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软件开发商>>南京北极星软件

电信业迈向"微服务"时代

2002/08/20

解读电信"微服务"

  针对特殊需求的用户群体甚至是单个用户单独提供的个性化的通信服务,被称为"微服务"(Micro Service )。"微服务"是一种经市场细分后提供服务的形式,更是个人通信(Personal Communication )的精髓。

  相对于"微服务",过去每一个电信运营商都能全部或部分提供的、面向几乎所有人的电信业务,例如语音服务、数据服务等,是一种"宏服务"(Macro Services )。正是由于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只能提供"人有我有"的雷同业务,很难让一个运营商有别于它的同行们,所以价格战在全球通讯市场处处上演,所有的运营商都面临着业务收入下滑,客户流失。

  "微服务"不仅对整个通信市场的用户需求进行细分,更重要的是按用户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订制",达到提供"一对一"服务的能力。在个人通信蓬勃发展,运营商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再是一个口号或梦想,而已经成为运营商争取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

"微服务"对运营商的价值

  提供增值业务越来越成为运营商增加业务收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的有力手段。据悉,欧美典型的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中已有25%以上来自于增值业务收入。 我国2001年移动市场随着短讯市场的启动,增值业务发展状况喜人。但据统计2001年移动总收入中增值业务仅占1%。然而对于已经能够提供增值业务的运营商都在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投资回报率。过去运营商提供的业务都针对庞大客户群体,因此投资成本分摊到每个客户身上后,成本是可以控制和接受的。然而增值业务往往不然,大多数增值业务都只能针对特定群体,如果不以"微服务"的方式来提供,运营商可能面临不能收回投资的风险。

  举例来说明"微服务"对运营商的价值体现:

  "语音信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电信增值业务,但这个业务在我国推广的时候由于涉及用户习惯等问题一直没有获得成功推广。例如某市电信运营商从1998年开始推广166语音信箱业务,采用了某厂商大规模语音信箱系统,服务能力能覆盖20%的电话用户,系统、工程投入约2000万元。但业务推广至今(数据截至2002年5月),用户总人数才达到500人,平均月活跃用户不足2000人。这时候运营商处于非常尴尬的地步,继续提供业务,似乎永远也无法回收成本;停止业务,但确实有1000多个频繁使用的客户。

  如果以"微服务"的平台来提供这项语音信箱业务,情况将截然相反,首先初期的投资可以较少,其次"微服务"的平台可以提供系列类似业务和个性化定制业务,一个语音信箱可以被细分、包装定位成多种针对不同客户对象的业务,进一步扩大用户群,降低服务成本。有些增值业务也许只有少数的客户,运营商的问题就是必须留住这些客户,并且发掘这些客户的最大潜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

电信业已经逐渐步入"微服务"时代

  "微服务"(Micro Service )最早出现在1999年的北美电信市场上,是按照某些小用户群的需要度身定制的电信服务。推出针对局部市场的"微服务",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做到部署快、推广快、改进快。

  从北美到欧洲,面对残酷的竞争,电信运营商们把触角伸向每一个有可能带来商机的细分市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经出现"即时信箱"、"消息提醒"、"电话会议"、"广告引擎"等比较成熟的"微服务"业务模式。NTT DoCoMo的iMode 就是一种移动数据业务的"微服务",其在全球带来的冲击像旋风一样扫荡了每一个移动运营商的思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联合众多短讯提供商推出的增值短讯业务,也是国内运营商开始接受、部署"微服务"的前兆。

  事实上,中国电信、联通等运营商们已经领教到价格战的残酷了,然而目前国内IP 电话运营商的定位还停留在低价长途电话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传统电话业务有限业务种类的特点,使得参与竞争的运营商不得不一再降价。价格战不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推出全新业务,提高用户人均收入(ARPU),是每个运营商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据悉,目前世界主流运营商都在做全面推出"微服务"业务的前期技术测试,并在论证哪些服务可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充当"杀手锏"。

寻找"微服务"方案

  "微服务"从最初的产生到登录中国,也不过短短三年的历史,但其所提倡的"重视电信部署、关注个人通信"的精髓思想,为国内不少企业所推崇。作为较早关注"微服务"概念的北极星软件有限公司,其研究成果颇令人瞩目,他们将"微服务"的概念贯穿到具体的产品中,设计出"eMobile移动微服务增值业务平台",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的微服务增值业务,也为个人用户带来更具个性化的通信体验。

  北极星软件创建于1997年,是专业的VoIP增值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直致力于电信领域的创新,为电信行业的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增值服务商和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VoIP业务解决方案。2000 年,北极星推出了融合语音、图像、消息、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iAfx。基于iAfx,北极星软件开发的一系列融合数据和话音的电信级应用系统,既能适应现有网络环境进行部署,又能在下一代网络(NGN)的演进中平滑过渡。

  北极星软件不但较早关注和研究了"微服务"在欧美部署和发展的过程,更从2001年就开始了基于VoIP和SoftSwitch 技术的"微服务"业务平台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北极星软件已经能够提供多项基于VoIP的新型增值业务,并且提供了针对移动、固定运营商的"微服务"业务平台eMobile,以及多项业务的设计和部署方案,能和运营商一起迅速开展部署"微服务"。

  北极星"eMobile移动微服务"平台基于北极星软件成熟的iAfx体系架构建立,是一个专门适用于无线运营商的新一代"微服务"综合业务系统平台。她还是一种新型的可定制的目标细化的通信业务平台,可以使移动运营商轻松、快捷地为用户创建基于IP 的个性化服务,使移动运营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的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大都相同,eMobile移动微服务平台提供了WebCall、移动语音信箱、全球呼业务、语音短信息、移动语音记事簿业务等等,可以让移动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多的服务,用户可以有所选择,为用户开展新服务带来灵活性。移动微服务将会在未来的十年中推动移动市场的发展,改变企业做生意的方式、改变个人与其所应用的通信服务间的交互方式,并改变运营商创建和推出新服务的方式。



图:eMobile平台包含多方面基础组件


  北极星软件还同时提出了业务平台提供和业务合作分成结合的灵活的业务合作模式,进一步降低运营商的风险,提高对运营商的全面服务,更有效部署电信"微服务"。

正视微服务

  Internet 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个人通讯进一步推向高潮。Internet带来个性化服务,更把针对特定群体甚至个人的"微服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运营商不能重视这个机会,他们将很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输给那些重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微服务"的运营商。

  还好一个比较振奋的消息是,全球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已经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地推出了,甚至在自己不知不觉中推出了"微服务"的雏形业务。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能真正享受到为我们"自己"提供的服务。

北极星公司供稿 CTI论坛编辑



相关链接:
英特尔与北极星软件携手打造宽带新应用 2003-03-12
北极星软件与广东联通共建165WebPhone 2003-03-12
北极星CEO出席ITU TELECOM Asia 2002-12-26
北极星推出固网预付费系统 2002-12-17
北极星参加Intel解决方案全国巡展 2002-11-12

分类信息:     文摘   行业_电信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