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大唐移动深入布局TD-LTE多天线技术领域

2014-05-07 10:15:39   作者:   来源:CTI论坛   评论:0  点击:


  LTE系统物理层的基本构架建立在OFDM+MIMO的基础之上。MIMO即多天线技术,对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与可靠性、扩展覆盖、抑制干扰、增加系统容量、提升系统吞吐量有着重要作用。面对速率与频谱效率需求的不断提升,对MIMO技术的增强与优化始终是LTE系统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多年来,大唐移动在TD-LTE多天线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通过对3D MIMO技术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力争引导产业界共同推进3D MIMO系统的研究、验证、设计和标准化进程,扩大我国在多天线技术学术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领域中的影响力。

  一、3D MIMO技术为提升LTE传输性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天线作为将承载信息的电磁波,是向无线信道馈送或是从无线信道中接收电磁信号的关键部件。天线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架、设备的尺寸以及网络部署都会带来影响。对于MIMO技术而言,更是要依赖于天线阵列所带来的空间自由度,才能展现其性能优势。

  受限于传统的基站天线构架,现有的MIMO传输方案一般只能在水平面实现对信号空间分布特性的控制,还没有充分利用3D信道中垂直维度的自由度,更没有深层地挖掘出MIMO技术对于改善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效率与性能及最终用户体验的潜能。

  随着天线设计构架的演进,AAS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已经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底层设计及网络结构设计思路带来巨大影响,这一发展趋势必将推动MIMO技术由传统的针对2D空间的优化设计向着更高维度的空间扩展。

  通过天线和MIMO技术,基站对信号空间分布特性的调整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扇区级赋形,是对公共信道与公共物理信号的扇区级进行调整,即根据网络优化目标调整扇区的覆盖参数,其赋形方式并不针对某个UE的小尺度信道进行优化,而且扇区赋形的调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相对应的,用户级调整则是针对每个UE所进行的UE级的动态赋形或预编码,其目的在于使每个UE的业务信道的传输与其信道特性相匹配。

  在现有的基站天线结构中,由于物理天线端口对应于一个水平方向上排列的线性阵列,调整各物理天线端口的幅度及物理天线端口间的相对相位等效于控制信号在水平维度的分布。因此无论对扇区赋形还是UE级动态赋形而言,都可以通过天线映射模块在基带实现相关操作。

  但是对于每个天线端口内部所对应的一列阵子而言,由于没有相应的物理天线端口与之一一对应,因此无法在基带直接调整每个阵子的加权系数。这种情况下,信号功率在垂直维分布调整的灵活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扇区赋形而言,尚可以通过对每个阵子所连接的射频电缆的时延和衰减的调节,在射频实现对下倾角的控制。或者,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调整基站天线面板的俯仰角。但是对于每个UE的业务传输而言,在垂直维就无法实现针对小尺度信道的动态优化了。

  换言之,按照目前的基站天线结构,LTE的MIMO传输方案只能在水平维实现对传输过程的优化,还不能完全匹配实际的三维信道,因此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信号在垂直维的自由度。此外,小区分裂或进一步的扇区分裂也是扩展系统容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受限于传统的基站天线结构,在不增加天线与射频设备的前提下无法实现垂直维度扇区化(通过下倾角划分扇区)。对于具有不同垂直角度的区域,如高层建筑的不同高度范围,往往需要多面天线来分别覆盖。

  针对现有基站天线结构在垂直维赋形能力的缺陷,一种自然的想法便是增加垂直维度的物理天线端口,以实现在基带对每个阵子的独立控制。有源天线系统的兴起,解决了基于现有的被动天线结构实现垂直赋形的难题,其将天线阵列中的每个辐射单元与相应的射频/数字电路模块集成在一起所构成的,是能够通过数字接口独立控制每个阵子的主动式天线阵列。

  在有源天线系统中,基站至天线系统之间不再需要射频电缆、塔放或RRU这样的中间环节,基站设备与天线系统之间可以直接通过光纤连接。这种情况下,射频电缆这一横亘在垂直维物理天线端口开放之路上的障碍随之迎刃而解。

  空间自由度是MIMO技术的安身立命之本。有了AAS技术的支撑,垂直维自由度的大门已悄然向MIMO技术开启,MIMO技术中已积蓄多年的向着3D化发展的势头从此将一发而不可收,在UE级实现对信号垂直维分布的控制,充分利用信道的垂直维自由度,这对于MIMO技术而言,将是一片广阔的研究领域。

  简单来说,3D MIMO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天线尺寸的条件下,可以将每个垂直的天线阵子分割成多个阵子,从而开发出MIMO的另一个垂直方向的空间维度,进而将MIMO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为LTE传输技术的性能提升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使得进一步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成为可能。但是在实现3D MIMO技术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研究工作。

  一直以来,3GPP/3GPP2均采用2D信道模型作为参考信道模型,电磁波仅通过水平方向传播。现有对3D 空间特性的建模过于理想化。需要进行3D MIMO信道建模的深入研究,通过对3D MIMO信道进行测量,建立起科学可靠的3D MIMO信道模型,一方面确定出合理正确的模型,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的地形地貌实际给出更事宜中国场景的应用模型。

  现有MIMO技术的研究仍主要针对2D信道,基于3D应用场景的反馈机制、传输方案以及相关的多用户调度算法、预编码算法、码本设计、链路自适应方案及控制信令都需要重新考虑,以充分地利用3D信道中垂直维度的自由度,更深层地挖掘出MIMO技术对于改善移动通信系统整体效率与性能及最终用户体验的巨大潜能。

  二、新天线新技术突破场景覆盖限制及网络覆盖质量

  虽然3D MIMO技术的天线产品和MIMO技术本身都还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并不妨碍产业界对其的殷切关注目光。因为,新天线和新技术的引入对于现有网络天线技术应用场景着实是一个突破。

  1、3D MIMO从室外覆盖高层楼宇更经济

  大唐移动深入布局TD-LTE多天线技术领域 推动3D MIMO技术发展

  传统的基站为提高增益,垂直波瓣较窄,在覆盖高层建筑时,往往只能覆盖到部分楼层,从而需要多面天线来做覆盖的场景。使用3D MIMO技术,则可以分裂出指向不同楼层位置的波瓣,在减少了天面建设需求的同时,也通过多个并行数据流传输,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常规的天线在覆盖高层楼宇时,需要分别针对低层、中层和高层设置多个天面,而3D MIMO技术的天面需求则很少。此外,3D MIMO天线相比常规天线,还可实现单天线阵覆盖整个楼层,垂直面的覆盖角度可达+/-30度(而普通天线一般只能做到+/-8度)。如以天线距离楼宇100米,站高30米为例,利用普通天线往往只能覆盖9层楼;而在同天线点利用3D MIMO天线,则可覆盖25层楼。3D MIMO天线在覆盖高层楼宇的同时,通过多个波束对应不同楼层形成虚拟分区,实现了空分复用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频谱效率。

  2、3D MIMO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对邻区的干扰

  大唐移动深入布局TD-LTE多天线技术领域 推动3D MIMO技术发展

  相比于常规天线的垂直面不能随终端的位置实时调整,3D MIMO天线可通过AAS(有源天线阵子)组合而成,每个阵子均可独立调整权值,波束在垂直面跟踪终端,从而可从整体上降低对邻区的干扰。

  3、3D MIMO可实现垂直面空分复用,提升频谱效率

  相比于常规天线在垂直面不能实现针对终端的多波束,3D MIMO天线可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的垂直面多波束,实现了垂直面空分,提升频谱效率。上图中UE1、2、4在水平面维度上与基站的夹角不同,所以基站可以在水平面维度形成3个分别对准他们的波束进行服务;然而UE2和UE3在水平维度上与基站的夹角相同,那么UE2和UE3的波束会形成相互干扰。

  3D MIMO技术提供了垂直面波束赋形:将UE2与UE3从垂直维度上再进行一次区分,分别形成对准他们的波束为其进行服务。

  三、大唐移动提早布局 推动3D MIMO技术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宽带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重要参与国,有必要紧跟标准化进程,紧跟产业研究的新热点。面向LTE-Advanced后续演进,突破3D MIMO技术的应用难点,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核心技术,推进3D MIMO技术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标准化及其产业化进程。

  为响应国家TD-LTE通信产业布局发展需要的号召,大唐移动与国内产业界同仁携手,共同推动3D MIMO技术的研究发展,在测量和建立3D MIMO信道模型、建立和完善技术评估与仿真平台、研究和提出新型的反馈设计与传输方案、研究和评估新型干扰控制机制、设计新型的3D MIMO天线、形成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案,完成系统验证样机的设计和验证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

  目前,大唐移动在该项研究工作上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提交了多篇技术专利并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标准。通过及早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为我国在3D-MIMO及相关技术点的标准化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为该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方案、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多重保障。同时,通过对需求场景的分解,大唐移动还确定了天线和系统的相关指标,并完成了天线第一版样机的开发,完成了基站侧样机的总体设计。

  四、大唐移动在TD-LTE多天线技术领域积累深厚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天线技术是TD-LTE的关键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使用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MIMO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空间复用、传输分集和波束赋形三种模式。

  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在多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信道上传递不同的数据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传输分集技术结合时间/频率上的选择性,为信号的传递提供更多的副本,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波束赋形是一种应用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利用空间信道的强相关性,使得波束指向用户方向,从而提高信噪比,提高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多天线技术的具体选择使用,需要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考虑。

  波束赋形技术作为TD-SCDMA标准的核心技术,在中国移动3G网络中广泛使用。并且在3GPP LTE技术规范 Rel-8版本中,引入了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定义为下行传输模式7,即TM7),对于提高小区平均吞吐量及边缘吞吐量、降低小区间干扰有着重要作用。

  2009年3月,由大唐移动和中国移动公司共同推动的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在3GPP立项,次年3月标准化工作完成,并被写入3GPP LTE技术规范Rel-9版本中。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定义为下行传输模式8,即TM8)是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即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和MIMO空间复用技术的有效结合。

  在TD-LTE系统中,利用TDD信道的对称性,同时传输两个赋形数据流来实现空间复用,并且能够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既可以提高边缘用户的可靠性,同时可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

  经过2011年至今的多年TD-LTE网络中测试及应用验证,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性能优势已经得到充分证明,室外宏基站采用成熟的8天线已正在成为运营商的首选。

  为了进一步提升峰值速率和频谱效率,在TD-LTE-Advanced(Rel-10)标准中,MIMO多天线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基于8天线能力进行扩展,进一步定义了增强的传输模式9(即TM9)。传输模式TM9是在TM8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还利用了TM8已经定义的导频设计。TM9的主要特点是,支持下行最多8层并行传输层数,最大峰值频谱效率可达30bit/s/Hz。期间引入了新的下行状态测量导频设计,设计支持8层数据传输的用户专用导频(Port7~Port14)。

  传输模式TM9适宜配合8天线使用,与TM8同样具备波束赋形技术和空间复用两者的优势,既能够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而且更加突出的是可以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

  目前,大唐移动已经基于TD-LTE商用设备平台进行了多天线增强技术TM9的功能开发,希望通过相关的研发和测试验证,为TD-LTE/TD-LTE-Advanced网络应用多天线技术发展指明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专题