快、更轻松地开发各种客户端设备。

  ·就高端服务器系统而言,英特尔计划于2005年上半年推出采用90纳米制程代号分别为“Cranford”和“Potomac”的全新英特尔至强处理器MP。该产品将采用64位英特尔内存扩展技术(英特尔?EM64T)和带有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技术的按需配电技术。这一全新平台能够帮助IT管理人员管理广泛的计算资产和安全性,以及部署基础设施来支持全球日益增多的移动员工。

  ·随着代号为“Tulsa”的双内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MP和代号为“Montecito”的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的推出,多内核技术将有望应用于高端系统。代号为“Montvale”的增强型双内核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将成为第一枚基于65纳米制程技术的英特尔安腾处理器,并将于“Montecito”之后推出。

  ·在发展蓝图上还有代号为“Whitefield”的多内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MP,及其对等产品代号为“Tukwila”的多内核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Whitefield将与Tukwila共享相同的平台体系架构。

  ·针对双路服务器和工作站,英特尔将提供代号为“Irwindale”的处理器,该产品是新近推出的英特尔至强 处理器3.6 GHz的后续产品。由于具有更快的时钟速度和大型2 MB高速缓存,预计与前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Irwindale将会为客户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介绍2:

  在追求产品创新的同时,英特尔还在不断对研发领域进行投资。2005年英特尔将要探索的创新尖端技术包括:

  65纳米制程:按照计划,英特尔开发的世界上最为先进的65纳米制程将于2005年正式推出。该制程代表着摩尔定律扩展工作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预计将会使该公司能够推出具备更出色能力与性能的芯片产品。基于英特尔65纳米制程技术构建的晶体管拥有全世界最佳的防漏电性能。这样就可以在不显著增加漏电的前提下提升晶体管的性能。英特尔的65纳米制程技术拥有众多全新或增强的节能特性,如第二代应变硅和睡眠晶体管( sleep transistor)等,能够帮助降低未来芯片的功耗。

  Vanderpool技术(VT):VT是面向处理器和芯片组的一套硬件增强技术,有助于提高平台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预会计它将会带来更加易于管理的办公室计算环境。结合适当的软件,VT可在一台电脑中实现多个独立的软件环境(即分区)。这与大型机级系统运行的方式相似。VT旨在通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以及加快电脑从死机中恢复的能力来提升最终用户的体验。

  多内核技术:多内核技术将鼎立支持诸如更出色的用户界面、防病毒和安全保护,以及全面提高的效率和性能等能力。此外,多内核技术还支持开发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工具,为最终用户带来全新和创新的优势。

  数字办公室: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和用户需求,英特尔与业界正在致力于通过各种特性、先进技术、业经验证的软件工具、操作系统和应用(所有这些经验证可以良好地协作)来开发完整的平台解决方案,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英特尔计划跨各种产品线推出多内核处理器,其中包括2005年即将上市的面向台式机的英特尔?双内核处理器。

  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英特尔主动管理技术设计用于管理从手持通信设备到服务器等跨多种平台的信息。该技术将支持IT经理改进对计算资产的管理。它能够帮助IT经理摆脱目前的困境,即80%的IT预算被用于资产管理,而不是用于开发和部署能够提高员工生产力和效率的创新解决方案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


相关阅读:
高密度小尺寸帮助VoIP服务提供商获得成功 2009-12-03
Dialogic HMP在证券业多媒体联络中心应用 2009-12-01
Dialogic协手合作伙伴打造3G应用“杀手锏” 2009-11-25
Dialogic发布《你为高清语音做好准备了吗》 2009-11-20
培训:Dialogic视频学校—构建创新视频应用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