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交换机/ACD系统平台厂商>>中兴通讯

宋国栋:业务、内容、终端厂商在新产业链地位明显提高

2008/12/09

  “传统的电信产业链是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主导的产业链,在新产业链里,运营商、设备商的地位明显下降,而业务、内容、终端厂商的地位明显提高。这点我们可以从iPhone和Google两个厂商明显地感受出来。IMS涉及这么多上下游厂商的参与,所以它需要更广泛的合作。中兴在这方面也跟业界的运营商、集成商、业务厂商、终端厂商、网络设备厂商、承载设备厂家等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全业务是宽带多媒体运营的竞争

  记者:今年三大运营商重组,为全业务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请您站在中兴通讯的立场谈一下新的认识?

  宋国栋:国内三大运营商重组以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全业务竞争格局。在这种情况下,IMS网络引入、未来的竞争都发生了变化,运营商将对IMS引入重新思考。在IT与CT融合的驱使下,运营商也清醒地认识到,全业务运营的竞争核心不再是传统的话音业务,而是宽带多媒体业务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IMS具备的显著优势。IMS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的能力以及实现ICT业务融合的能力得到运营商的认可。IMS是实现全业务运营比较理想的架构,关于全业务运营中兴给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的建议,第一运营商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首先是基于IMS建立一个和谐共赢的产业链;第二,探索IM的商业模式,IMS的产业链很长,所以其商业模式跟传统电信业务相比有较大差异;第三,要实现各个厂家之间的互联互通 IMS网络、业务、终端之间的IOT测试;第四,基于IMS建立一个端到端的运营支撑系统,因为商用需要一个成熟稳定的支撑系统的配合,才能把这个业务呈现给用户,运营商实现运营收入。

  记者: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新环境下的挑战,包括降低成本等,现在中兴对于这些挑战有何对策?

  宋国栋:首先是网络融合,包括多个方面,最初实现业务的融合和支撑系统的融合。这一点运营商基本上已经实现,但是融合还在不断进行。还有承载网的融合以及最后的核心网融合,核心网融合后,整个系统就是统一控制、统一用户数据管理和开放的体系架构。第二,整体上降低TCO是业界的共识,节能减排是电信网络发展最基本的前提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和运营商在部署网络的时基本上都会把低TCO作为前提的考虑条件。中兴在这方面有平台化战略,中兴目前有几大平台,如统一的核心网平台,统一的无线平台;在设备层面,我们也有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比如说智能下电技术,在用户容量和呼叫话务量较低的时候,我们的系统能够通过降低运行频率,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节能的目的。

  IMS产业链延长 业务、内容、终端厂商地位提高

  记者:您刚才提到IMS这个产业链跟以前传统的电信产业完全不一样了。在全业务运营的情况下,您能大概介绍一下这个产业链的构成,跟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宋国栋:传统产业链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商业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在做一个产品之前要做市场调查,前端的研究人员要去考虑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根据他分析的用户需求,把这个产品设计生产出来,生产出来以后有产品整合包装的过程,然后再推送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有业务厂家、设备厂家、运营商、终端用户,大家各司其职,定位非常明确,利益点也非常确定。但是IMS现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我们现在面临的是ICT融合、电信跟互联网融合的综合环境,使IT厂家还有互联网厂家进入电信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在这个环境下,产业链大大延长,互联网厂家可以参与进来,提供SP、CP的厂家可以参与进来,甚至媒体、咨询公司、娱乐界也都可以参与进来,同时还包括运营商、设备商、集成商、终端厂商等等。在这个新的产业链里,运营商、设备商的地位开始下降,而业务厂商、内容厂商、终端的地位明显的提高。这点我们可以从iPhone和Google明显地感受出来。IMS涉及众多上下游产业链的参与,所以它需要广泛的合作。中兴在这方面也跟业界的运营商、集成商、业务厂家、终端厂家、网络设备厂家、承载设备厂家等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记者:针对目前国内运营商,比如中国电信接受C网之后,要实现统一的IMS,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宋国栋:几张分离的核心网是电信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固网有TDM、软交换核心网,C网有TDM、软交换核心网,如果要引入IMS还要增加一张网,中国电信现在迫切的需求是实现网络的融合。在这方面我们建议首先通过软交换的改造,尽快把固网和C网向软交换的架构迁移,这样就实现固网和C网都是基于软交换的的扁平化的架构。在近期引入IMS以后,就会形成这样一个三张网的架构,固网、C网软交换和IMS网络,三张网是互通的关系,在信令层面是形成两层的架构,在媒体层面会形成一层扁平化的架构。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以后我们会看到多媒体业务、信息服务在整个业务比重中所占的比例会增加,传统的固网话音和C网的话音业务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建议中国电信启动核心网的融合,最终融合到统一的IMS统一架构。IMS网络融合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是基于业务驱动分步骤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说可以先实现用户数据的融合,统一用户数据管理,再逐步实现关口局的融合,控制层面的融合等等。

  中兴助力互联互通 推动IMS开放性互通测试

  记者:刚才您谈到要实现各个厂家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同时也是运营商比较关注的问题。中兴在互联互通方面都做了哪些事情?

  宋国栋:现在全行业都关注IMS厂家之间的IOT工作,要把IMS技术在标准、开放方面的优势转化在网络部署、运营方面的优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在主要是几个层面的事情。第一,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举办的一些全球性的互通测试,例如MSF(全球多业务论坛组织)组织的两届全球互通性的测试GMI 2006和GMI 2008,中兴都积极参加并在测试里起主导作用,提供了IMS核心网以及承载控制等重要的设备,包括在GMI 2008,中兴通讯是唯一一家提供了同时支持标准PCC和RACS架构的QoS设备的测试厂家,并成功完成了两种架构下的动态QoS测试。目前GMI 2008测试已经圆满结束,今年的测试全球有五大站点,跨越北美、欧洲、亚太。在欧洲我们参加了英国电信(BT)/沃达丰站点的测试,在亚洲我们参与的是中国移动站点的测试。通过测试跟业界的主流厂家包括核心网、业务、终端都做了丰富的IOT。另外通过测试我们展示了设备的能力,验证了设备的功能和稳定性。第二,积极与运营商合作,进行IMS的IOT测试。第三,中兴以开放的心态与业界厂家广泛合作,积极与各主流业务、终端、系统厂家进行IOT测试。

  记者:我对您提到的全球五个站点互通测试很感兴趣,您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海外站点测试的情况?

  宋国栋:GMI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Global MSF Interoperability,是一个全球性的互通测试,测试选取全球几个大的运营商,基于真实的网络环境实现跨地域的互通,比如说从北美到欧洲之间的互通有专用的IP承载网,大家通过两个不同的站点可以模拟漫游、远程互通这样的业务场景。今年有五个大的站点,其中北美有三个,欧洲的一个站点是BT/沃达丰联合站点,亚洲站点在中国移动。我们为欧洲和亚洲站点提供了IMS核心网设备、承载控制设备。具体的互通情况是,例如在BT/Vodafone这个站点,我们跟各种接入网络如Wimax、3GPP接入网、3GPP2接入网、固网宽带等进行了对接,进行了多种业务场景的验证,包括视频通话、漫游等一些业务场景。还有跟IPTV的对接,因为IPTV内容的应用是大家比较看好的,是能够推动IMS商业部署较好的商业模式。另外IMS定位这样一种应用,实现紧急通信业务。在BT/Vodafone站点的测试结果是比较好的,在测试结束后,BT还专门给中兴发了一个感谢函,感谢我们对BT站点实现成功测试所提供的帮助。

  记者:这个测试目前结束了吗?测试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宋国栋:已经结束了,测试时间是10月20号—31号。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宋国栋:中兴将继续跟运营商合作,推动IMS开放性互通测试。

  记者:标准进展怎么样?

  宋国栋:应该说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IMS标准趋于统一,特别是COMMON IMS工作组成立以后, IMS主体工作基本由3GPP牵头完成。例如3GPP 2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把大部分工作剥离到3GPP。3GPP 2现在关注的是C网,比如PCC资源控制标准的制定。IMS的核心都是在自己的组织完成,这样就保证了IMS的标准研究不会出现分支。另外,IMS进展比较顺利,IMS在3GPP R5提出, R8的标准今年年底要全部完成,并且R9的标准已经开始制定了,说明IMS技术方面已经成熟。目前标准组织关注的重点是IMS网络如何更好的部署,如何更好的运营,这在R9阶段关注的重点能够看出来。R9关注的是MMSC多媒体业务连续性以及紧急通信业务,还有IBCF功能的扩展,像安全、部署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标准进展很顺利,也说明IMS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达到商业部署的程度。

  国内IMS为规模商用做准备 2012年或达高峰

  记者:目前国内IMS进展情况怎么样?在哪些地方有具体的应用?

  宋国栋:中兴跟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有紧密的合作。因为现在IMS处于规模商用前的储备阶段,运营商的重点在IMS实验,寻找IMS规模商用的商业模式,建设产业链以及进行IOT的测试,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成熟。中兴跟国内三大运营商在IMS试点全面合作,参与了运营商所有的试点工作。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有IMS商用网。

  记者:我们知道运营商引入IMS不单纯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也对运营商整个网络运营管理带来挑战,现在运营商也在进行重组,这样的进程会不会影响到国内运营商实施IMS的进程?

  宋国栋:运营商重组以后,形成了全业务运营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对IMS的发展比较有利。因为IMS与接入无关,是开放融合的架构。运营商竞争策略比较清楚,就是基于宽带多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开展竞争。在这方面中兴的建议是大力部署无线宽带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近期可以提供高速上网和数据业务,后续宽带网络是为IMS提供承载。建议通过业务驱动的方式引入IMS,通过IMS提供多媒体业务来增加收入。另外,通过IMS提供IT与CT融合的能力,推动运营商逐步向综合服务转型。随着IMS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迁移,以后会基于IMS融合现有的核心网,最终形成统一的核心网,来支撑各种网络接入方式这样一个全业务运营的架构。

  记者:业内认为IMS终端仍是发展瓶颈,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宋国栋:终端是IMS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终端产品就无法呈现给用户。中兴在IMS终端方面已经有全系列的终端产品,包括PC软终端、IMS硬终端,IMS手机等。在PC软终端方面,中兴应该是业界起步最早、应用模式最成熟的。我们的PC软终端在许多运营商得到了应用,我们跟法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是战略合作伙伴,中兴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软终端。此外,通过近期跟业界的互通测试,虽然进展没有预期的快,但是我们发现IMS终端越来越多。在这方面根据中兴在IMS领域的Partner战略,跟很多终端厂家都开展了合作和互通,包括Nokia、Grandstream等。

  记者:专家也提到了电信跟原网通在承载网先要分开,以后再慢慢融合,也提到大约有70%-80%的运营商在未来两、三年内要实现IMS的快速部署。您看中国IMS市场快速启动的时间段会在什么时候?

  宋国栋:主要看IMS的驱动力,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有两点:一个是无线宽带网络的部署是IMS重要的驱动力,包括LTE。到了LTE的阶段,VoIP的频谱利用效率是传统网络三倍左右,这是对运营商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第二,通过固网宽带的部署,提供融合视频类的应用、ICT类的应用等。基于这两大趋势,我们认为全球IMS市场可能会在09年开始启动,2010年会有规模的发展,到2012年达到高峰。

  核心网产品线融合获运营商肯定

  记者:中兴与海外运营商的合作有哪些?

  宋国栋:海外合作有很多,全业务运营网络方面,我们为沙特Atheeb运营商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基于IMS融合网络,提供包括WiMAX、FTTx、xDSL等多种宽带接入方式的融合,用户容量是65万,提供的业务有VoIP、即时消息等丰富业务。另外,我们与其他主流运营商也都开展了合作和试点。

  记者:这些是不是去年和今年以来的进展?

  宋国栋:对。

  记者:海外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宋国栋:固网运营商主要提供VoIP、IP Centrex等固话第二线业务;移动运营商主要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全业务运营商依托自身全业务运营的竞争优势,首先发展多网接入的融合服务。此外,可基于IMS为无线宽带网络提供资源控制和计费机制,为用户提供QoS保证,并为运营商实现内容计费等功能。

  记者:您刚刚提到海外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现阶段中兴和他们探讨的有哪些方面,或者说对国内运营商有哪些参考价值?可以少走哪些弯路?

  宋国栋:海外运营商的情况是,固网运营商主要提供固网第二线业务,因为海外运营商竞争比较激烈,另外他们没有VoIP的管制。移动运营商面临移动互联网的竞争,许多高端运营商面临移动渗透率过高、业务发展饱和的情况,所以他们希望IMS给他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通过移动多媒体业务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竞争力。全业务运营商面临两张网,现在基本上许多全业务运营商固网和移动网是分离的两个子公司运营,所以他们希望用IMS来融合自己的两张网络。典型的象法电,希望通过基于IMS实现网络的融合。

  记者:我们听说中兴对自己的核心网产品线进行了融合,IMS目前也属于融合的核心网的一部分。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宋国栋:中兴在2007年底对公司的核心网进行了整合,因为融合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把IMS、固网软交换、WCDMA、CDMA等核心网统一到一个核心网产品线,通过统一的核心网支撑多种无线网、固定网的接入,实现统一的承载。整合以后我们现在是统一的产品线,实现统一的资源配置,统一的产品规划,为运营商提供整合的核心网解决方案。在今年我们跟运营商的合作过程中发现,运营商非常认可这一点。

中国通信在线



相关链接:
中兴通讯钟宏:Wi-Fi之路 越来越宽 2009-09-24
中兴副总裁钟宏:打造中国企业网首选品牌 2009-09-21
中兴通讯发布全新一代 “至美”ZIMS2.0方案 2009-09-21
中兴通讯携尖端技术产品闪耀2009北京通信展 2009-09-18
中兴通讯北京展重点展示前沿技术和交付能力 2009-09-16

分类信息:     行业_移动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