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语音业务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电信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从市场的反应来看,目前消费者需要的是富于个性化、具有智能化的电信服务,需要的是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便捷服务。而我们知道,消费者的需求很可能就决定了语音业务的主流地位将被数据业务所取代。根据IDC2001年的一项统计,在世界网络业务中,电话业务年增长率为10%,而数据业务年增长率则为40%,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数据业务极有可能取代电话业务成为电信的主营业务。目前,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其数据通信业务量已经超过传统话音业务。例如,在美国的电信业务中,数据业务已占80%,话音业务只占20%。又如,日本NTT传统电话业务大幅下降,但其旗下的多科莫公司的无线数据业务i-mode在全球无线通信不景气的情况下,独树一帜,用户数已超过了2000多万。由此可见,在技术和需求促动下,发展数据业务已是大势所趋,而这必将给我国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数据市场。
虽然短信迅速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上窜红,但我国的数据业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近几年来,我国电信业务的增长点虽然也大多来自于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但与其它业务的收入相比,数据业务收入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中国移动设立数据中心(IDC)之前,只有中国电信对数据业务投入最多,也只有中国电信建设IDC,但尽管数据业务一直是中国电信传统的优势业务但业绩不是很理想。去年,中国电信净增数据通信用户1761万户,总数达到了3322万户,数据业务的收入也增长了31.6%,但其业务收入却仅占业务总收入的6%左右。同时由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和中国联通的“联通在信”也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国的数据市场基本可以认为处在尚未开发的状况。这当然与目前我国诸如宽带网、GPRS、CDMA和3G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未真正发挥作用有很大关系,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恰恰是拓展数据业务的基础。虽然未显现出强大的作用,但我国拥有巨大的网络资源则是勿庸置疑的。据CNNIC第十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今年6月底,我国平均每周至少上网1小时的公民人数已经超过4500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在世界第三位。另外,该统计报告还显示,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国网站数量开始持续增长,目前网站总数已经接近30万个。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我国拥有发展数据业务的良好基础,数据市场的前景无限光明。
为了在未来的数据市场抢占先机,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行动起来,蓄势待发。其中,中国电信在数据市场上动作频频令人瞩目。首先,中国电信加快整合宽带资源,希望通过网络平台的完善来带动数据业务的增长。从去年开始,中国电信实现了CHINANET从骨干网到城域网、接入网的全程宽带化,同时也加快了与十几家北美、欧洲大型网络提供商、接入提供商、信息提供商间的对等互联。其次,中国电信启动了下一代网络(NGN)建设,希望通过下一代网络,为用户提供集语音、数据、传真、多媒体视频等业务为一体的,包括多种接入方式的下一代网络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再次,在中国电信的努力下,固网短信在各省市风风火火的发展起来,从而填补了中国电信此前在短信市场的空白。另外,中国电信在大力发展宽带用户的同时,提出了打造“中国在线”的构想,希望通过加快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促进宽带产业链的发展,实现数据业务开发的质的突破。虽然中国电信对开发数据业务信心十足,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来自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其他网络运营商的威胁。为了在数据市场分得一杯羹,中国移动在加快“移动梦网”建设的同时,加大了数据市场的投资力度。今年7月,中国移动在重庆设立了数据中心,并且表示将积极推动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中国移动希望通过推广移动电子商务、MMS(多媒体短信)的应用,完善行业市场业务体系,进行GPRS高速数据业务的开发推广,并计划到2005年,使数据市场用户数、收入分别达到1.13亿户和56.88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的另一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也对数据市场虎视眈眈,希望通过加快与韩国SK电信的合作开发无线数据业务。由此看见,在巨大商机的诱引下,数据市场已经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至于最终谁将成为最大的赢家,虽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数据市场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可以预见,短信业务的今天就是数据业务的明天。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