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固网运营商实现FMC的策略分析

2007/09/10

  摘要 首先探讨了FMC的概念和其不断延伸的内涵。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FMC的实现层次和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固网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对运营商实现FMC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1、概述

  随着电信技术与业务的发展,电信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在固话市场上,移动对固网语音业务的分流加剧;在宽带市场上,价值链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在无线市场上,小灵通增长乏力。这些都是对国内固网运营商面临严峻挑战的真实写照,也是促使固网运营商积极寻求转型的主要驱动力。而FMC的理念为固网运营商实现其转型目标提供了可能。

2、FMC的涵义

  国际上很多标准化组织,如ITU-T、TISPAN、3GPP、FMCA(固定移动融合联盟)等都提出了FMC的概念,并正在积极地推进FMC的研究。

  ETSI TISPAN对FMC的定义是:“FMC关注的是独立于接入技术的网络和业务能力,并不一定指网络的物理层面的融合。FMC关注融合的网络能力和支撑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支持一系列连续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可以通过固定、移动、公共或私有的网络提供”。

  而ITU-T也将FMC定义为:“FMC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及用户位置无关”。

  从以上标准组织对FMC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业界对FMC概念最初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为用户提供与接入技术无关、跨网络、无缝、融合的业务体验和统一的服务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界对FMC的不断探索和实践,FMC的涵义越来越丰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以上的定义也成为了相对狭义的FMC概念。总的来说,当前FMC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3、FMC的实现层次

  对于FMC的实现方式和层次,业界已经有很多的讨论,其分类方式比较类似,例如将FMC的实现分为业务层面、控制层面、终端层面的融合,或者将支撑层面、承载层面也列入到FMC实现分类当中来。

  纵观这些分类方式,其对FMC融合的关注点主要还是集中在网络和技术的层面,但笔者认为,既然技术发展的最终的驱动力还是用户的业务需求,那么如果能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认识和探讨FMC的实现,则对于运营商来说,在FMC的实现之路上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和体验,选择更经济高效的融合实现策略,并通过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最终实现FMC的终极目标,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FMC的实现可分为统一服务、多终端共享业务、单一终端的跨网络使用和统一认证及业务的无缝切换。从融合的紧密度和融合实现的功能这两方面来看,这4个实现层面是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即:统一的服务是基础,统一认证及业务的无缝切换则具有最高的融合紧密度和最丰富的融合业务功能。

(1)统一服务

  统一服务是说对用户可以实现业务捆绑受理,提供组合套餐、统一账单,实现统一计费等服务体验。在这个层面,技术层面对应的是支撑系统的融合,包括业务受理系统融合、计费账务系统融合、充值平台融合和客服系统融合。

(2)多终端共享业务

  多终端共享业务是指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接入,都可以享受运营商提供的同一种业务,业务体现仅受限于终端的能力,如不同终端可以共享统一号码,实现固定、移动终端统一扣费(统一预付费)等。该层面的FMC实现对应于业务层面的融合,如整合运营商业务层面各类平台,建设具有跨不同网络覆盖能力的综合业务平台,将各类业务平台的公共资源纳入到统一业务管理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等。

(3)单一终端的跨网络使用

  是指用户通过融合终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具有相同的业务体验和更高的QoS保证。该层面的体验对应于终端层面的融合,具体实现包括多模终端、融合CT和IT的智能终端及家庭网关等技术。

(4)统一认证及业务的无缝切换

  这是能够看到的用户体验提升的最高层面,用户一次认证即可享用多种业务,固定和移动用户号码/标识能够完全统一,并且能够实现无缝漫游/游牧和通信在移动中不中断。该层面的实现对应于网络控制架构的融合,目前,IMS架构已经被业界公认为实现FMC的最理想的控制架构。

4、固网运营商实现FMC的策略分析

  FMC固然是固网运营商应对种种挑战的有力手段,但如何来实现FMC却是固网运营商必须要全面、深入和谨慎思考的问题。如果盲目地引入新技术和新的网络架构,不但需要面临很高的技术风险,同时也会造成原有投资的巨大浪费;而过于因循守旧,固守现有的网络和服务,则又不能在企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把握先机。

  总的来说,本文认为固网运营商对FMC的部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笔者认为,固网运营商的FMC演进之路持续的时间会比较漫长,但基本可分为整合储备和网络融合两个阶段。

(1)整合储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固网运营商应致力于如何整合现网资源,提升用户体验,最大限度地挖掘现网能力,有侧重地实现特定层面的融合;同时积极地积累NGN的运营经验和进行NGN新技术(如IMS)的标准跟踪和网络试验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全面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技术的成熟度和可实现性来看,这一阶段可重点实现支撑系统、业务系统和终端层面的融合。

  支撑系统融合的关键特性是把分离业务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融合、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流程的统一协调,从而实现用户层面的统一计费、统一账单和业务捆绑,在业务服务的层面提升用户的体验。

  业务系统的融合包括业务引擎的整合和统一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业务引擎的整合包括多种技术,如综合智能网技术、软交换业务平台全覆盖等。从顺应网络向NGN演进的趋势的角度来看,运营商可优先选择软交换业务平台作为基础平台,利用其灵活、开放的特点,通过支持多信令协议的方式,将其覆盖的业务域由原来单一的软交换业务域扩展到PSTN、小灵通等业务域,甚至可以增加ISC接口,将业务域扩展到今后的IMS网络。具体来说,融合的业务,包括号码类业务,如一号通、一号多机等业务,业务引擎融合后,这些业务的主号码选择将更为灵活(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只能实现PSTN号码为主号码的情况);统一账号类业务,如实现多网络业务用户账号统一,实现多终端统一扣费、充值和实现多终端彩铃账号的统一等;多媒体类业务,这类业务在现阶段需要软交换和宽带智能终端的支持,软交换业务平台覆盖域扩展到PSTN和小灵通网络后,可实现软终端、PSTN和小灵通终端的捆绑,利用软终端的多媒体支持功能补充窄带终端的能力,从而使用户的业务体验更加丰富。固网运营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后,该类业务还可为移动用户共享。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建设是指将各类平台可以共享的部分,如用户认证、用户自服务第三方接入、实时计费等模块都可以纳入到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在各类业务引擎间共享。

  在本阶段,固网运营商还可以逐步实现用户客户端的融合,例如,将软交换智能终端集成通信和信息业务功能,在软交换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实现IT和CT的融合,或者与其他套餐业务的客户端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体验。家庭网关是另外一种实现终端融合的技术,其多网络和多业务接入能力屏蔽了用户多终端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固网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地推进家庭网关的标准化和业务试点工作。

(2)网络融合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考虑网络架构的融合。IMS网络与接入无关的设计理念、完善的漫游支持和多媒体业务能力使得业界将其公认为网络融合的最佳架构。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引入IMS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用的IMS是基于固网引入的,还是基于移动网引入的。综合来看,基于固网引入IMS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IMS在支持移动终端接入方面相对成熟,试验网或者商用网络的规模也要大得多,所以固网运营商可在获得3G牌照后,基于移动网络引入IMS,先为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随着IMS对固定接入支持的逐渐成熟,可逐步把通过固定接入的宽带终端迁移到IMS,而软交换则替代PSTN/ISDN继续提供窄带业务,并通过升级改造为PSS AS或AGCF、BGCF等网元接入到IMS体系中,从而实现核心网的完全融合。

5、结束语

  FMC近期已经成为业界十分热门的话题,很多固网运营商也把FMC视作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但固网运营商必须认识到,实现FMC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进行的艰巨工作,只有坚持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入手,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并对实现FMC的新技术进行积极的跟踪和试验,才能稳步地向FMC的终期目标迈进,从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联通



相关链接:
FMC若干问题的探讨 2007-09-10
传递无缝的IPTV服务 2007-09-07
3G与固网融合势在必行 2007-09-07
电信研究院:北美高调推进IPTV发展 2007-09-07
第二代IP语音技术出现:IP语音应用升温 2007-09-06

分类信息:  电信_与_移动     行业_电信_文摘   行业_移动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