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银行     [相关厂商信息]

手机银行前景展望(上)

手机银行前景展望(下)

朱江 2003/06/11

5.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的益处

  手机银行只是诸多移动支付增值服务中的一个缩影,它昭示着一个崭新消费时代的开始,更加预示着这个电子时代的明日辉煌。随着诸如移动证券、移动彩票、移动票务、移动政务、移动办公等增值服务的不断涌现,现有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模式将会被注入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新的活力。而参与运营手机银行系统分工的各个利益团体(如移动运营商、平台开发商、平台运营商、银行、服务提供商SP、广大移动终端用户、普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将连结成一条衔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高效能价值链,而且这条新兴的多产业价值链将会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级数效应,并最终会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下面分别从不同团体的角度阐述推广移动支付系统能够给各团体带来的长期利益和广泛的社会效应。

手机银行给移动运营商带来的利益

·手机银行的开展将推进移动运营商数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信息服务)是实现无线通信数据业务的重要载体之一,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为手机银行业务的通信手段。用户通过使用SMS服务以廉价、便利的方式实现间接访问互联网络、信息查询、人际交流、电子交易等目的。作为成熟的移动数据服务类型,SMS已经成为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手机银行系统都是基于短信通讯的无线动态交易系统,大力推广和协助开发手机银行将会持续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直线上升的业务流量和广阔的利润空间。而虽然目前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由于安全问题长时间坐在手机银行通信手段的替补席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WAP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成本的逐渐降低,WAP完全有可能支持甚至取代SMS成为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载体,移动支付系统也必将促使WAP成为引人注目的移动数据业务并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手机银行有助于提高移动用户的忠诚度:随着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给移动运营商带来的(SMS和WAP等)移动数据业务的增加,用户将更加倾向于继续使用该移动运营商的此项服务,并有助于移动运营商向用户推荐使用其他的相关服务,随之而来的将会是用户对移动运营商服务满意度的增加和忠诚度的提高。

·手机银行有助于促进移动运营商与其他SP的合作:产业整合是任何行业在任何时候的重中之重,而以手机银行交易平台是一个连接若干行业(如金融业、电信业、服务业、娱乐业等)、若干领域的桥梁和纽带,从前与移动运营商没有业务往来,毫无任何潜在业务关系的行业和企业(如水、电、煤气等社会公用事业部门)如今通过手机银行终于能够找到一个最为有效的渠道与移动运营商展开多领域跨行业的相关合作。这不仅给移动运营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而且这种跨行业的合作也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蓝图勾画出浓重的一笔。

手机银行给银行带来的利益
·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高赢利能力:开展手机银行服务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据国外金融研究机构(Booz Allen & Hamilton/Logica Estimate)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表明:利用手机银行处理每一笔交易的平均成本为0.16美元,大大降低于1.07美元的传统柜员交易成本(比柜员成本低85%)。按国内目前平均柜台交易成约为人民币4元进行推算,使用移动交易的成本为0.6元人民币。


·拓展银行服务方式,增强银行竞争力:手机银行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渠道,是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之后又一种方便银行用户使用的服务方式。银行业向来注重利用技术提高服务,发展手机银行已成为各银行提高服务,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银行间经营战略的要素之一。

·延长了银行服务的时间,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手机银行是将银行业务柜台延伸至手机用户身边,无形地增加了许多业务网点,同时不受营业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7x24小时全天候服务。

·方便展开中间服务,增加银行收入:手机银行服务方便性和安全性,使手机用户更愿意选择通过手机缴纳电话费、水、电、煤气费等。利于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增加收益。

·易于推广银行的金融产品,增加业务量:银行可以随时将新出的金融产品推向用户,通过短信息及时与客户沟通互动,促进交易买卖,有效地提高交易频率,扩大业务量和规模,例如:当记帐式国债和新基金推出时,银行在通知用户定期存款到期的同时,提供可转记帐式国债/转基金/续存定期/转活期等多种金融产品方便用户选择。

·利于开展有偿收费服务,获得新的服务收入:随着国外银行在国内开展个人银行业务,外资银行提供的理财收费服务使国内各商业银行看到了新的服务形式和新的收入来源。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银行开始尝试提供这种满足用户理财需求的专家建议、投资组合建议等有偿的个人理财服务,并获得较好的回报。手机银行服务除了能为移动用户提供通知、查询服务外,还是银行开展有偿服务的一个最佳服务方式。

手机银行给服务提供商(SP)带来的益处


·提高竞争力:通过手机银行系统和移动增值服务业务的推广会扩大SP的服务地域覆盖范围,提高SP品牌知名度,利用高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增值服务,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拓展新业务,吸引新客户:SP可以通过手机银行交易平台向客户提供各种新服务类型,以移动证券为例,除证券查询、委托交易等传统业务的移动电子化之外,还可推出行情预警、股评预订等新型个人化证券信息定制服务,促进券商和其他SP业务的发展;面对种类繁多的移动商务服务种类,SP还能够通过空中菜单下载(OTA)技术提高服务提供及选择的双向灵活性。这些方便实用的新业务将吸引大批新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并提高总体交易量,帮助SP获取更多的利润。

·节约成本:通过参与手机银行系统的分工和合作,SP无需耗费巨资自行开发或购买相关技术,即可实现为用户提供移动增值服务的愿望,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另外手机银行系统还将与SP共同对其移动交易业务进行市场推广,从而为SP节约可观的市场营销成本;通过手机银行增值交易的推出,SP如券商还能够缓解营业厅运营压力,降低日常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快速抢占市场:SP通过与手机银行系统的合作将赢得时间,得以快速有效的占领移动增值业务的新市场,并避免或降低自行开发技术的风险及投入。此外,通过与手机银行系统的合作,SP即直接与移动运营商及银行等其它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迅速实现整套服务体系的形成。

·原有业务体系不受影响,更好了解用户消费行为:与手机银行系统合作实现移动增值交易业务后,该服务的实行对SP现有的业务体系、工作流程等各方面的运作没有任何影响。而且随着各种移动交易业务不断被用户所接受,SP也会通过业务量更好的了解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倾向,并有助于开发出更多、更丰富的新型应用服务。

手机银行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益处

·用户将享受丰富多彩的增值服务:一部手机居然还能干那么多事情?!--这是从前的移动用户想都没想过的,也是移动运营商、银行、SP等所始料不及的。然而,手机银行却给多方团体赋予了崭新的角色,让他们又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而最大的受益者就要属广大的移动用户了,随着手机银行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普通的移动用户可以享受到诸如银行帐户查询、水、电、煤气费的支付、股票买卖、在线订票、在线订房、移动彩票、充值卡蓄费等层出不穷的移动增值服务。

·用户将真正享受7X24的无障碍消费体验:有人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也使地球变小了,因为人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访问世界任何角落的人或机构。然而移动商务时代的到来让电子商务有了"腾飞的翅膀"-即人们不必再坐在家里,而是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移动炒股、移动彩票、移动购物等,真正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跨时间、跨地区的无障碍购物新体验。

手机银行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于加入WTO与申奥成功的影响,信用体系的建立和信用卡支付环境的形成已经迫在眉睫。建立统一的银行卡结算体系和信用体系,可以为将来与国际信用卡网络接轨的实现提供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本着公共性、社会性的理念,按照一定的技术与商务规范,连结其他各银行的发卡与收单系统,向各支付服务运营商提供统一品牌的支付接口。电信运营商只要建立起与银行的连接,就可以将身后的亿万手机用户接入银行网络。商家简单地开通一次接口,就可以提供跨银行的卡支付服务,不必担心资金的实际流动方式,可以专注于在线营销业务的本身。在G2C电子政务方面,政府也需要银行系统的支持。对于政府机构及公共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利用居民普遍拥有手机、银行卡的天然优势,方便居民足不出户达到交费的目的,将是手机、银行卡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最广阔途径。同样,手机用户、持卡人也不必担心自己所持的银行卡是否被某一个商家或某一个支付服务商所限制。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的普及率与接纳度,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发展。

6.手机银行未来展望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传统模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给予人们更多的信息。但随着互联网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固定地点与Internet的连接,人们希望随时随地的得到和处理需要的信息,于是无线互联的出现,实现了人们自由的愿望。而移动支付系统和移动交易平台概念的萌生更是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商务模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移动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并且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早期移动用户及潜在用户希望,移动终端能在三、五年内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据Gartner公司对美国移动用户的预计,到2005年,人均通过手机支付的交易货款达到300美元。而根据著名研究机构Ovum公司的调查,预计到2006年手机支付总额将达到370亿美元。

  据统计,截至到2002年底,中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卡数量已经超过4亿张,而我国的移动用户也已突破2亿,如果能把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商业潜力有效地挖掘出来,那么下面的这个方程式将会给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和金融业带来无尽商机:

  2亿 + 4亿 = 无线之无

作者联系方式:zhujiangriver@hotmail.com

作者供稿 CTI论坛编辑



相关链接:
手机银行前景展望(上) 2003-06-09
重庆移动开启服务心干线 构筑全新服务平台 2003-06-05
网通杨宇航:如何掘金增值服务市场 2003-05-30
移动支付的商机与挑战 2003-05-29
群雄逐鹿 增值业务争艳中国电信市场 2003-05-23

分类信息:  移动增值_与_银行     热点专题_移动增值_文摘   文摘   行业_银行_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