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交换机  交换/排队机产品

 

下一代网络多元服务核心出现在哪里?

2002/03/01

  服务——这片各大IT厂商都看好的沃土,使得国外IBM、国内联想等巨鳄纷纷扎根于此。在争夺日益激烈的通讯业,更是有人指出谁抓住了服务谁就拥有了未来。CommWorks公司总裁Irfan Ali表示:“我们认为下一代多种服务IP网络应当将建立在控制基础设施之上,这使得软交换在网络基础结构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软交换(Softswitch)就是在服务的大潮下被推上了浪尖。

  据Yankee Group预测,2007年软交换软件设备市场容量将达到2亿美元,到了2008年则是3亿美元。在应用市场的预测方面,用户可以通过IP网络拨打长途电话以减少费用。真正五类交换机上功能的提供相对四类交换机较少。在2006年,我们会看到整个市场对五类交换机功能的提供会增加很多,占到四分之一。当然,面对四类交换机的市场份额还会有40%以上。基本上可以看出,软交换市场会逐渐朝着取代四类和五类交换机的方向发展。

  软件化管理和控制轻松实现个性化服务交换建立在VoIP基础之上,基本含义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No.7到IP)。其结果就是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开,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其中更重要的是,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的生成等功能。

  软交换位于网络分层中的控制层,与媒体层的网关交互作用,接收正在处理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软交换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复杂的处理。软交换主要处理实时业务,首先是话音业务,也可以包括视频业务和其他多媒体业务。软交换通常也提供一些基本的补充业务,相当于传统交换机的呼叫控制部分和基本业务提供部分。

  软交换与传统电路相同可以分成三个结构。最底下的一层是传输硬件,属于交换、传输一类,然后有呼叫控制和控制切换等功能,属于媒介网关的控制。最上层有服务和应用。基本上,软交换和传统交换可以有相对层次的对应关系,在不同层次上,实际上也是在做类似的工作。在传统电路交换里基本是用电路的方式去传送,而在新的软交换里面,所有用户的数据通过转换成IP的方式来处理。在上两层,电路交换里,通常是每个交换机专用的系统,控制系统甚至包括一些应用系统都是交换机专有的。软交换方面都是开放协议。三个层面可以是三个不同厂家的东西,后台由于是开放的计算机平台,增加新业务或者不同业务的融合变得更容易。

  简而言之,软交换是把不同的业务在IP平台下整合起来,通过软交换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很重要的特点是,它要求服务和接入的不同网络介质做成两个独立层面,服务可以和接入的介质完全分开。例如现在公网上实现的服务很难同时放在宽带网上,在软交换的概念下,无论用户用什么方式上网,得到的服务是一样的。电话系统里的特殊服务项目,同宽带网或者无线网的服务相同。就像每个人家庭都可以向邮电局申请话音邮箱,但是在宽带网上可能用不了,在无线网上也可能用不了,因为它们隶属于不同的服务商。但是在拥有标准化软交换的情况下,即使不同的服务商之间也可以通过IP的互访拿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和访问介质、访问速度无关的一个用户界面,这也是软交换最终希望实现的功能。 由于应用层面和访问层面是分开的,有了更新的技术、更宽的带宽进行访问,对上升的服务层面是不影响的。当系统服务手段提高了以后,应用可以保持原来的环境,或者增加新的应用的时候,对所有的平台都可以适用。这样对服务商来讲可以减少服务成本,推出一种服务可以面向相对广泛的市场。

  另外,因为软交换采用IP协议,所以可以用Internet的编程风格或者服务风格,提供一些创新业务,比如针对一个小区的特定人群做一个特定的服务。过去交换机做应用一般要花几年的时间,IP网上的业务则很快就能够推广开。

  从普及性服务到微服务,从传统电信市场到移动市场众所周知,传统电信很少能提供特色服务,通常都是普及性服务。另外,新服务推出的时间长,而且风险大。比如推广某项服务需要两年开发,一年试用,到了第三年市场就没了。其实采用软交换的方法,就可以减少风险,有了它,国外甚至有了一个新概念叫微服务(Micro-services)。相比过去语音邮箱推出后,所有人都在网上应用,微服务则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特殊的服务,这个人群散播在各个地方,哪怕只有一百人,只要他们需要,就可以推出相关的服务。微服务用户的使用可以局限在某个范围;使用的周期也可以相对较短,两个月甚至专门为奥运会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服务。这种传统电信服务就很难办到,但是用IP网就会轻松的多。

  由于所有的服务商逐渐意识到对客户不同需要提供特定的服务,所以竞争格外激烈。如果这个服务商能够根据用户特殊需要提供服务的话,另一个服务商提供不了,显而易见用户会选择谁。在民族众多的美国等移民国家,微服务已经推出针对某一种人的服务,比如当阿拉伯人拨打公共信息电话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阿拉伯语应答。

  微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增值服务,能够帮助运营商创造更多的利润。除此以外,软交换所提供的增值服务还有长途的VoIP、统一通信、IP虚拟专网、互联网呼叫等待、IP电话卡、寻找、跟随等。

  从将来IP的发展上看,移动应该是传统电信市场和移动市场两大重要市场之一。在将来,无论是CDMA2000,还是WCDMA,都是朝着软交换的方向发展。在WCDMA里面,软交换目前已经应用在媒体网关;在CDMA2000里主要做PDSN,在PSTN里主要是用这些设备,加上网关的功能实现交换,向VoIP的过渡。

  开放的标准使电信运营商推出新业务成本低、见效快标准化和模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像我们所熟知的PC和安腾家族服务器一样,软交换也都是模块化的,所有功能模块都是软件模块,而且模块之间有标准协议,可以互联。CommWorks公司中国区市场和业务开发总监郝庆英说:“我们的软交换平台里有不同的模块可以由自己开发,也可以由任何一个第三方的软件商开发。另外,在软交换下有很多不同的协议,我们有相应的一些软件模块实现SIP、H.323、H.248协议之间的转换。”

  由于软交换本身和IP网的特点,它除了可以提供新的服务外,对电信运营商的长期发展也会带来很多便利。比如推出一些新业务的成本,对软交换来讲,可能只有一分钱的成本,对传统电信却要五分钱。因为软交换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相对平台成本和开发成本都会低;而PSTN通常是封闭的标准,甚至每一个厂家都有专有的标准,新业务的推出需要厂家专有的设备和专有的软件提供,成本自然就很高。从软件开发周期,也就是业务推出的时间来讲,软交换也差不多是传统电信十分之一的时间。从业务收益的比例来讲,也是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收回。

  而且随着软交换越来越完善,推出新业务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因为平台越成熟,市场对这个标准了解越多,开发的人员越多,开发的企业、公司越多,那么新业务开发用时就会越来越短。过去在交换机上开发一个新功能,可能只有一个厂家去做,如果现在是软交换,可能市场上有六七个厂家做同一种东西,竞争就会很激烈。比如做一个微服务的功能,市场上可能多家厂商在做,最后服务商可以选一家最好的。由于存在这种竞争关系,价格和时间都会减少。

  从运营方面讲,软交换的组网方案对新老运营公司都有利。传统运营公司用它实现PSTN与分组网的融合,保护传统投资,又具有创新能力;而新公司利用它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竞争激烈的通信业务市场,不需对传统设备进行巨大投资,没有资金压力。现在国外已有不少运营公司在试验或使用软交换组网方案。关注他们的动态,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的网络发展规划是有启发的。

  定义三层标准,拓展软交换市场CommWorks异军突起根据现在主要软交换厂家的方案不同,可以将厂家分成四类。一类是把软交换和网关介质集中在一起,但是这样的方案不属于电信级,因为系统很难做大,网关限制软交换的成长,而软交换和网关做在一起,软交换能力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有点像IP电话,网关关守都在一个小盒子里面。现在则是都在一个大层面,网关可以是全国任何一个交换机房,这才是电信级的。还有一些做软化交换机的厂家也做软交换。还有一类是多解决方案的软交换厂家,提供软交换、提供路由器等。第四类是单方案的厂家,只做软交换的某一块。可以看出,电信环境和运营商环境,主要是后两块的厂家多一些。

  根据全球通信行业战略市场数据及分析领先供应商Synergy Research Group, Inc.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01年第三季度,在世界软交换/应用服务器市场,CommWorks公司以18%的市场份额领先于所有竞争对手,CommWorks公司的市场份额在第二季度还仅为10%。

  CommWorks比较早地参与了软交换概念和标准的制定。她们1999年运用三层体系结构,就很清楚地定义了较完备的框架和结构,而且这种结构是为运营商提供的。有了这三层架构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不同厂家在什么位置,最大的好处是在不同层面之间建立一种开放标准,在不同层面设备之间的互联就变得非常容易。

  CommWorks公司软交换产品管理总监Houman Modarres表示:“我们认为下一代多种业务IP网络的建设将会从控制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然后逐渐扩建而来,这进一步提高了软交换在网络体系架构中的重要性。软交换结构为电话业务带来了类似互联网的创新能力,为服务供应商提供了立即从提高的网络效率中获益的机会,同时也为针对部分客户群的共同需求快速推出可定制的‘微型服务’做好了准备。”

  据介绍,CommWorks在软交换方面已经超过了50个注册专利,还有200个专利正在申请或者等待申请。专利基本上覆盖到网络服务、网络的业务建立可靠性和容量效率方面。在过去18个月里,针对软交换他们有新的6个注册专利和24个已经申请了的专利。

  CommWorks软交换结构支持包括有线、无线和宽带等多种接入应用在内的呼叫、媒介和服务控制。全面的功能使服务供应商可方便地支持新兴的接入技术,并且可以独立于接入的媒介类型或不同的速率为用户提供一种统一的外观和使用体验。CommWorks软交换结构的所有系统部件都是与平台独立的,可以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系统的功能,给服务供应商支持网络的特殊需求带来灵活性。

  软交换是CommWorks三层结构的一个完整的构件。CommWorks三层体系结构是一个灵活的电信级解决方案,允许服务供应商扩展其基础设施和配置下一代增强服务。这一结构包括媒介处理、控制和管理以及服务创建三层。

  第一层,以Total Control( 1000和Total Control2000平台为代表,完成媒介网关功能,主要集成多种业务类型并适应不同的网络。CommWorks软交换机与这些多种服务接入平台一起提供端到端的电信级基于IP的通讯。 在第二层,它提供媒介和控制及管理功能、会话控制功能和多种协议PSTN/IP信令。 在第三层,软交换负责关键的网络服务,包括记帐、认证以及费率、计费支持、目录映射以及互联网开通。 CommWorks软网关结构还包括提供IP交换机、交互式语音响应、预付费呼叫卡以及在位管理应用等的特色服务器,以及提供统一消息和IP传真服务的服务器。

互联网周刊 2002/03/01



相关链接:
电信的新机遇 2002-02-25
有了软交换通信走向个性化 2002-02-25
软交换低成本做大事 2002-02-25
双电宽带网络通信系统EIPBX解决方案 2002-02-04
虚拟交换机(centrex) 2002-01-30

分类信息:     技术_pbx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