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呼叫中心/CRM咨询>>优胜资讯

呼叫中心人员流失管理模式

Peter Zou 2006/07/13

  庄子曰:“文灭质,博溺性”;我今天以口代笔与各位同仁沟通,的确感到如在自己团队之中,灵感所至,畅所欲言;互动之中,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并非作文章可及,方知庄子所言有理。

  大家都诉苦人员流失,似乎所有问题都与此相关,那你自己为什麽没有流失呢?因为你热爱你的事业?因为你适应这种时间安排?因为你喜欢你的团队中的人?因为你的领导对你职业成长有辅助?或者工作报酬不赖?还是工作能使你感到愉悦?现在有一种倾向是企图用各种理论求得对以上各状态的解析,怕是有纸上谈兵之嫌了。

  中国古人惯用“内证外观法”:即以自己作为主体,设想他人;再以自己为客体,验证自己对他人的设想是否正确,这法子成本低廉,随著经验增长越用越精。我的同事中也有这方面的权威,他认为这种方法的前题是使用者要进行充分自我学识修养,以强“内证之器”,“器”越强则“观”越灵;我十分推崇这说法,因为建立以学识修养为基础的方法才是真实的,以炒做起家的终究会自取其辱。

  道家认为管理要“顺其自然”。有人说人力管理就是要减低流失率,还定此为管理绩效KPI,我以为不应为减少流失而减少流失,否则就不够“顺其自然”了;减人不一定减效,增人不必定增效,应以“效”为先,硬要定KPI,削足适 履,反为其困。我管理过流失率极低的呼叫中心,那才叫“一潭死水”,可那是因为那个单位的政策,应当如此。呼叫中心如果是要自负盈亏,理应让人员有来有去,有升有降,在制度上应保证这点。儒家讲究“君,臣,父,子”的等级原则,我们可以形成员工按酬按职分等;有差别才有竞争,也才能实现个性满足,这何尝不是依照人性达到“顺乎自然”的管理目的呢?应该明白,对于流失要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方称得上是好的人力管理。

  你们说流失率有的高达百分之六十,不得了了。我所曾经管理的团队的流失率在百分之一百二十,是的,你们没听错。当时我经营的是以外呼来推销长话服务,有相对较好的报酬,人人都想留下来干,但实际上只有两成人员能为公司赚钱,他们可谓是“标杆队员”;另有六成人员不赚不亏,形成员工主体;虽如同“鸡肋”,但可用来满足服务量的要求,用以消化成本,进而求得其中佼佼者晋升为那盈利的百分之二十“标杆队员”;那其余的两成难有发展,我心中自然明白,因而不投入高本钱培训,并根据情形减少这部份人员。对新入行的,让他们用计件取酬方式试做一至二周,发足工钱,好来好去,临走无不感谢,营造了不少好口碑,竟起了广告效果。这过程也不失为“入行测试”过程,节省了招聘成本。我称之为“二六二法”。

  “二六二法”的思想原理在于中医所谓的“固本清淤”。何为“固本”?一是增强项目本身的回报,设立有效的“标杆薪酬”体制,以此同步提升企业效益和员工报酬,造就员工的进取与自强性;二是按工作成绩安排更高级的工种或工量,对优秀者相应增加培训力度,让他们享用更多公司信息资源;也可依照员工的潜力,一对一地配合培训资源使用,实现标杆坐席优化使用;三是提高对入行者了解度,对申请工作者认真对待,免得误人误己。

  我也不愿花钱雇用人力测评公司,觉得他们的性价比不好,而他们常用的“性格决定职业”的理论过于武断,既难测验,也难服人,不用为好;入行可凭原来工作经验,无经验但口齿清楚的也可试用一下,入行后在实操中按“老带新”方式教导,两天内便可上机作业;对入行者我有一套特别的测试标准,凭经验在第四天便可有把握决定其去留。入行者往往带来一定数目的新长途服务顾客,以求自己达到留任指标,公司以此抵消了大部分试用损失,可谓稳扎稳打,步步为“盈”。

  以“固本”的方向思考,我们更应注意员工“稳定率”(Stability Rate);我的标杆员工很稳定,主体员工也较安定,因此流失来流失去大都限于那绩效差的那两成人员,“流失”反而成就了我使用的“末端淘汰法”,也保证了我有空坐席招募新血。如果以低效员工形成的稳定率高,而标杆坐席流失大,必须马上查明原因,立即扭转。

  何谓“清淤”?就是让企业新陈代谢,优化人员。我喜欢有原则的“好来好去”,这是利人利己的。我做生意有我的模式,我的目标,我也尊重你的;你的和我的如愿意相合,那就有了结成共同愿景的缘份;既然你有资格而又决定留下,我们就以工作为学习目标,通过这样来改进我们的“心智模式”,达成不断自我超越,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优升劣汰”。

  我觉得员工对呼叫服务的直觉情感很重要;有理性而没有热忱一定不会成功,反之则可通过学习达成。我们的学习内容包括对工作的态度与方法,效果与成本管理等等。你要学会自醒,自励,自律,自管,自强;长期下来,每个标杆坐席无不以为自己就是“老板”;既可分成,又可独享部份市场资源,而我做为CEO则是裁判,警察,公仆而已。

  做一个“无为之治”的CEO好吗?我认为不好,因为从来没有过这种CEO。“无为”是以“有为”做基础的,这种“有为”在于掌握了管理系统的主要矛盾,得到了管理人的“杠杆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举重若轻的样子,可算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认为“举重若轻”的风格可以医治化解坐席的挫折感;做经理的人人都晓得呼叫中心人力管理的核心是情绪管理,而情绪管理主要是挫折感的医治。强势的经理在这方面不如善诱的;男性的也大都不如女性的。

  我并不封官许愿,以免员工中形成官本位思想,对我的精兵简政原则不利。“以薪留人”比“以官留人”好点儿,但“以值留人”更好;它关注员工的成长和独立性,让员工经营自己在企业中的市场资源“小天地”,而这“小天地”使他们个性需要和物质需要得到平衡,留任越久,积累越多,价值越高。这方法需要员工有一定的成熟度,年龄偏大者较多。以计件取酬法外,也可用“标杆薪酬法”体系,不设封顶,以效取酬。建立每位标杆坐席的“独享”市场资料数据库尤为重要,目的是鼓励他们自觉搜集市场资料的积极性,培养坐席自我资源管理的能力,这才能使他们的“小天地”不断增值。为广开“才”源,我还招聘了不少兼职员工,灵活排班,竟得到数名高手,效果突出。

  值得提到的是,不少流失的员工往往愿意“吃回头草”,并会自己带来一些新市场资料和经验。对此,只要不违规则,按试用方法,我来者不拒。属于“淤”的员工虽人走了但而他们的心留在我这,在别的公司锻炼好了再来,这主要是因为我基本上用人公正,理法明确,以效计酬,珍惜员工劳动。凡标杆坐席离职我可为他保留其“独享数据库”六十天,他们大都因此在六十天内回来了。这并非我了不起,只是别的公司太自私,逆了员工的愿望。

  “固本”与“清淤”相生相克,竟也可相互成就,还成就了员工的能力增长,你们还怕流失率高吗?“去淤”故然是好的,但没有好的用人方法却会造成没人肯来,并引起现有人员不稳;“清淤”要有节制,讲实效,重制度,不要凭个人冲动行事。

  讲到这里,大家都想知道我的外呼中心结果如何,不讲就不完整了。中国人常说“树大招风”,在美国也如此;因为我那时所代理的是较小的长途公司,业务增长很快,引起某巨型长途公司注意。这大公司先是投诉发难,后是用很高的薪酬和福利条件挖走大部份标杆坐席,进而招降我本人。与生产产品不同,一个呼叫中心如果没了大部份标杆坐席是很难在短期恢复元气的,资金链会断的。小公司通常无法提供全套员工福利,往往因此抵抗不了大公司挖人才。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终于被收编。但这新的工作又使我开展了另一种新的管理尝试:如何在一个历史悠久保守性很强的巨型公司内开展局部性改进,以标杆理论提高绩效,探索了企业文化如何决定了人员管理模式的差别,此当为后话。

  谢谢大家与我分享,祝共同进步,为中国客服业发展努力。

作者独家提供CTI论坛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网站联系。

优胜资讯公司供稿 CTI论坛编辑



相关链接:
呼叫中心人力全程优化解决方案研讨班(广州) 2009-08-17
优胜资讯新课程—办公室电话礼仪 2008-09-24
电话营销项目需要策划而不宜盲动 2008-05-19
决胜千里——呼叫中心未来价值 2008-04-29
外包服务质量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2008-04-28

相关频道:           运营管理专栏_文摘   文摘   呼叫中心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