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通信业务 > 文摘 > 做好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做好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写在“两化”融合成果展开幕之际

2012-06-28 10:15:23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到“十一五”规划中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的内涵在不断深化。时至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实践表明,“两化”融合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深度”这个新标尺,更是要求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向工业体系全面渗透,使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生要素,带动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建立。面向“十二五”时期新的机遇和考验,站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从战略蓝图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由试点探索走向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化”融合促进了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开始显现,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提出,要努力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相关署名文章和在中央党校的专题报告中也进一步作了系统阐述。这些论述为下一步加快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发展,尤其是“两化”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工业强国,必须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加快宽带网络建设,为“两化”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化浪潮走过了以信息交流和信息内容为标志的两个重要阶段。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出现,一些信息化业务、资源和平台开始成为像水、电、煤气一样的通用型、公共型服务。这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服务的可贸易化创造了条件。 当前,在我国各行业、各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中,都把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建设高速宽带基础网络,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发展,加快数字省、智慧城市等建设。因此,信息通信业有责任、有义务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此,要加快制订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大力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大规模商用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的规模试点,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支撑能力。

  随着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智慧企业等的深入发展,不仅基础网络服务,城市基础信息化平台与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也日益崛起,应该与供水、供电、公共交通一样将它定位为准公共物品和公共企业范畴。要通过法律规制,使它以超低、简单、透明价格进行微利经营,同时要保证有3~4家运营商开展异质化有效竞争,均享受国家公共政策和税收、占地、占路、占空、占用频率等公共资源及楼顶设施、小区接入方面的相应优惠。

二是发挥大部门体制优势,实现工业化主体和信息化主体业务深度对接。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等经济学家提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了深度信息化的方向,但是在各级政府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其提到一个足够高的位置,而各部门之间的政策还缺乏统筹。表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那就是工业部门和信息产业“两张皮”的现象仍很突出。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发展现代生产型服务业,这极大地拓展了“两化”融合的空间。但目前较为成功的第三方生产型信息服务平台,大多都是传统工业企业(集团)内部信息服务平台转型升级而来。而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相关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打造的通用性平台,无论是服务企业数量,还是应用服务的深度都远远不够。作为“两化”融合的主要推动者,工信部应充分发挥管“两业一化”的优势,积极促进工业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对接。比如,针对当前发展迅猛的车联网应用,应为汽车制造业、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业等行业搭建对话、合作的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让多方深度对接,共同推动车联网产业的壮大。同时,还要聚焦资金、资源,如物联网专项资金、电子发展基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金等,发动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参与,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参与“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工作。

  同时,我们也看到,信息化推进职能的分散,导致政策层面不同程度存在对“两化”融合的制约。站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只有形成推进国家信息化的统一体制架构,才能集聚各方资源,以更强劲的政策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三是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有效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运营效率。

  从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途径。目前,工业行业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多数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爬坡阶段,以采购信息产品和单项信息应用为主,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提升效果,从而制约了“两化”融合在行业、企业层面的推进步伐。

  从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向工业体系全面渗透,就应把“两化”融合当做企业自身创新技术、拓展经营、扩大规模的内生需求,从而个性化地、自觉地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生命周期,全面应用于业务整合、流程改造和运维模式创新。要推进产品信息化,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促进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一些体现融合发展的领军型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功的行业信息系统,这正是集成应用的成果,应通过转制、转型成为第三方生产型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推广普及到整个行业。

  铁画银钩透纸背,行云流水字珠玑。我们要以更大的改革魄力,更坚定的实践步伐,更卓越的融合成果,向十八大的召开献礼!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