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小i机器人与Siri专利之争 > 风口浪尖上的苹果:谁是中国的Siri

风口浪尖上的苹果:谁是中国的Siri
2013-05-21 17:07:00   评论:0 点击:


  “智能机器人就像人一样需要不断训练,我们在那时候就已把整个系统工程化、平台化和产品化。”袁辉说。

  从2004年到2007年倚靠微软MSN平台的小i机器人风光无限,但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太多收入。多年以来小i机器人一直靠风险投资来支撑。从2006年起小i开始探索其它商业路径,2009年全面转型到公司(B2B)业务上。

  “当时我们发现做一个全能的变形金刚式的机器人是不可能的,既赚不到钱也不能保证用户体验,于是2009年开始我们下定决心往专业化方面走,全力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定制服务。”最早的客户包括上海科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在这之后小i还帮助电子商务和金融行业的企业开发智能客服系统。经过几年的积累,小i机器人在公司业务(B2B)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不但积累了大量用户,公司也开始盈利了。由于转向公司业务,“有人说小i变得默默无闻,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了。”袁说道。

  正当小i机器人准备在公司业务(B2B)领域深耕之时,Siri的突然出现打破了业内的平静。

  2011年10月4日,随着iPhone 4S发布,它自带的Siri语音助手立刻吸引了众多眼球。实际上Siri2007年才成立,2010年苹果公司将其收购。随着人们对Siri兴趣空前高涨,袁辉又看到了小i机器人从幕后重回台前的希望。

  袁辉认为,和Siri相比,小i机器人有天然的优势。“智能机器人特别强调时间的积累,Siri此前一直都是在英文领域,它要和我们比拼中文肯定没法比。”

  可是当小i机器人计划重回消费者业务(B2C)之时,却发现这个江湖已经发生了大变化。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众多智能语音助手包括讯飞语点、智能360、搜狗语音助手、百度语音助手纷纷出现。

  袁辉认为过去十年的技术积累是小i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时间是这个领域最大的壁垒。”

  而朱频频认为,小i机器人在语义分析和智能逻辑上的技术积累也是别人很难逾越的。“很多人以为语音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是一回事,实际上是不对的。语音机器人只负责语音识别,而智能机器人主要是做语义分析和解析。前者就像人的耳朵和嘴巴,而后者就像是人的大脑。”

  “小i机器人其实主要做的是大脑这部分,也就是语义分析和逻辑推理者一块。国内做语音的有很多家,他们大部分只做到了语音处理这个层次。”朱频频解释说。

  在智能机器人的“大脑”领域也出现了像虫洞和智能360等新兴团队。虫洞语音助手的开发者,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CEO俞志晨认为,虫洞虽在技术积累上没有小i深厚,但可以通过寻找不同思路来改进产品。“虫洞会专注在语义搜索和知识库系统,争取做出差异化。”俞志晨说。

  而智能360联合创始人李传丰则认为,他们在不久前推出的第一款语义解析开放平台“语义云”可以成为行业内的胜负手。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用户可以自己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李传丰还透露,微信的现阶段语音识别技术的语义解析部分是由“语义云”提供的服务。

  袁辉面对竞争对手的出现并不介意。他认为自己在创业初期设想的移动时代已经真正来临。“以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而在移动时代是以人为中心。智能机器人是人与机器最自然交互行为的展现,未来将无限广大。”

  智能家居领域或将是智能机器人下一个用武之地。最近上市的联想智能电视通过小i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能让用户通过自然语音方式打开视频和应用。

  此外小i机器人正在跟其它厂商合作研发智能电器、智能车载等产品,未来还会开发诸如智能体感等新一代人机交互设备。

  “智能机器人在未来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无处不在,那时候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也会衍生出来。”袁辉坚信自己和小i机器人可以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错误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