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三利剑”促使明年话务量竞争走向白热化

2001-12-06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热点:据报道,信息产业部有意实施有“号码携带”政策,其目的是为打破电信垄断,促进我国电信业的话务量竞争。

焦点:“号码携带”政策的实施、IP智能卡业务市场的繁荣、电信增值业务的放开和虚拟运营商的增多,这都预示着明年我国电信业呈现出话务量竞争的白热化局面。

难点:运营商能否真正转变观念,适应和促进话务量竞争。

观点:明年话务量竞争将呈白热化,电信服务将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并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实惠。

视点:话务量竞争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导向之一。

打破电信业垄断,促进电信市场在有效竞争中发展,一直是业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也是近年来国家对电信业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根源所在。据报道,信息产业部有意于近期实施被人们誉为“打破电信业天然垄断之利剑”的“号码携带”政策。此举,加上已经繁荣的IP智能卡业务市场以及正在放开的增值服务业务和日益增多的虚拟运营商,必将会彻底打破我国电信业的垄断,推动电信市场在有效竞争中发展,预示着话务量竞争在明年将走向白热化。

利剑之一:“号码携带”将突破网的禁锢

作为一个现代人,你可能拥有许多联络方式:电话、传真、手机、寻呼机,小小的名片似乎已写不下这些。同时,当你更换住址或选择新的电信运营商时,这些号码都得重新换过,这不仅繁杂、不方便,麻烦不少。鉴于此,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提出了可携区域号码(Local Number Portability,LNP)计划,希望个人通信号码可以“带着走”,即你只需要一个个人通信号码,就可将电话、传真、手机、寻呼机等“一号打尽”,并且可以就如身份证一般,随你“四处迁徙”,省去了许多麻烦和繁杂。因此,“号码携带”政策,被人们誉为打破电信业垄断,促进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一柄“利剑”。
当前,我国已经取消了电话初装费和手机入网费,在此情况下,能够束缚用户,使其不会轻易流动的便是号码了。因为要更换运营商,就必须更换号码,而更换号码所带来的与亲朋好友、客户同事联系不便等麻烦,是谁都不愿意去碰的。显而易见,实施“号码携带”政策后,用户就可大大减弱甚至是彻底摆脱对某个电信运营商的依附关系,选择运营商就变得更为方便和自由,这无疑会大大削弱原有垄断电信运营商在用户资源上所占有的优势,彻底结束拥有用户资源就会有收入的用户数竞争时代,使用户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因为“号码携带”政策实施后,阻止用户“跳槽”的最后一道“门槛”没有了,犹如“户籍”的取消,用户不仅可以自由地四处流动,而且可以免去在此政策实施前改号所带来的种种麻烦,使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随时随地自由“落户”,随心所欲地选择运营商。也就是说,用户群的流动性增强,跑户现象更容易发生,即使你拥有的用户数很多也不见得收入就会多,他可以使用别人的网络,只有占有的话务量多,业务收入才会多。因此,在此情况下,各运营商应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网络,提高网络质量,改善服务,创新服务,以优质的网络和周全的服务去吸引用户使用你的网络,消费你的服务,最终实现提高话务量,增加业务收入。
今年7月1日,我国手机入网费取消后,移动运营商就已显露出不再把争夺用户作为自己发展策略重点的迹象,转而放在了新业务的开拓和网络的优化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如短消息、手机银行、手机炒股、定制消息、移动游戏等等新业务,还实施套餐服务、优惠价格等措施,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此外,移动与联通还争先恐后地推出GPRS与CDMA服务。运营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留住话务量,留住客户的心,吸纳更多的话务量,控制话务量外流,使“肥水不流外人田”。而这仅仅是取消了限制用户自由流动的一块“绊脚石”——手机的入网费,就让移动和联通在话务量的争夺上“大打出手”。可以想象,实施“号码携带”政策,彻底解除用户自由流动的“脚镣”后,话务量竞争将会走向何等激烈的程度。

利剑之二:IP卡使网成为公共平台

今年,在信息产业部的全力协调和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互联互通工作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网通和吉通等运营商的国际国内长途、智能网、客户服务系统、IP网、互联网等多项业务实现了互联互通。
不同的网络、不同的业务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消除了各运营商之间由于网络不联不通所形成的业务孤岛,使彼此的业务皆可在相互的网络上经营,即作为基础网络的固定电话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大家能够共享。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P技术的走向成熟,使固定电话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成为各种业务的公共接入平台在技术上得以实现,即在运营商的观念和通信技术双双获得突破后,基于公共接入平台的话务量竞争便成为了现实,并由此走向激烈化。当前电信市场上名目繁多的IP智能卡业务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的IP电话卡打折狂潮,均是话务量竞争走向激烈化的明证,无疑,运营商做出这些举动的目的是为了争得更多的话务量。
近日,中国电信推出的在移动电话上直拨IP长途电话的“17909移动电话充值卡”业务,可以使中国电信在自己无移动用户和移动网络的情况下,也能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手中分流一部分长话业务量,获得一定的收入,这表明移动通信网络也成为了公共接入平台之一。加上此前早已经成为公共接入平台的市话网络,中国电信业有了一个覆盖全网络的公共接入平台。这样,电信运营商尤其是没有自己接入网的运营商,通过卖IP卡或IP电话的直拨方式就可以分流走大量的长途话务量,就可以赢利,根本不需要自己的接入网,也不需要发展自己的固定用户。如网通、吉通等运营商所推出的IP卡电话业务,联通的长途电话业务193,在自己没有接入网和不发展一个用户的情况下,照样也能把业务开展的红红火火,取得可观的收入。同时,这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今天用A公司的卡,明天用B公司的卡,不再拘泥于哪个公司。

由此可见,在固定电话接入网和移动无线接入网业已成为公共接入平台的今天,运营商开展业务时对自己所占有接入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多少的依赖性已大大减弱,用户已是公共的,不再是固定的,不再是“终身制”。运营商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要占有用户资源就可以取得业务收入,而要占有业务量、话务量才能取得收入。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各运营商必然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想办法保住原有话务量、争取新的话务量,而发行电话卡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预见,明年IP智能卡业务市场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这种繁荣的正是话务量竞争白热化的表现。

利剑之三:增值服务使个性化服务流行

  增值电信业务,相对基础电信业务而言,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其实质是电信话务量的载体之一。虚拟电信运营商,是指那些从电信网络商手中租或买来平台,然后将业务细化、个性化,将服务升级,再贴上自己的商标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家。它并不拥有电信网络和频率资源,但可以通过与电信运营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基础网络设施,通过业务代理和分销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增值服务。说到底,虚拟运营商其实是为基础网络运营商创造话务量、代销话务量的。
据IDC、JP摩根和安永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电信业的主业务——语音业务的收入正以1%的速度缓慢下降,而增值服务业务的收入却以68%的增长率急剧上升。可以预知,不久的将来电信增值服务将取代原有的主业务——语音业务,成为电信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说,以后电信网大量的话务量将产生于电信增值服务业务。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对电信服务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即便是同一地区,用户的层次也具有多样性,用户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对传统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市场飞速变化的今天,传统电信运营商在市场开发方面已显示出一些不足。而对增值服务提供商即虚拟运营商来说,却是一个施展身手的好时机,因为它意味着开发巨大的话务量。
与此同时,由于电信业具有投资大、更新快的特点,取决电信网络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备和网络的使用率,这就如同高速公路的投资回收周期,取决于有多少利用高速公路提供服务的车流,利用高速公路开展的各种运输服务越多、越丰富,高速公路的效益越好。电信业的发展和服务的提升,不仅取决于网络的高速公路,更取决于各种在提供增值服务的“车”。为此,信息产业部已经把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放开,并鼓励中小企业和虚拟运营商积极参与和开发电信增值服务业务。目前,我国已经有3000多家企业投身电信增值服务业。
另外,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在增值业务领域,入世第二年即允许外资持股30%,过渡期后,可达100%。而且,入世后,电信合资公司将不受数量的限制,并可由过去业内经营扩展到允许跨行业经营,外商纷纷看好并打算率先进入这个政策障碍小、资金投入少(相对基础设施而言)、技术含量高的投资领域。
因此,随着电信增值服务业务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和加入WTO的影响,明年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将大幅度的增多。明年虚拟运营商的急剧增多,将推动明年话务量竞争进入白热化。

  综上所述,“号码携带”政策的实施、IP智能卡业务市场的繁荣、电信增值服务业务的放开和虚拟运营商的增多,将会促使话务量竞争在明年走向白热化。电信运营商应该要认识到这一变化,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市场经营和市场竞争策略,搞好互联互通,做好与虚拟运营商的协调配合工作,适应形势变化,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带来更多的实惠。
首先,话务量竞争时代,电信运营商应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开发的主要方向不是发展用户,而是增加话务量。因为争夺用户对于电信网络运营商而言,价值已在下降,过去发展一个用户可先收一笔初装费或入网费,每月月租是“固定收入”的舒服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所以,应该要在电话接通率、通话质量、交费、投诉处理等售后服务上下功夫,抓住个性化服务,进行用户细分,更多地推出诸如套餐组合等顺应形势的举措。同时,要搞好互联互通,做好公共平台的接入服务,尽快走出利用眼下还有一定优势可言的网络和用户资源,来控制市场,抑制竞争对手的旧有的对市场竞争策略的认识误区。
其次,目前我国电信改革正向纵深化发展,基础电信领域经过几次特大手术的改革后,将会形成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和卫通“六雄争霸”的局面。但是,一个成熟的电信市场,仅是由几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构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许多虚拟运营商。因为如今电信业的发展已步入服务竞争、话务量竞争时代,以往靠相互比拼价格的竞争策略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在这服务竞争、话务量竞争时代,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占有话务量更是重中之重。基础电信运营商必须拓展服务范围,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取得足够多的话务量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一个企业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最大的优势,只能更多关注最重要的环节——网络,而其他环节则要交给合作伙伴——虚拟运营商,并与之结成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换言之,对于基础电信运营商而言,今后谁拥有更多的虚拟运营商,谁的竞争力就更强、实力就更大。因为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出现,将有利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使用率,同时也可弥补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不足,更多地面向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出更多的话务量,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电信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价值,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带来更多的实惠,最终达到最大限度的占有话务量的目的。
总之,电信运营商不能因循守旧,囿于传统,而要遵循话务量竞争趋于白热化的特点和适应WTO要求,转变观念,调整好发展战略,以促进话务量竞争的发展,从而推动电信业健康发展。

通信信息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