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服务用户市场的细分研究(上)
冯旭东 2003/09/23
"做什么产品,给哪些人,怎么卖出去",这是任何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与一般行业相比,通信行业跟消费者的距离更近、更直接,而数以亿计的消费行为是最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经济现象,电信企业的老总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难题:
图1:市场细分的研究思路
1.了解基本情况,定义市场
市场研究者总是要求企业重点参与这个工作,来讨论如下的问题: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介入程度有多深;客户对这种产品、服务或该行业了解有多深;客户愿意而且能够讨论到何种程度;这是一种新产品还是现有产品;市场细分研究的目的,是增加现有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是吸引新的顾客,还是把客户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过来;研究是为短期规划服务,还是长期战略服务;公司管理者和销售者对现有市场结构的看法等等。
2.确定基础变量,即细分标准
几乎所有的市场研究类教科书,都把细分研究置于很前的位置,而且都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如何选择变量,什么样的标准对什么样的市场是有效的;第二、如何划分市场;第三、如何分析哪些子市场是可以发展的,以投入资源;第四、如何评估子市场的绩效。前2个问题是市场研究人员面临的问题,而第3个问题总是在公司决策者和市场研究者之间反复讨论,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多由公司的营销部门去分析。
通常选择细分子市场,不外乎"硬变量"(人口统计资料及如地理等)和"软变量"(行为形态、心理因素及人文背景等),实践说明后者被使用得更多,实现的技术难度也更大些,并不是一般公司的营销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变量的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五类。
第一、地理因素,指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包括地域(如国家、地区、南方、北方、城市、乡村)、地形、气候、人口密度、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等;
第二、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和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民族、社会阶层等;
第三、商品因素,指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哪一方面需要(如衣食住行),满足哪一层面需要(如生理、安全、社会、自尊、自我实现等);
第四,购买行为因素,指消费者购买行为方面的特性,如购买动机、购买频率、偏爱程度、敏感因素(如质量、价格、服务、广告、促销方式、包装)等;
第五,研究表明,与上述因素相比,利益变量是建立细分市场最行之有效的细分方法,客户寻求的利益对其购买行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比其他变量的作用更直接、更有可预测性,同时,一旦根据利益变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细分部分,每一部分都会在人口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其他变量形成对比,是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和客户沟通。
拜现代技术所赐,我们似乎可以将所有的变量一股脑扔给计算机,在几分钟内就得出结果,但是怎样做才有最接近真实得结果,却大有商榷之处。实际情况是,整体市场很少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有的细分子市场同时拥有其他细分子市场的一些特征,即在一些地方重叠。
3.收集和分析数据
市场细分研究对样本量有较高要求,多城市研究的成功样本应在1000以上。一般情况下,细分市场研究需要调查结论能推断消费者总体,因此,多采用随机性较好的入户面访;如果目标市场为特定产品的购买者,也可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由于细分市场调查问卷一般较长,访问时间多在30-50分钟,且涉及较多受访者个人信息,因此进行电话访问的难度较大。
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CHAID分析等工具,是经常被采用的分析工具。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使用因子分析检验数据,可以剔除相关性很大的变量。
聚类分析法是理想的多变量统计技术,主要有分层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其过程正是市场细分的过程:将受访者按某种方法分组,使组内个体之间差别最小而不同组的个体之间差别最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产生的细分方案会很不相同,如果几种聚类分析产生几乎相同的结果,那么应该说这种细分是很接近现实情况的。
CHAID分析是一种敏感而直观的细分方法。它根据细分基础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先将受访者分成几组,然后每组再分成几组。因变量通常是一些关键指标,如使用水平,购买意向等。每次程序运行后会显示一个树状图:顶端是所有受访者的一个合集,下面是2个或2个以上分支子集。与聚类分析不同,CHAID分类是基于一个因变量的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10个或者甚至是100个变量基础上做的分类。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CHAID,还是聚类分析,都会因分析因子的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这也正是市场细分研究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所在,它不会产生是或否的答案,它只会给研究者提供不同的视角。因此,这种选择是科学,也是艺术。
4.市场的初步细分
单一变量很难有效地细分市场,通常采用综合的变量来细分市场。例如,综合"社会阶层"、"年龄"和"使用率"三个变量来细分市场。(见图2)
偏好消费群体特点 | 样本数 | 市场份额 | |
产品A | 对价格敏感的男性 | N1=230 |
18% |
对价格迟钝的男性 | N2=60 |
5% | |
女性 | N3=50 |
4% | |
产品A市场份额 | 27% |
产品B | 已婚的娱乐型 | N4=40 | 3% |
未婚的娱乐型 |
N5=120 | 9% | |
学习型 |
N6=30 | 2% | |
23~24岁事业型 |
N7=50 | 4% | |
25~26岁事业型 |
N8=100 | 8% | |
产品B市场份额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