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引入IMS的相关探讨
2007/03/09
一、IMS概述图1 IMS网络架构图
IMS的框架结构包括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IMS-MGW(IMS-Media GateWay)、MRFC(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MRFP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等功能实体。其中CSCF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支持SIP协议处理SIP会话。P-CSCF是UE接入IMS系统的入口,实现了在SIP协议中的Proxy和UserAgent功能;MGCF和IMS-MGW是与CS域和PSTN互通的功能实体,分别负责控制信令和媒体流的互通;MRFC和MRFP是实现多方会议的功能实体,控制层面的MRFC通过H.248控制MRFP;BGCF是IMS域与外部网络的分界点,它选择在哪里跟CS域或PSTN互联。
2、IMS协议
IMS域中使用的主要协议有:SIP、Diameter、COPS。其中SIP主要用于呼叫和业务控制,Diameter主要用于AAA方面,COPS主要用于QoS授权。另外涉及到的相关协议还有:媒体相关协议—SDP/RTP/RTCP/RTSP、承载/QoS相关协议—IPv6/IPSec/RSVP等、传统域互通协议—H.248/BICC/ISUP等。
3、IMS的业务架构
IMS为业务开发商提供了开放的可编程环境,为运营商快速灵活的开发下一代新业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IMS的业务架构是IMS系统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通过基于SIP的ISC(InternalServiceControl)接口,由S-CSCF与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由于IMS融合了语音和数据业务,又结合了IP网的灵活性和SIP的可扩展性,使得IMS支持的业务更加丰富。
R5在业务方面除原有的CAMEL、OSA之外,新支持SIPAS。IMS的业务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IMS业务构架示意图
IMS的业务架构要能适应不同业务的接入要求,其业务架构由S-CSCF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与当前普遍采用的开放性业务架构一致,都是三层结构:第一层是应用服务器(AS);第二层是业务能力服务器(SCS);第三层是S-CSCF。业务可以在分布式架构中开发。
4、IMS提供的业务
IMS根据在CSCF上的业务平台的类型,分别支持不同种类的业务:
(1)基于SIP的业务应用。
在IMS业务体系中,S-CSCF相当于是软交换的呼叫控制平台,IMS基于SIP的业务平台是通过专用的SIPAS实现的,实现IM(即时通信)、点击呼叫、Web800、Presence、会议电话、数字传真、多媒体消息、VOD、彩铃、彩名、可视电话等丰富的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业务。
(2)基于OSA的业务应用。
IMS支持PAR-LAY/OSA标准业务接口,不仅可以完美地实现传统的基本电信业务,如:呼叫前转、呼叫等待、多方通话、主叫显示、主叫显示限制、呼叫限制等,而且可以为第三方业务供应商提供标准接口,大大提高运营商提供新业务的能力。
(3)基于CAMEL的业务应用。
为保护运营商已有的投资,还提供了对传统智能网络的接口,其可以通过SIP/INAP/CAMEL/WIN接口接入SCP,支持传统的智能业务,如预付费、虚拟专网、卡类业务等。目前移动网络中应用的预付费业务、VPN等业务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从而实现了对已有智能业务的继承。
四、引入IMS相关问题探讨
1、IMS的引入方式
对运营商而言,可行的一种IMS引入方式是通过具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引入(例如PTT,IM,呈现等)驱动IMS发展。即点状试验,随着业务的开展,设备的成熟而逐渐大规模商用。
规模商用后的IMS,不是替代PSTN/ISDN/CS等传统网络,而是互通和并存,逐渐吸收话务,最终随着PSTN/ISDN/CS等传统网络的消亡而演变为全IMS网络。
对于移动网络向IMS演进,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通信世界网
IMS vs 非IMS:谁能引领未来网络业务控制 2007-03-09 |
当IPTV覆盖所有频道 电视产业的风暴来临 2007-03-08 |
思科IPTV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 2007-03-08 |
运营商备战3G争先IP化 2007-03-07 |
关注IPTV系统集成策略 2007-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