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网短信前景存疑
赵旭 文平 2001/09/25
中国电信终入短信战团
2001年7月底,中国电信发布消息说,预计今年10月底前,基于固定网的短信业务即可开通。如果得以实现,中国短信市场一年多来的历史也许可以用几个标志性的事件来描述:
实际上,中国电信固网短信业务的推出,绝非仓促之举—该公司对固网短信的设备、网络支持、业务模式的研究去年即已展开。但中国电信本次进行的宣传仍然相当有限、低调。的确,在中国电信未来体制不确定的背景下,受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制约,中国电信的固网短信业务前景并不明朗。
无奈之举?
中国电信其实并不孤独。
已经提供和宣布将要提供固网短信服务的运营商,前有德国电信、NTT,后有韩国电信。全球范围内,在电信市场增长大幅放缓的情况下,运营商们都不能对飞速发展的短信市场无动于衷。这其中既包括全业务提供商,也包括中国电信这样的固网运营商。
中国电信日前向外界公布的2001年上半年业绩指标显示,其业务收入增长率已由去年同期的18%以上下滑到不足6%。这一增长率与中国移动20%左右和中国联通50%左右的增长率显然无法相比,甚至还不及本年的GDP增长率。公司将下滑原因归结为三点:资费调整、技术进步和替代业务的竞争。
这三点,实际上可以用另外的语言来描述:管制环境更加严厉、竞争者实力大增、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替代产品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对固网运营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确定的趋势—根据一家知名投资银行的预测,中国电信今后10年内的业务收入增长率都将低于同期中国的GDP增长率。
早几年,即有专家提出,电信市场的趋势是“窄带无线化,宽带光纤化”。主要的窄带应用即话音,而移动通信作为个人化的通信方式,对固定话音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中国电信的窘境在于:话音市场被个人化的移动通信吞食,而宽带的数据业务规模尚小,仍处在投入期;作为单业务提供商,在数据市场的收益不能弥补其在话音市场的所失。
用业内人士的话讲,中国电信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国电信也一直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ISDN,到来电显示,到被称为“小灵通”的PHS,再到ADSL,然后到固网短信。前几个的效果大小如何暂且不论,固网短信的前景又究竟如何呢?
优势难言
在宣传中,中国电信这样表述固网短信的优势:一是用户终端便宜,具有短信收发功能的电话机价格在500元左右,低于低端手机的价格;二是资费低廉,肯定也将低于移动短信。还有一点明显的优势是: 中国电信已经具有1.6亿的固定用户安装基础。
但是,事实上这三点都并不确定:
用户终端价格实际上是用户的初始拥有成本。现在用户新购或更换的手机,一律都具有短信收发功能。也即是说,移动用户并不需要为短信功能多支付什么。相反,具有短信收发功能的电话机与普通固定电话机间的差价大概在300元左右,这就构成了用户的初始拥有成本;如果中国电信沿用以前的市场推广方式,以赠送终端设备来启动市场,那么该项业务的投资回收期又将大大延长。
如果从用户终端的拥有量上考虑,中国电信在固网短信业务上的实际用户安装基础为零。
固网短信同移动短信一样,都是基于信令网的业务。信令资源,无论是在固定网中,还是移动网中,都是宝贵的资源。这一点,制约了移动短信的系统容量,也决定了移动短信的资费空间。即使固定网以往的有关投资已经可以作为沉没资本而忽略不计,但如果资费标准太低,中国电信如何吸引服务(内容)提供商来共同培育市场;而如果资费不足够低,又怎能吸引用户转移到固网短信上来?
固网短信的一个重要缺陷就在于:它没有适宜的应用,也就不能找到足够大的市场来支撑业务的推广。
我们可以将两种短信业务及计算机信息、邮件服务做一简单比较(见下表):
移动短信 | 固网短信 | 计算机信息、邮件服务 | |
个性化 | 强 | 不强 | 不强 |
移动性 | 好 | 差 | 差 |
用户初始拥有成本 | 零 | 300左右 | 零 |
资费 | 较高 | 较低 | 近于零 |
终端处理能力 | 弱 | 弱 | 弱 |
易用性 | 差 | 差 | 强 |
(屏幕大小、用户输入) | |||
系统能力 | 有限 | 较大 | 很大 |
现在,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同意:最适宜于移动短信的业务是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服务。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正是短信之“短”的用武之地。移动短信以其个人化、移动性,弥补了同计算机信息、邮件服务在资费、终端处理能力、易用性和系统能力上的差距,并且改写了计算机服务的“免费”规则。反观固网短信,对移动短信的短处改进不多,在个人化、移动性上又无法同移动短信相比,竞争优势何在?
早期的移动数据市场更多的是固定互联网市场的扩展。也即是说,移动短信的用户主要集中在移动用户同固定互联网的交集中。基于这样的观察,可以说,移动短信与计算机信息服务之间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固网短信服务的接入方式决定了它的直接竞争者便是计算机邮件、信息服务,也意味着它无法摆脱传统互联网信息服务“免费”的阴影。
在移动短信与计算机信息、邮件服务之间,固网短信处境尴尬。
事关战略
移动运营商能在目前的短信市场,或者初期的移动数据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原因不只是因为从技术角度讲,移动运营商控制着价值链中的核心(用户界面、用户信息),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移动运营商从一开始便致力于以“双赢模式”来推应用,以应用来激活市场。
身为中国最大的ISP,也是此领域长时间的孤独领跑者,中国电信本有着很好的机会来树立门户、发展应用、汇集用户;然而如今的状况却仍是数据品牌分散、用户忠诚度低下。固网短信业务的构想中,含有积极的因素—对内容和应用的重视,只是这来得迟了些,也用错了地方,这一构想实现的地方应该是在固定互联网中。
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移动短信是移动数据市场启动初期的“杀手级”应用。一方面,它可以为运营商们在语音业务之外开辟新的财源; 另一方面,它可以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数据业务的习惯,运营商也可通过它积累相关的运营经验,以便平稳过渡到更深、更广的移动数据应用上去。
而固网短信的定位又如何呢?是同“来电显示”一样的所谓“交换机上”的新业务,还是“窄带”的数据业务?若作为“窄带”的数据业务,如何处理它与现在已有的数据业务的竞争关系,又如何保证它过渡到“宽带”数据业务?
也许如此
有关的消息说,通过“固网短信”业务, 用户可以“收看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电视节目预告等大量的公用信息,还可以像手机一样给固定电话、手机发送短消息。”这说明了固网短信业务发展的两个方向:
作为单纯的接收设备,“收视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电视节目预告等大量的公用信息”。但这将面临传媒(电视、报纸、广播)、寻呼等行业的竞争,还需整合信息资源—问题是有无足够的利益来驱动内容、信息提供商这样做。
作为短信收发设备,给“固定电话、手机发送短消息”。
考虑到到目前为止,唯一愿意为短信(信息)服务付费的是手机用户,所以固网短信业务运营初期的关键可能是取得与移动运营商在短信上的互联。但是要争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向其开放短信市场,难度不小。这两家移动运营商至今还未向对方开放其短信用户。移动运营商的担心应该还包括:若真如传言所说,拆分后的中国电信获得移动牌照,则没有任何规则和技术的困难可以阻止它把这种互联延伸到其未来的移动用户上去。
前途不明
如果按照中国电信目前的部署,期望中的固网短信的热潮(如果会有“热潮”的话)会是在来年的春节。“夏天结束就是秋天,秋天来了就会有树叶要掉下来; 秋天结束就是冬天,总有老树度不过这个冬天。”中国电信能等到那个春节吗?
太多的不确定; 不确定带来盲动; 盲动意味着风险。比如,因为无法获得移动牌照,中国电信对“小灵通”的态度由克制到默许,“小灵通”的发展也在最近两年达到高潮。而如果真如外界传言,中国电信分拆后获得移动牌照,移动资费又进一步下降的话,“小灵通”唯一的资费上的优势就会缩小乃至丧失,也就意味着许多投资的死掉。
无论怎样,都希望这个混沌的迷局不要持续太久。
计算机世界网
科大讯飞移动“随身邮”系统解决方案 2007-02-15 |
做大固网短信应实现“三突破” 2005-03-01 |
短信能否成为固网增值的英雄? 2003-12-25 |
全新的金融投资理财工具 2003-11-25 |
固话梦网已错过黄金期 到了生死关键时刻 2003-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