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交换机/ACD系统平台厂商>>阿尔卡特朗讯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万志坤:全业务网络演进

2008/11/25

  目前,向全业务运营转型在全球俨然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主流运营商,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他们从各自的业务和网络现状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迈进。驱动运营商进行融合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行性,更多的来自通信产业的业务发展和竞争加剧所带来的需求和压力。固定移动融合的FMC概念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FMC可以使运营成本得到优化,业务能力的增加促使营运收入得到增长,在保护已有市场的同时争夺竞争对手的市场,同时终端的融合满足客户对简单化的需求。在中国,随着电信重组的尘埃落定,新的3大运营商也拉开了全业务运营的帷幕。FMC的发展模式有许多内容,包括运营策略、融合业务的商业模式和推广模式,以及相应融合网络的技术和时机选择等都是各大运营商将要面对的问题,业界各方都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运营商的FMC发展道路。

  全业务运营转型策略

  用户需要新业务,但更关注业务体验。例如,虽然都是提供话音通信,但是因为手机所具有的个人化和方便性,即使在室内,很多人也选择用手机通话,这使得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形成替代;又如虽然2G已经提供了不少的数据业务,但是带宽的增加对业务流畅性等的改善,使3G网络得以部署。因此我们说,全业务运营具体到用户端的体验,便是个性化的融合业务。融合不仅仅是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包括应用的互操作性、媒体动态性、跨网络的移动性(FMC)和终端的多样性,此外,对业务过程和形式的完全控制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体验的一个方面。

  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因为用户基础和网络基础的不同,他们对FMC的需求不同,相应的向全业务转型也各不相同。针对国内重组后的3大运营商来说,他们势必将选择各具特色的融合之路。

  对固网运营商来说,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所带来的用户流失,以及VoIP的分流带来的收入下降。所以当他们获得移动牌照和网络以后,发展移动用户是首要的目标。而在业已成熟的移动市场如何才能更多地吸引新用户,则只有依靠创新业务,即固定移动融合业务和宽带多媒体业务。因此,FMC对固网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与移动运营商相比,固定运营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基础,所以比较好的发展FMC的思路是以移动用户/业务为主体,同时去结合家庭/企业业务。首先在移动网络中引入FMC基于3方面的考虑,一是移动网络具备FMC的一些初步特征,如大容量HLR、移动性管理等;二来移动终端更能体验FMC/IMS和融合业务;而且移动终端相对也更为成熟。所以,固网运营商FMC的目标是,依靠抢占个人多媒体融合业务市场的先机来争夺个人市场,通过为企业用户提供移动性业务巩固企业市场,在家庭网关汇集所有业务尤其是三重播放业务巩固家庭市场。

  而对在个人用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移动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的挑战来自于如何用最有效的成本包括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进入企业用户市场和家庭用户市场,此外如何实现高效的覆盖。这也是FMC对于移动运营商的意义所在。从近期来看,可以通过宽带无线切入企业用户市场,发展统一通信、移动办公和企业信息服务等差异化业务,通过移动宽带增值业务和IMS多媒体应用锁定高端个人用户。而支持各种接入方式、汇聚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的家庭网关则是占领家庭网络的关键,也是移动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的长远目标。

  网络演进的途径

  运营商在考虑全业务运营时,基本都将网络的全面融合作为最终的规划和建设目标。不同的是,由于各自的用户基础和网络基础以及转型战略的不同,他们的网络演进轨迹各不相同。

  网络的演进融合将遵循5个层面、3个阶段和1个目标网络的步骤。

  固定和移动的融合涉及到的5个层面是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接入/终端层以及贯穿各层的运营支撑系统。这5个层面,其技术和网络的成熟度以及对网络的影响各不相同,因而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为了支持全业务运营,首先需要对IT支撑系统进行整合,实现面向用户的统一服务。其次是业务层融合,可以通过业务平台的整合,在现有的业务能力基础上提供新的固定/移动业务,以及FMC业务。而接入和终端的融合,如多模终端、家庭网关等的,既是用户得以感受融合业务的基础,因为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业务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IP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使用,使得承载层的融合具有天然优势。最后,通过IMS核心网和融合的用户数据库,使得网络的融合最终得以落实。全业务网络的最终目标是核心网的融合。

  FMC的发展则会经过如图所示的3个逐步递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网络整合阶段,工作的重点是统一运营支撑的建设,固定和移动的业务和网络分开发展,而承载统一规划,全面向IP承载过渡。

  第二阶段是优化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固定和移动的业务网络建设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融合。在业务层可以通过引入IMS,为固定和移动的宽带用户提供增值业务,Femto的部署则实现终端融合,此外HSS数据库的建设进行通盘的规划。

  第三阶段是全面融合阶段,随着IMS的不断发展扩大,可以考虑进一步用IMS提供基础通信业务,不再需要窄带电路域的存在,网络演进为基于IP的宽带全分组网络。固定网络向三网融合发展;移动网络的无线部分全面部署LTE,核心部分则演进到EPC网络。业务平台在IP技术的基础上得以整合,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流媒体融合的业务。最终实现核心网的融合,这是FMC的网络目标,也是全业务运营的目标。

  全业务网络演进

  全业务网络的目标架构具有分层、水平和融合3个特点。过去传统各自为政的垂直网络不再是发展方向,目标网络将由业务网络和基础网络两大层架构组成,在业务网络有业务和控制两个子层,在基础网络包括了IP承载、传输和接入3个子层,水平分层的结构具有跨网络、跨终端的特性、便于可共享复用的业务和多样化的应用。实现固定和移动的融合。   业务层的要素在于开放和统一。对于全业务运营商说,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平台,并结合FMC的业务部署需求,开展业务能力平台的改造、新建和整合,构建一个综合的业务提供平台。

  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满足对业务网络开放能力的更高要求,包括开放的业务能力体系和业务生成环境,对业务接入网关采用统一标准接口,向第三方CP/SP开放接入能力;对用户开放业务自助管理的接口。

  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还要考虑对客户感知的重视和对管理集中化的要求,统一体现在用户数据、业务管理、业务控制、业务接入,门户、客户端、认证、支付等许多方面,集中则指业务、用户和内容管理的集中化。      控制层要构造跨网络、跨终端、可共享复用的业务能力。

  目前,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都规模部署了NGN/软交换,对现有网络实施了扁平化和IP化的改造。而IMS与接入无关的架构设计和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则是推进交换网向宽带网络演进融合的基础,也是业务创新的平台。因此,基于IMS集中部署实现FMC和创新型业务将是控制层网络的选择。

  统一用户数据库的建设也是FMC的核心之一。多业务、多接入融合给用户数据库带来复杂、分散和关联难度高的挑战,因此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优化,采用一些数据联合的技术,最终通过统一用户数据库的建设实现用户数据的融合。依靠统一用户数据库,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多网融合的个性化业务,如各种范围的号码携带,多机多号等。基于单一数据源的统一用户数据库还能加速业务开放和部署,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前面提过,在承载层基于IP的融合在技术上具有天然优势。在现阶段,固定和移动业务的承载网还是分设的,但是,从长期而言,固定和移动业务的承载网势必将演进到统一的IP/MPLS网络。

  全业务运营对作为承载层的IP网络各层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限制。IP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从过去以尽力而为的互联网业务为主,向增强型互联网、VoIP、IPTV等多业务的组合和融合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对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QoS能力、资源管理和策略配置以及用户管理等更高的要求。目前接入和城域网已经开始从过去的ATM向下一代以太和基于IP的宽带汇聚演进。

  随着移动分组域的不断升级,用户数的增长和用户带宽的提高,使得无线接入的投资成本迅速提升,这促使移动回程网络向IP化的演进。从而减少核心到基站的运行成本、获得更高带宽和扩展性。   接入/终端层在全业务运营时,高带宽和多元化的接入方式是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的保障。在固网来说,PON技术和大容量汇聚交换机的引入,简化了网络层次,多元化的家庭网关、无线技术等实现3G广泛连续覆盖和热点覆盖及企业、家庭内部的覆盖。

  而对于拥有宽带基础的固网运营商,像Femto将是理想的固定移动融合方案。Femto一般放置于室内(家庭或企业),利用固定宽带作为回程,覆盖半径20~50m的范围,毫瓦级的发射功率,适用于任何符合3GPP标准的终端,提供高效的室内覆盖和差异化的融合业务。

  结束语

  运营商获得全业务牌照后,获得了在固定、移动和融合3个方面同时发展、相互配合的可能性,必将对他们的业务带来很多机遇,也带来网络建设成本上的挑战。无论是依托固网建设移动网,还是以移动网络为基础建设全业务网络,对于全业务运营商来说,支持全业务的融合的网络架构终将是必然之选,网络的演进会是殊途同归。

通讯世界(www.tele.com.cn)



相关链接:
上海贝尔企业通信与神州数码签约渠道合作 2009-09-28
阿朗入选Gartner全球统一通信领导者象限 2009-09-28
中星微并购上海贝尔视频监控系统业务 2009-09-27
阿尔卡特朗讯助英国国民保健信托会转型 2009-09-25
阿尔卡特朗讯部署沃达丰葡萄牙公司IPTV设备 2009-09-23

分类信息:     行业_电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