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Foundry:胜利油田二期网络建设

2002-08-14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系统需求
  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络二期工程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能够为勘探开发、科研、生产、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高性能网络系统。它综合采用各种先进的应用和管理技术,包括宽带技术、线速无阻塞交换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全方位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体系,满足传输油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管理数据等各类数据类型的基本需要,满足油田各领域、各层次、各单位网络应用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各项应用技术的推广使用奠定高性能的网络支撑平台。
组网技术与设备选型
  千兆以太网、POS、ATM是当前主要的几种宽带网络技术。由于千兆以太网是传统以太网技术的扩展和延伸,因此,企业能够在保留现有应用程序、操作系统、IP、IPX及AppleTalk等协议以及网络管理平台与工具的同时,方便地升级至千兆以太网。
  胜利油田地域覆盖范围很大,光纤基本上铺设到了主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区域,从覆盖的地理范围看,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定位为城域网。
  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作为以数据应用业务为主的传输网络,并且目前的各单位的局域网内部作为网络互联的主干和到桌面的连接也是采用以太网/快速以太网,所以选择千兆位以太网作为油田二期网络工程的主干连接技术是最佳的选择。它既可以实现与目前各单位局域网之间的平滑无缝的连接,也减少了不同网络技术之间互联时必须的数据格式和协议转换,提高网络运行的性能。
  千兆以太网主要作为局核心网络交换机与科研、勘探、开发等重要生产及研究单位之间的网络连接主干,同时也提供对一些全局性的重要服务器的网络连接。
  在选择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过程中,交换设备的系统结构设计是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建设者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网络带宽从10M到100M、1G甚至10G的不断提高,对交换机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Foundry公司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为了实现高端口密度条件下的高速无阻塞交换,采用了分布式交换处理结构,所有接口模块均具有本地自主交换的能力,从而避免了集中式交换结构所存在的中心交换瓶颈问题。
  为了适应油田企业本身管理运行的特点,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从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出发,实现了能够适应两个层次要求的虚网划分:一是以二三级单位为行政主体进行管理的横向虚网划分;二是以专业子系统为主体进行管理的纵向虚网划分。这样,信息网络架构同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相适应,满足了企业内部的不同联网需要。
网络实施方案
  二期网络工程主干网传输介质全部采用光纤,选用千兆以太网技术进行组网。科研、勘探、开发和主要主干网络汇接点采用千兆以太网连接到主干,辅助生产、后勤服务、社区、文教卫生等单位采用快速以太网连接到主干。根据需要在部分网络设备之间采用波分复用(单纤传输)传输设备。各个网络节点根据需要采用千兆或百兆交换机实现核心和主干之间的互联。各个接入层的交换机分别接入骨干节点上的交换机。
  根据网络需求和流量分析,整个网络采用三级交换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网络核心层,设立在管理局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采用Foundry公司的高性能核心交换机BigIron 8000 ,采用Trunking 方式互联,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全油田各单位间信息的交流和分发与管理,核心层设备是整个网络的中心枢纽,交换机BigIron 8000具有强大的交换能力,保证不会发生信息拥塞,具有96Mpps的包路由及交换能力和256Gbps的背板吞吐能力;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不会因单点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的故障恢复能力,保证任何一种单点故障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予以恢复。
  第二层次为网络汇聚层,主要设立在勘探、开发等核心单位及作为多个核心单位的汇接点,这些单位与油田的生产, 科研直接联系,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三维视算、数据模拟、数据解析等大型科学计算必须依赖于高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汇聚层设备承担的任务一是构造本地网络核心,二是通过核心设备实现与其它单位间大量信息交换,汇聚层设备采用Foundry公司的高性能千兆交换机FastIron 系列, 它具有96Mpps的吞吐能力和千兆级的上连带宽,同时还具备强有力的用户访问控制能力(即三、四层交换能力、虚网功能)。汇聚层的FastIron 系列交换机还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千兆端口,用于接入数据中心服务器。
  第三个层次为接入层,主要是油田重要生产服务单位及三、四级单位终端节点设备的接入,接入层设备分别采用FastIron系列和NetIron系列交换机,具备用户访问控制能力和足够的上联能力(百兆级)。同时还考虑为其保留适当的带宽扩展能力,为将来高性能的网络应用留有余地。
  根据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实现的功能和信息传输的不同特点,采用了千兆链路汇聚、千兆、百兆等多种带宽,以满足应用的不同需求。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四条千兆链路利用Trunking 技术进行相连。服务器群通过千兆链路直接连入网络核心。汇聚层设备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千兆链路相连,保证信息传输所要求的带宽。接入层单位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百兆光纤就近连入汇聚层和核心层。
实施效果
  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络二期工程,建立了一个为勘探开发、科研、生产、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高性能网络系统。它综合采用各种先进的应用和管理技术,包括宽带技术、多媒体技术、虚网技术、三四层交换技术和全方位网络资源管理技术体系,满足了传输油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管理数据等各类数据类型的基本需要,以及油田各领域、各层次、各单位网络应用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还适应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各项应用技术的推广使用奠定了高性能的网络支撑平台。
  在油田综合信息网络上,已经成功地开展了以下应用:
勘探、开发等数据库系统
  以勘探开发、地面建设、综合信息数据库为代表的八大数据库系统已基本建设形成,这些海量数据库系统,面向全油田服务,下一步将实现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的高度自动化,形成能够统一存取文字、数字、图像、图形、空间模型等各类数据的一体化处理环境。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应用系统,在油田范围内信息交换的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
数据管理中心
  面对油田在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积累的海量数据,在现有勘探开发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起保存全局全部数据索引、勘探开发成果及全部勘探开发原始数据的数据银行。数据中心最终存储的数据将达到800TB。
计算机资源共享
  全局勘探、开发、科研相继配置了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大型计算机和一大批具有专业计算、数据处理功能的小型机和工作站服务器,购置了各种大型软件包。通过网络实现这些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勘探开发科学计算
  作为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勘探开发的科学计算产生和交换的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宽带网络,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进一步提高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程度和水平。利用宽带网络建立三维网络视算环境,大规模应用先进的油藏描述、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
生产管理
  以采油队、钻井队为代表的生产基础数据源网络采集系统,海上生产自动监测和控制、电厂、炼厂生产过程的自动数据采集控制,电力调度、通讯话费的实施管理等为代表的生产指挥系统的网络应用,已在全局范围内全面展开, "一次采集、全局共享"的目标正在得以顺利进行。
公用信息网络的应用
  自开通WWW主页服务以来,油田的网站建设发展迅速,各个部门和二、三级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网站。随着网上信息资源的发展和丰富,此类网络访问数量大幅度增加。
  电子邮件是网络的基础应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油田内外联系的重要手段。
  Internet服务是现代网络应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博大的信息容量和纷繁的服务吸引着每一个上网用户,访问Internet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
多媒体信息网络
  二期网络工程建成后,在全局网络上开展了视频会议、VOD点播、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展示、勘探开发多媒体数据库和多媒体演示等多媒体应用。
目前,网络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油田的各个领域,为胜利油田全面实现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
背景资料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的国家特大型企业之一,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胜利石油综合信息网是一个上联集团公司、下接油田各二级单位、外接国际因特网的计算机广域网络。胜利油田综合信息网络结构框架于1995年选型确定,一期工程于1996年12月投产,到2000年底油田广域网已连通了62个二级单位,联网节点近七千个。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观摩世界呼叫中心大会随笔

下一篇:CRM十大成功关键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